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验研究(15页).doc
15页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验研究报告)南阳市第十四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创造力,在本实验研究中是指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倾向(亦称创造性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综合素养创造力是人才的关键 特征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和我国的有识之士都充分认识到:创造性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影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当今世 界竞争激烈,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科技水平,而决定科技水平的关 键是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创造型人才要造就创造型人才,就1=1必须实施创造性教育从80年代开始,我国逐渐兴起了创造教育的 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证性研究不多,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培养 学生创造力的研究更为少见问题至少有三个:一是创造力能不能培养二是小学学科教学能■亠71=1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勒涅克(WBKoisnic) 认为,创造性思维实质上与发散思维是一回事,而学科教学中问题的 答案多属于集中思维按照他的这一说法,学科教学不具有培养学生 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三是教育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小学教学任务繁 重,若再进行创造力培养,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势必影响教学 质量还有人说: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搞什么创造教育?这是好高鹫远, 不切合实际等等。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用实证性方法对上述观点进行检验,探 索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策略,基本假设是:1、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只有经过自觉地、有计划地培养才能得到更好地开发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特别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具有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功能,但这种功能,必须通过有意识地、自觉地加以运用才能得到发挥3、小学数学研究的就是数和形,数形结合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尤其是数学难题的求解过程,具有开发学生创造力 的功能,但这种功能,只有自觉地加以运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4、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对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产生积极的影响,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才能,从而提高其语 文、数学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数学等学科 中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质量,相反更有助于语 文、数学等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创造性思维测验,创造性个性倾向测验、智力测验和 学业成绩测验相结合的方法1、实验对象根据智力水平,创造性思维、学业成绩、男、女生比例大体相当 的原则,从我校四年级5个班中抽出四⑷班为实验班、四(5)班为对 照班实验班共有学生74人(其中男35人、女39人),平均智商为105,创造性思维为86,创造性倾向为111,三年级期末语文考试平均成绩为85分,数学考试平均成绩为86分;对照班72人(其中男38 人,女34人),平均智商为105,创造性思维为85,创造性倾向为107,三年级期末语文考试平均成绩为86分,数学考试平均成绩为 83分。
两个班级的智商一样,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倾向和学业成绩也大体相当两班平均年龄为9・5实验周期为三年,1997年9月起 至2000年6月止2、测试方法⑴工具:智力测验用《瑞文智力测验图册》(CRT、北京师大张 厚聚主持修订),创造性思维测验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A,上海师大教科所主持修订》,创造性倾向测验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测验量表》(台湾师大林幸台主持修订),学业成绩用卧龙 区期末统考成绩代替2)步骤:以教学班为单位,用团体施测的方式,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同时进行上述各项测验测验后,先根据规划或常模手工评出 每个学生的IQ和TTCT成绩,然后全部输入联想-PHI550F进行统 计分析各项数据小数点后保留2位、四舍五入3)时间:前测在三年级结业后进行,后测在六年级结业前二个月进行3、教学策略(卖施内家,怎样卖施,卖施方出)(1)学科渗透实验班的语文、数学教学采用学科渗透法就是根据现行学科教 材,运用创造性教学的十条原则,十八种教学方法,在学科教学活动 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即以现行学科教材为依据,以课堂教学活 动为依托,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掘教材的创造性价值,有意、 有机、有序、有效地渗透创造教育,这种渗透不能是额外附加和牵强 附会。
语文学科的创造性教学方式体现在词语教学上运用的主要有以 下几种方式:词语联想、发散释义、分类归纳、词语串说、定格组 词造句等;阅读创造性教学主要运用激疑引思、质疑讨论、比较归纳、 换向思考、延伸情节、求异求优、变序阅读、观察实验、适时点拨、 创造性复述等;作文创造性教学主要有模仿作文、观察作文、联想作 文,想象作文、看图作文和多角度作文等方法数学创造性教学的学科渗透主要是在依据现行教材传授教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自觉地运用发散提问、延迟评价、集体讨论、多向求 解、快速猜测、问题解决、定势突破和指导发现等创造性教学方法进 行教学对照班则不系统地运用上述方法⑵创造性思维训练实验班每周一节活动课,上创造性思维训练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就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 良好的思维品质,认知策略和元认识主要进行了观察、联想、想象、转化、问题解决、集中、组合、定势打破、发散思维和创造技法等方面的训练3)开展创造活动通过小发明、小革新、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不表演等,积极培训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磨砾创造意志、优化创造品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对照班仍上常规的活动课。
4、干扰变量的控制(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人数、性别比例要大体相等;(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和学业成绩的水平,要大体相当;(3) 实验班和对照班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无太大差别;(4) 实验班和对照班所使用的教材,课内课外进行教学的时间要大致相等,不得另外增加课时;(5) 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造成人为的竞争气氛三、结果与分析1、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TTCT总成绩前、后测比较TTCT(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包括词汇和图画两部分总成 绩包括总分、词汇分和图画分三个分数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TTCT的前测总成绩见表1,后测总成绩见表2表1 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TTCT前测总成绩比较1997 • 9NXSZ检验A74 •869.73总分0.61B728510.18■A748412.01词汇0B728414.02A748711.08图画1.76B72849.53•■表1显示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们TTCT成绩,三项总分(总分、词汇、图画)的z检验(0・61、0、1・76)均末达到“显著 差异”(1・96)的水平表2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TTCT后测总成绩比较2000.5N ■XSZ检验’ A74.11414.53总分6.08**B721035.43A7412524.77■词汇• 5.54**B.7210518.17A7410310.00图画• (5.78**、..B72.9310.74•・ • 9*P<0.05, * *P<0.01,N表示人数,X表示平均分,X表示标准差。
下同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三年的创造性教学,实验班学生的TTCT成绩显著超过了对 照班学生总分、词汇分、图画分的Z检验值都远远超过了“差异非常显著72.58)的水 平 • •表1和表2对比说明,三年的创造性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表3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TTCT(词汇)前测成绩比较1997.9表3显示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TTCT(词汇)成绩的流畅性、灵活 性、独创性分数的Z检验(1.50/1.6,0.38)均未达到“显著差异71.96)的程度流畅性 平均分实验班略高于对照班,灵活性和独创性对照班的平均分又都略高于实验班IIitIINXSZ检验, A748311.99流畅1.50B72.8012.16A748014.39灵活1.6B728415.79A748814.78独创0.38B728917.17喪4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TTCT(Wfl:)JRiMtM比较厂7)00・5流畅A B74721069121.2013.03M・・\.灵活B A72749113013.0328.22[5.52ee /独创A B747214010932.1323.98、丿 4显示:经过三年的创造性教学实验,实验班学生TTCT(词汇)从流怪性、灵活性和 独创性方面,均显著超过了对照班学生.Z检验分别*(5.14.5.52x6.58).远远超出“差异非常显著”(2.58)的水平。
表3和寢4比较说明,三年的创造性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实验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 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的发展,使其非常显著地超过了对照班3、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TTCT(图画)前、后测成绩比较TTCT(图画)部分包括3个项目,按流畅性、独创性、标题抽彖性、精致性及抗过早封闭性(沉思)计分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TTCT(图画)前测各项成绩见表5,后测各項成绩见表65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TTCT(8g画)前测成绩比较表5显示;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TTCT(图画)成绩的5个分数中,流畅、 灵活和精致3个分数接近,都没有显著差异,标题和沉思分数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 6 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TTCT(0B画)后测成绩比较2000.5NXSZ检验流畅A B■747213211419.1219.765.55…独创A B747210910221.4017.77.2.14#■标题A B9747211210716.9014.69l・90…精致A B7472838117.7314.500.74沉思・A747725.134.50**B726212.74从丧6可以看出,经过3年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思维的流鶴性、独 创性和抗过早封闭性上哀现出了特別显著或显著差异;精致性由实验开始时的Z = 0提 高到Z=0.74;而标题(抽象性)与前测相比有所下降。
表5和表6对比说明,创造力培养的实验,使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 独创性和抗过早封闭性的发展,明显地快于对照班的学生4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的创造性傾向前、后测成绩比较威廉斯创造性傾向测验包括首险性、好奇性、想象性和挑战性4项内容,连总分共5 个分数实验班(A)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