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设备学教学大纲..doc
31页麻醉设备学教学大纲一. 教学目的与任务麻醉设备学是麻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麻醉科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与麻醉专业其他课程融会贯通,更好的为将来的工作服务二.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理论课教学内容( 学时)绪论一、麻醉设备学的研究对象二、学习麻醉设备学的重要意义三、学习麻醉设备学的方法第一章 物理基础知识第一节 气体定律※ 一、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二、范德瓦尔斯方程三、安德鲁斯实验四、混合气体的压强五、气体的弥散六、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七、分配系数第二节 物态的变化※一、 气化(一)蒸发(二)沸腾(三)饱和蒸气压二、液化三、湿度和湿化器(一)湿度(二)湿化器第三节 流体的运动※ 一、连续性方程二、伯努利方程(一)空吸作用(二)皮托管三、层流四、湍流五、射流的附壁效应第四节 光的吸收※一、选择性吸收二、朗伯−比尔定律第二章 人工气道管理器械第一节 人工气道※一、面罩和鼻罩二、通气道三、气管内导管(一)气管导管(二)特殊气管导管(三)气管切开导管四、支气管内导管(一)支气管导管(二)支气管堵塞导管(三)双腔支气管导管第二节 麻醉喉镜和纤维支气管镜一、麻醉喉镜▲二、特殊喉镜三、光导喉镜四、光导纤维支气管镜第三节 气道管理的辅助设备一、吸引设备二、气道管理辅助器械(一)气管导管管芯(二)牙垫(三)吸痰管(四)喷雾器(五)插管钳(六)舌钳子和开口器第三章 麻醉机第一节 麻醉机的基本结构一、 高压系统二、 中压系统三、 低压系统第二节 供气系统一、 气源二、 贮气筒三、 中心供气系统第三节 麻醉机的基本部件※一、 减压阀二、 压力表三、 针形阀四、 流量计(一) 转子流量计(二) 浮杆式流量计(三) 滑球式流量计(四) 压力代偿型流量计(五) N2O-O2联动式安全装置第四节 麻醉蒸发器 一、麻醉蒸发器原理▲(一)基本原理(二)影响蒸发器输出浓度的因素(三)制造蒸发器的材料二、蒸发器的结构方式※(一)蒸气流量的调节方式(二)蒸发方式(三)温度补偿方式(四)回路中安放位置(五)专用蒸发器三、典型蒸发器简介(一)Tec 4蒸发器(二)Tec 5蒸发器(三)Tec 6蒸发器(四)Tec 7蒸发器(五)Ohio蒸发器(六)Vapor 19.1蒸发器(七)Vapor 2000蒸发器(八)电控蒸发器四、连接及使用注意(一)蒸发器的连接(二)使用注意事项(三)安全措施第五节 麻醉通气系统一、 开放系统二、 Mapleson 通气系统▲(一) Mapleson A系统(二) Mapleson B系统(三) Mapleson C系统(四) Mapleson D系统(五) Mapleson E(T形管系统)(六) Mapleson F系统(Jackson-Rees系统) 三、半紧闭CO2吸收环路四、紧闭式CO2吸收环路▲(一) CO2吸收器(二) 呼吸活瓣和排气阀(三) 螺纹管、储气囊和面罩第六节 麻醉残气清除系统第七节 麻醉机的安全保障系统一、 氧阻断安全装置二、 低氧防护装置第八节 麻醉机的用前检查※一、 低压系统的泄漏试验(一)正压泄漏试验(二)负压泄漏试验二、 回路系统试验三、 麻醉机的检查常规第四章 通气机第一节 概述▲一、 通气机的定义二、 通气机的组成三、 通气机的分类(一)用途分类(二)动力分类(三)呼吸转换原理和临床性质分类 (四)发生器分类第二节 机械通气的基本过程▲一、 起动二、 肺充气三、 呼气切换四、 肺排气第三节 机械通气模式▲一、 容量预置通气二、 压力预置通气模式三、 高频通气第四节 通气参数▲第五节 通气机的工作原理▲一、 动力系统二、 通气源(一)压力通气源(二)容量通气源三、 控制系统 (一)气动控制原理(二)电动控制原理 四、通气机的输出气路 (一)治疗通气机输出气路的基本流程 (二)通气机输出气路的主要构件 五、通气机的安全报警系统 (一)气源气压降低报警 (二)气道低压报警和电源中断报警 (三)气道高压报警第六节 麻醉通气机※ 一、麻醉通气机输出气路原理 (一)袋箱驱动气路 (二)长管驱动气路 (三)电动风箱麻醉通气机二、麻醉通气机的用前检查 (一)麻醉通气机的袋箱装置 (二)麻醉通气机操作常规第五章 医用输注设备第一节 容量输液泵一、 容量输液泵工作原理二、 容量输液泵使用注意事项第二节 微量注射泵一、 微量注射泵的工作原理二、 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注意事项※第三节 麻醉镇痛泵 一、一次性镇痛泵(一) 一次性镇痛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二) 一次性镇痛泵的使用 二、电子镇痛泵第四节 人工心肺机一、 血泵二、 氧合器三、 人工心肺机其他配套设备第五节 自体血液回收机一、 自体血液回收的概念二、 自体血液回收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一) 离心杯(二) 离心杯和离心机舱(三) 空气探测器(四) 泵(五) 管路阀门(六) 储血器称重传感器(七) 控制面板(八) 吸引/抗凝集合管路(九) 储血器(十) 其他耗材三、自体血液回收机的工作模式和维护(一) 自体血液回收机的工作模式(二) 自体血液回收机的维护第六章 呼吸功能监测仪器第一节 气道压监测▲一、 U形管水柱二、 压力表三、 压力传感器第二节 通气容量监测▲一、 肺活量计二、 速度通气量计(一) 叶轮式通气量计(二) 差压式流量计(三) 涡街流量计(四) 热式流量计第三节 通气频率监测※第四节 旁流式肺通气监测仪器※第五节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器※一、 工作原理二、 脉搏容积图第六节 血气监测仪器 一、pH电极(一) 参比电极(二) pH玻璃电极 二、PCO2电极 三、PO2电极第七章 循环系统监测仪器第一节 心电检测仪器 一、心电图的导联▲(一) 标准肢体导联(二)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三) 单极胸前导联 二、心电检测仪工作原理(一) 滤波、高压保护电路(二) 导联选择开关(三) 前置放大器(四) 高通滤波、低通滤波和50Hz陷波器(五) 隔离放大器第二节 超声心动图 一、超声换能器(一) 超声产生和接受(二) 超声换能器的结构二、脉冲回声成像原理三、M型超声心动图 四、二维超声心动图(一) 扫描方式(二) 回声信号合成(三) 二维超声心动图仪工作原理(四) 2DE性能指标 五、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一) 多普勒效应(二) 连续波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三) 脉冲波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四) 频谱显示(五)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第三节 血压监测仪器 一、直接血压监测▲(一) 液体耦合法(二) 导管端传感器法 二、间接血压监测▲(一) 触诊法(二) 听诊法(三) 电子柯氏音自动测压(四) 示波法(五) 超声多普勒自动测压第四节 血流量监测仪器一、 超声多普勒血流计二、 光纤多普勒血流计三、 电磁血流计四、 热传导式血流计第五节 心输出量监测仪器 一、有创性心输出量测定※(一) 直接费克法(二) 指示剂稀释法(三) 脉搏波形法 二、无创性心输出量测定(一) 电阻抗式容积描记法(二) 经食管多普勒超声法第八章 体温监测和保暖设备第一节 温度检测的方法和原理一、 玻璃温度计测温法二、 热敏电阻测温法(一) 热敏电阻测温原理及材料(二) 热敏电阻的结构(三) 热敏电阻测温系统的测温原理三、 红外线测温法(一) 红外测温法的原理(二) 测温方法四、 化学测温法第二节 体温的监测一、 人体的体温二、 基于热敏电阻的电子体温监测仪三、 红外辐射体温测量仪第三节 术中保暖设备一、 术中常用的保温措施二、 红外辐射加温仪三、 压缩空气热交换毯第九章 医学气体监测第一节 检测气体的采集第二节 气体检测技术简介一、 电化学分析技术二、 顺磁分析技术三、 红外线分析技术四、 其他气体分析技术(一)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二) 质谱分析技术(三)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四) 压电晶体分析技术(五) 光干涉分析技术第三节 医学气体监测的影响因素一、 气样采集方法二、 海拔高度和大气压三、 水蒸气四、 仪器漂移五、 其他临床因素的影响第四节 气体监测仪器的校准第十章 脑电监测仪器第一节 脑电功率谱分析 一、脑电功率谱基本知识(一) 傅里叶变换与频谱分析(二) 脑电功率谱 二、脑电功率谱分析基本原理(一) 脑电功率谱分析流程(二) 脑电功率谱中的相关指标 三、脑电功率谱分析的应用 四、脑电监护仪(一) 便携式脑电监测仪(二) 脑电彩色密度谱阵列监护仪第二节 脑电双频谱分析 一、脑电双频谱分析原理(一) 脑电双频谱分析(二) 双频谱指数二、脑电双频谱分析的应用※(一) BIS监测镇静水平(二) BIS监测指数(三) BIS监测提高麻醉质量(四) BIS评价第三节 听觉诱发电位监测 一、诱发电位基本概念※(一) 诱发电位(二) 诱发电位信号处理基本原理(三) 诱发电位波形分析(四) 诱发电位按刺激类型的分类 二、听觉诱发电位监测方法※(一) 听觉诱发电位(二)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三、听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一) AEP index监测仪(二) 听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第十一章 肌松监测仪器第一节 EMG型肌松监测仪第二节 MMG型肌松自动监测仪一、 直接监测MMG型肌松监测仪二、 加速度肌松监测仪(一) 加速度传感器(二) 电荷放大器(三) 信号滤波与自凋零(四) 信号采集分析处理(五) 显示和记录部分(六) 刺激器部分(七) 皮肤阻抗和刺激电流检测第三节 肌松监测方法 一、电刺激参数(一) 刺激电压与电流强度(二) 刺激电流输出方式(三) 刺激脉冲参数 二、电刺激方式(一) 单次颤搐刺激※(二) 强直刺激(三) 四个成串刺激※(四) 强直刺激后计数(PTC)(五) 双重爆发刺激(DBS)第十二章 安全用电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