《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docx
6页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第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发挥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所以本课时以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的学习为载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可以建立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原子结构来预测和检验物质性质的认识模型,促进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关联,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时内容具有较为丰富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常见的非金属单质(比如氧气的性质),但主要是从丰富的实验现象总结得出结论,对物质的类别、元素原子的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联认识不够本课时引导学生从微观的原子结构角度推理认识典型的非金属元素一般具有的性质,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探究内容,进一步从宏观验证推理,形成模型认知同时本课时重视开发开放的实验探究活动,在更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参与探究的机会不多,探究意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检验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和理论推理,对化学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学科素养。
▍教学目标1.能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对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预测2.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方法 3.认识含氯物质及其转化关系,建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目标1:着重体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要素教学目标2:着重反映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要素教学目标3:着重指向“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要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应▍情境设置PPT展示有关氯气的新闻报道▍新课学习教师引导:阅读上面的这则报道,想一想,你能推测氯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吗?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相互补充,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2体积氯气,其水溶液称为“氯水”,氯气有剧毒教师引导:展示液氯储存在钢瓶中的图片,如此可便于运输和使用,你能推测出氯气还有何物理性质吗?学生活动:氯气易液化教师分析、引导:我们学习一种物质时,首先观察学习简单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该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等等氯气虽然是有毒的,但是我们不应该惧怕它,应该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它,为人类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让氯气造福人类。
教师引导:画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推测氯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活动:画图,认为氯原子易得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的稳定结构推测出氯元素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在反应中能体现出较强的氧化性教师引导:演示实验—氯气分别与金属钠、铁、铜的反应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引导:加热或点燃时,氯气可与绝大多数金属(除Au、Pt外)化合,若金属(如铁、铜等)有变价,则被氧化成高价态,氯气表现强氧化性教师引导:演示实验—氯气与非金属单质氢气的反应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引导: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大量白雾生成H2和Cl2混合后,在强光照射下,能迅速化合而发生爆炸教师分析、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我们认识到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氯化物同时我们还要建立这样一种观念,从微观(物质的结构)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将理论推理与实验论证相结合,认识到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教师引导: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也曾经用加入一定量氯气来实现消毒杀菌的目的。
那么氯气通入水中后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呢?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现有新制氯水、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稀HNO3溶液、AgNO3溶液、Na2CO3粉末,试讨论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你所猜想的氯水中的相关微粒小组合作后,汇报实验方案和结论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活动,我们认识到氯水中存在H+ 、Cl-、H2O、Cl2在刚才的实验现象中,为什么氯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和pH试纸,都先变红后褪色了呢?说明氯水中含有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Cl2还是一种新的微粒呢?你能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吗?学生活动: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把干燥的有色布条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和将湿润的有色布条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对比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具有漂白作用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另一物质,而不是Cl2教师引导: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水中含有Cl2、HClO等分子,说明氯气与水不能完全反应,它们的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的限度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得到H+和ClO-它的氧化性很强,能杀死水中的病菌,因此可用于消毒和杀菌,也能使染料等有机色素褪色,可用于漂白同时HClO也是不稳定的,容易分解放出氧气。
学生活动:归纳总结—新制氯水的成分新制氯水的性质:酸性、氧化性、漂白性、不稳定性教师分析、引导:刚刚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了新制氯水的成分和性质以后大家在化学学习中遇到新问题,可采用“问题—探究”的研究方法,即:确定研究对象(一瓶新制的氯水)→提出问题(猜想氯气溶于水的可能产物)→提出假设或猜想→讨论实验方案→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知识总结教师引导:新制氯水的成分很丰富,性质多样它具有不稳定性,那么在放置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久置氯水的成分是什么呢?学生活动:讨论并对比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成分的异同教师引导:联系实际—自来水中的化学为什么自来水不能直接用来养金鱼,而要先放到太阳下晒几天?学生活动:联系氯水的成分和性质作答教师分析、引导: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化学,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只要我们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求,对研究的热情,我们就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真实而有意义,美好而有价值同时能学以致用,用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化学问题,彰显化学的学科价值和社会意义▍教学板书氯气的性质 6 / 6▍课堂反馈1.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D.新制氯水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答案] B2.氯气可用于杀菌和消毒,这是因为( )A.氯气有毒,可毒死病菌 B.氯气具有漂白作用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是强酸[答案]C3.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Cl2分子存在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答案]B▍课堂总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研究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该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等在研究氯气的化学性质时,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氯气的性质,形成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进一步巩固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施氯气性质的探究实验,如氯气与常见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的反应,让同学们在掌握氯气性质的同时,知道人们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在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的过程中,通过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交流评价并形成结论,发展了同学们对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增强合作探究意识,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