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冲突论范文.doc
32页文明冲突论范文 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 “文明冲突论”最早的提出是在1993年我国对此颇为重视,当时曾在《参考消息》上7天连载《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作者 ___ ___原来是美国哈佛大学国际... 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 “文明冲突论”最早的提出是在1993年我国对此颇为重视,当时曾在《参考消息》上7天连载《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作者 ___ ___原来是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美国政治学会会长,《外交政策》杂志主编《文明的冲突?》1996年发展为《 ___》,1999年译成中文他的主要论点如下: 第一,文明是人的最高文化归属,是人必不可少的文化认同的最大层面,是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根本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主要行为者不再是一般的民族国家,而是文明的核心国家文明和文化的不同在于文化的指称范围小一些,文化是一组共有的信念,主要由宗教信仰、情绪、情感、思想和价值、风俗习惯及其所产生的行为模式所构成文明则是文化认同的最大层面文化是人所创造的,同时人又是文化的产物文明是人的最高文化归属,是比文化更大的概念文明框架集中形成于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精神过程中。
由中国的孔、老、墨、法,印度的《奥义书》和佛陀,波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前628—前551)和希伯来先知以及希腊的哲学家们所代表后来演变为多种文明过去存在过12个主要文明,7个已不复存在(如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拜占庭文明等),尚有:中华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 ___文明(起源于公元7世纪阿拉伯半岛,包括阿拉伯、土耳其、波斯和马来文化)、日本文明(虽是中华文明的后代,但为独特文明),还有拉丁美洲土著文明和非洲文明 第二,文明之间的权力均势正在变更亚洲文明正在壮大其经济、军事、政治力量; ___文明人口激增非西方文明都在重新肯定他们自身的文化价值人类将经历非西方文明与权力的复兴,经历非西方文明内部相互之间以及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过去,文化传播很慢,中国8世纪发明印刷术——11世纪有活版印刷——15世纪才传到欧洲;中国2世纪发明造纸术——7世纪传到日本——13世纪才传到欧洲;中国9世纪发明火药——14世纪才传到欧洲现在不同了,一两百年就孕育了一个掌握了大部分西方技术却复兴了本土文化的非西方世界特别是阿拉伯世界人口急剧膨胀(1980年占世界人口18%,2000年占 20%,预计2025年将占到30%,而且主要是青年增长极快), ___国家的领土由1920年的180万平方英里(占全球总面积的35%),发展到1993年的1100万平方英里(占211%)。
非西方世界总的发展趋势是经济更多现代化,文化更少西方化这不能不引起西方世界的忧虑和反思 1918年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谴责把历史简单分为古代、中世纪、现代的线性发展,他认为这只是西方的空洞虚构,汤恩比认为统一 ___假设只是西方“狭隘和傲慢”的错觉他们假设只存在着一条文明之河,所有其他的文明之河或从属于它,或已消失在荒漠之中(《 ___研究》)许多学者强调“要努力寻找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并理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布罗代尔:《论历史》)但大多数西方人仍然认为西方文明是普世的、最优越的他们对非西方经济上的复兴怀着恐惧,对西方国家有大批非西方移民,非西方民族也占有最尖端的西方技术的这种“大搅拌”更是无策以对,于是 ___寄希望于儒家文明与 ___文明的冲突 第三, ___认为,由 ___和超级大国关系界定的联盟正让位于由文明界定的联盟具有相似文明的国家正在聚合,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正在变成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地带一个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在微观层面上,最强烈的断层线是在 ___国家与其东正教、印度、非洲和西方 ___邻国之间,在宏观上最主要的分裂是以穆斯林和亚洲社会为一方,以西方为另一方之间存在着最为严重的冲突。
未来的危险冲突会在西方的傲慢、 ___国家的不宽容和中国的武断的相互作用下发生21世纪的全球体制、权力分配以及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将主要反映西方的价值和利益,还是这一切将主要由 ___国家和中国的价值和利益来决定?这是 ___最根本的出发点他认为 ___文明与中华文明都以西方为对手,他们会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火箭对抗西方优势 ___提出未来将是中国、为一方,巴基斯坦、伊朗、 ___、叙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为另一方在 ___看来,克林顿与的协议是“一种有条件投降”, ___最惠国待遇与人权脱钩,同意新加坡笞刑责罚美国人是无条件投降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即以西方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 第四,由文明冲突而导致的战争,其特点是:相对持久、时断时续、暴力水平高、 ___混乱,难以通过协商解决等其原因是:历史上的冲突遗产、恐惧不安和彼此仇恨的历史记忆、人口比例的巨大变化、经济政治和社会压力、新兴政治实体的强烈要求等解决的办法主要依靠“主要文明核心国的利益和行动”七八世纪,阿拉伯— ___教在北非、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中东、北印度建立的穆斯林统治稳定了两个世纪11世纪末, ___国家1095年发起十字军东征凡7次,多次屠城。
1270年第8次未成而告终这两种文明都信一神教,排斥另外的神;都用非我即彼的眼光看待世界;声称自己的信仰是惟一信仰;都负有使命感,要说服他人皈依以下因素加剧了20 世纪末两者的冲突:1人口增长,大量失业,向西方移民;2殖民地制度瓦解, ___复兴运动使他们更加建立了信心;3西方推广其价值体系,干预阿拉伯国家的内部冲突,引起穆斯林强烈不满;4苏联解体使他们失去共同敌人;5接触混居空前扩大,增强了各民族的自我认同 从英国到美国的世界权力转移并未发生霸权战争,这是因为同属一种文化的亲和力 ___认为“ ___的推动力是造成许多相对较小的断层线战争的原因;而中国的崛起则是核心文明间战争的潜在根源”他认为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是根本对立的美、中几乎在所有重大政策问题上都没有共同目标,两国的分歧是全面的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规模、经济活力和自我形象都驱使它在东亚寻求一种霸权地位这必将对美国的核心利益构成威胁 ___认为:“如果中国的经济继续发展,这可能是21世纪初美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唯一最严峻的安全问题 第五,西方的生存有赖于西方人把他们的文明看作是独特的而非普世的,并团结一致对付非西方的社会的挑战。
全球文明间战争的避免则有赖于世界领袖接受并合作维持政治的多元文明性质由世界主要文明核心国卷入的战争可能性极小,但不是不可能 ___看到以西方的“普世文明”来代替多元文化是不可能的以西方价值为核心的达沃斯(瑞士)文明,受到社会论坛(西雅图、热那亚、巴西)的抵制,西方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传遍世界,但喝可口可乐照样炸毁美国飞机,美国消费了成百万日本车,也并未日本化,普遍的全球通讯并未形成观点和信仰的趋同,甚至恰恰相反 冷战所造成的人类分裂已经结束,但种族、宗教和文明造成的根本分裂依然存在,因此就不能不维持多元文明 最后的结论:西方始于20世纪初期的逐渐且无规律的衰落会持续数十年,但也可能经历一个复兴阶段作为其他文明追随和仿效的领袖地位,西方正在发展一个相当于世界帝国的体系他和21世纪的新保守派不同之处就是他看到“西方的明智之举不是试图制止权力的转移,而是学会在浅水中航行,忍受痛苦,减少冒险和捍卫自己的文化” ___最害怕的是:“美国正面临一个更为直接和危险的挑战,就是移民和他们在理论上的反映他们以多元文化主义的名义攻击美国对西方文明的认同,否认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美国文化,提倡种族的、民族的和亚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分类。
他指出:美国的流行文化和消费品席卷全世界,渗透到最边远、最抗拒的社会,在经济、 ___、军事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压倒优势,但首先还必须战胜“美国存在的崇尚多样性及多文化主义的思想”他得出结论说:“如果多文化盛行,如果对开明的民主制度的共识发生分歧,那么,美国就可能同苏联一道落进 ___垃圾堆!”为了维系这种“共识”,“增强人民之间的凝聚力”,就必须制造一个“假想敌”总之,“美国国内的多元文化主义对美国和西方构成了威胁,在国外推行普世主义则对西方和世界构成了威胁它们都否认西方文化的独特性全球单一文化论者想把世界变成像美国一样,美国国内的多元文化论者想把美国变得和世界一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美国是不可能的,因为非西方的美国便不成其为美国;多元文化的世界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建立全球帝国是不可能的维护美国和西方需要重建西方认同,维护世界安全则需要接受全球的多元文化性”进入新世纪, ___的政治权威其实已经让位于新保守派,但他的文化冲突论仍然有很大影响 二、“文明冲突论”的发展及其现状 (一)“帝国一元论”的出现 《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一书于2000年出版这本书由内格利(意大利Padua大学政治学教授,“红色旅”的成员。
1979年以恐怖组织 ___之名被捕,1983年当选激进党国会议员获释在法流亡14年后回国被捕至今)和哈特(美国杜克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合写其基本观点是:全球化政治新秩序——一种新的主权形式:帝国正在生长、成形在整个当代的变革期间,政治的控制、国家的功能以及管理的机制虽然还在统治着经济和社会的生产和交换,但主权已经拥有了新的形式,它由一系列国家的和超国家的机体构成,这些机体在统治的单一逻辑下整合新的全球的主权形式就是“帝国”这是一个中心消解的、无边界的庞大体系,文化与经济始终处于畅通的流动贯通状态民族国家的概念被弱化,统治人类的重任落到超国家的帝国体制的肩上他们认为冷战结构的松动使得资本主义市场与生产全球化的阻力被扫除,新的全球秩序已然出现这个新世界结构的政治主体形式就是“帝国”!它没有内外之别,在无所不在的虚拟空间操作,不再以民族国家的国界为区分 “新帝国”的形成是欧洲模式向美国模式的转型从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 ___关闭空间过渡到帝国的开放空间新旧帝国的主要区别是:“旧帝国”有明显的疆土界限的封闭性,“新帝国”不是由疆界而是由多层次网络所构成,它没有界限,可以无限扩大旧帝国”把殖民地纳入主权范围,实行宗主国对殖民地的有形统治,有明显的侵略性和对他种文化的毁灭性。
新帝国”通过经济政治手段,不断更新调整,于无形中进行控制旧帝国”进行地区性管制和垄断,“新帝国”所控制的生产力没有场域,新技术很快普及全球,组成网络,只有“帝国”可以掌握全局旧帝国”必然制造种族差异,以便分而治之新帝国”通过网络统治,可有更大的文化包容性 总之,新的“帝国”不是列宁说的寡头的资本主义垂死阶段,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复兴,是“超越国界、超越多国协商的唯一的主权”美国不少人相信可以实施一种“温和的 ___”,公平管理全世界事务,惩恶扬善,工农、脑体、城乡的差别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情形新的“帝国”使世界连成一气,它将管理全世界并带来和平,同时,将弱势群体连成一体,成为制约“帝国”的主体从现代到后现代,从 ___到帝国,人类在新世纪将迎来大同安康还是压制束缚?未来的关键,在于帝国及其抵制力量的互动结果” 在《帝国》一书之后,又出现了后现代的“新帝国论”新帝国论”是为美国单边统治服务的霸权理论持这种论调的人认为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分叉和无序”的转型时代,这是一个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国际当权者不应再力图维护现存体系而应立足于现存体制正在解体,力图从中得到最大利益新帝国论”的代表人物如芝加哥大学的米尔森教授xx年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中指出: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寻求权力的最大化,因此,不可能有权利均衡的机制,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曾分别担任布莱尔和克林顿顾问的玻比次和库泊提出民族国家已变为市场国家,它对内不再承担公共福利,只提供法律和机会,让公民到市场去寻求利益,对外则通过一切手段保证其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