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所不知道的地产人.doc
20页众多房地产大腕,大家能看到他们呼风唤雨的一面,衣着光鲜的一面,开名车住豪宅的一面对于他们背后的历史,有多少人会注意到? 王石——玉米贩子 名片:万科董事长 绰号:立地太岁 史前档案:军人出身,1984 年下海办企业,1988 年企业更名万科 报载: 原籍安徽,1951 年出生于广西柳州在新疆做 5 年汽车兵,转业后在兰州做了 1 年工人由于其父在柳州铁路局当领导,王石得以进入兰州铁道学院当了工农兵大学生,读给排水专业毕业后进入广东省经贸委做经济情报研究工作1984 年左右他下海创业,组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1988 年更名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传: 其一、王石 1980 年代初期到深圳发展令他人吃惊是,王石的第一桶金是靠做饲料中介商,通过倒卖玉米得来的,这让他赚了 300 万元;其二、王石用倒玉米赚来的钱开办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电器、仪器产品,同时还搞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手饰厂等等用王石的话来说,“就是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 出身影响:军人出身,为人果断,80 年代初期即敢于下海,操盘万科也多次表现出敢于决断的气魄 点评:一个大老板,却过着戏剧般的人生。
邓智仁——讨债先生 名片:目前不详 绰号:险道神 史前档案:香港皇家警察出身,1984 年和别人合作创办香港利达行,开始了他的房地产代理生涯 报载: 1950 年左右出生于香港干部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香港皇家警察队伍在多年的经商生涯中,做过进出口、服装生意,也从事过金融期货,但据说最令他玩味和自嘲的莫过于替别人讨债 邓智仁创办的香港利达行规范整个香港房地产代理行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房地产代理佣金制度、从业规范和管理理念因此有人说他建立了香港房地产代理行业的游戏规则 邓智仁 1992 年底投资北京玫瑰园,开始了为期 10 年的个人北京发展史这是一出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大戏,既有被玫瑰园拖垮的失败,也有代理万通新世界的巨大成功,期间夹杂着自身发展的几上几下,直到 2003 年他终于退出江湖,听说一度隐居于成都 风传: 邓智仁曾不无凄凉地自嘲:自己是一个太有良心的人了有人问起他怎么看待“玫瑰园”这滑铁卢之役的原因时,他斩钉截铁地说:“腐败 出身影响:来自香港,很不适应大陆房地产市场的“潜规则”,最后败走麦城 点评:邓智仁是北京楼市的一个另类,他的特立独行和唯我独尊,让他在京城地产界显得鹤立鸡群。
任志强(博客)——部队战士 名片: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 绰号:混世魔王 史前档案:军人出身,1984 年进入北京华远,从此发迹 报载: 山东掖县人,1951 年 3 月出生1969 年 1 月到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插队,同年参军入伍,历任战士、排长、连长、参谋,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含集体功)六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曾当选为西城区人大代表,现任北京市政协委员还分别在多个社团组织、大学等机构任顾问、理事、兼职教授、副主席等职务 风传: 任志强在刚转业时,开办公司时就想着怎么赚钱,他说:“刚开始,我们早晨四点多要炸油饼,晚上 11 点关门后才开始算账,可那么多钱数着数着就睡着了一个油饼六分钱,一碗糖浆才三分钱,我们收来的全是一分一分的,你得把钱摞成一摞儿,排一桌子去数 出身影响:多年军旅生涯,养成了雷厉风行、出言直率的性格 点评:任志强说话非常坦白直率,不愧是军人出身刘博——文学青年 名片:北京依莲轩房地产公司董事总经理 绰号:一丈青 史前档案:《散文选刊》编辑出身1988 年投身商界 报载: 刘博曾经是一个虔诚的文学女青年,担任《散文选刊》的编辑工作她想写出有份量的作品,成为大作家,但每周只上两天班的闲适生活让她感到缺乏生活的底蕴。
于是在 1988 年,刘博完成了近乎颠覆性的转变 她从郑州亚细亚商场公关部经理的职位起步,策划了名震一时的、被视为领导中国商业零售业革命的“亚细亚”现象接着担任海南三联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海南中城房地产公司投资部部长、海南博雅旅业开发有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等职务,最后进军北京 风传: 其一,1988 年,刘博看到郑州亚细亚商场经理,便去应聘,在极其缺乏参考文章情况下,在一个星期内写下平生第一份策划文案,获得赏识,被要求在一个星期内办好原单位的离职手续前来上班其二,由于出现种种谣言,迫使刘博离开了亚细亚,加盟一家地产公司,以坚韧的毅力为公司完成项目,据说赚了 1 亿多元,但公司没有兑付许诺的酬劳,于是她开始谋划自己创业 出身影响:由于多年“文人生涯”的影响,所以注重策划,营销大打文化牌 点评:她的思维似乎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潘石屹——砖厂厂长 名片:SOHO 中国董事长 绰号:笑面虎 史前档案:国家干部出身,1989 年左右跟从冯仑在海南炒地产,1992 年左右进军北京,从此发迹 报载: 1963 年生,甘肃天水人,在“黄土高坡”的农村度过了小学、中学恢复高考后,潘石屹考上石油管道学院1984 年,他毕业后被分派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1987 年辞职下海,转战深圳、海南,最后在北京走上“星”路。
风传: 其一,当初潘石屹辞职离开北京去深圳时,把自己所有家当变卖了,也只有八十多元钱;其二,他曾经在深圳一家咨询公司工作过,天气酷热,语言不通,还经常加班加点,非常压抑;其三,他在海南担任过砖厂厂长,手下有 300 个民工那时因为刮台风,所有工程都停工,民工在挨饿着,他就自己掏钱出来为民工买米,吃了一袋再买一袋 出身影响:在海南闯荡的生活锻炼了他的“抗击打能力”,所以现在任骂不怒 点评:有人倾慕老潘的金钱,也有人倾慕老潘的幽默和胸怀,但应该不会有人倾慕老潘的形象房超——电厂科长 名片:北京国华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绰号:镇三山 史前档案:国有企业负责人出身,开发“华贸中心”让他成为地产界焦点人物 报载: 房超 1955 年生,自 1979 年起,历任山东莱芜发电厂科长、副厂长曾任北京西单赛特商城董事长、山东鲁能集团公司总经理、山东电力多种产业管理局局长、国家电力公司中兴总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他作为鲁能集团切入地产行业的先锋,开发了西单国际大厦(西单赛特),那独辟蹊径的开发模式给京城地产业带来的启示至今余音未绝,但他真正成为业界焦点似乎应该归功于开发“华贸中心” 风传: 任志强(博客)谈起当年的搭档房超时回忆:房总在跟我们第一次合作的时候,工资很低,就因为当时鲁能是按照国有企业的方法来进行管理的。
他那个时候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后来也就是一两千块钱,非常非常低的我们作为股东,提议要给他们的经营成果给予奖励,实际上他们也没有敢拿这奖励的几万块钱 出身影响:国企大老总出身,办事大气,有魄力,敢于挑战国贸 点评:被称为 CBD 黑马,但事实上房超也算是地产界的老一辈人物了沈琳——海外来客 名片:泰禾(香港)集团董事副总裁 史前档案:有海外生活工作背景2004 年中期操盘“运河岸上的院子”,从此广为人知 报载: 沈琳有香港、海外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她才二十出头,就敢于在股市里大量溢价收购“原始股”并从中获利,初显商业天赋少年得志,二十多岁便担任集团副总裁,短短几年间成功地主持开发多个项目,奠定“江湖”地位 风传: 其一、沈琳像其他女人一样,会买大量漂亮的衣服,会追求时尚甚至引领时尚她爱用“Celine”、“S-Ferragamo”这两个国际顶级名牌;其二、沈琳喜欢研究《易经》,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深深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她也写得一手漂亮文章,听说她的随笔小散文清丽精致 出身影响:既是文化人,也是精致女子,所以就有了“运河岸上的院子”这个案名和经营理念点评:女性,而且这么年轻 孙宏斌——来自狱中的人 名片:顺驰集团最大股东,融创集团董事长 绰号:拼命三郎 史前档案:1988 年,山西人孙宏斌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联想,很快成为联想企业发展部主管,分管联想北京以外的所有业务,其时,杨元庆仅是联想的一名工程师。
报载: 1990 年,孙宏斌被认为有从联想独立出去的企图,他也与柳传志产生了直接冲突不久孙被拘捕入狱,1992 年被法院以“挪用公款 13 万元”的罪名判处 5 年有期徒刑1994 年 3 月刑满释放,不久,在联想的支持下,他创办了顺驰公司,从此走上成为一代地产枭雄的道路2003 年 10 月,海淀区法院撤消当年的判决,改判孙宏斌无罪有报道称孙宏斌评论这事情时说:“那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但如果没有这件事,也就没有我和顺驰的现在与未来 风传: 其一、据说柳传志在孙宏斌被拘捕前,曾给孙“改正”的机会,但孙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其二、孙宏斌在 94 年出狱前后,请柳传志吃饭,并向柳传志承认自己当年思想不成熟;其三、柳传志对孙宏斌的评价是:“坐了 4 年牢,还没有沉沦,态度还很积极,年轻人能这样很不容易因此,他对孙说:“我从来不说谁是我的朋友,但是你可以告诉别人你是我朋友 出身影响:早在联想时就特立独行,而牢狱之灾更磨练了他的意志,所以就有了顺驰的“疯狂” 点评:青衫磊落险峰行,长风破浪会有时谢强——报人出身 名片:天津富力董事长 绰号:圣手书生 史前档案:报人出身,1995 年底进入商界,被称为地产界“儒商”。
报载: 谢强 1957 年生于西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作为著名报人,曾出任过多家报刊的副总编辑、总编辑等要职出版多本专著,其中散文集《大路朝天》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谢强在下海南的日子里,曾参与创办了《证券时报》等数份报刊,全面主持过《海南日报》海外版和《海外时报》的工作,甚至曾担任了两年海南省常务副省长的秘书 风传: 其一、年轻时代的谢强立志成为一个知名作家或编辑,湖南作家韩少功是其进入中国作家协会的介绍人之一;其二、1995 年底,谢强的老父亲生病住院,而他身上仅有 5000 块钱谢强在后来描述了面对卧在病床上的父亲的心态:“我反复问自己,写小说你超不过贾平凹,当记者你赶不上范长江,不赚钱以后怎么办呢?思前想后掂量再三,一咬牙一跺脚,我下海了!”其三、1999 年,珠江老板朱孟依想请谢强帮助开拓北京市场谢强提了三个条件:第一,做三年总经理;第二,宣传形式必须符合北京的房地产;第三,开发必须适应北京本土化朱老板全都答应了 出身影响:为人处世,操盘手法,都带有深深的文人“烙印” 点评:从商,对得起老板;做文,对得起自己沈晓峰——餐馆老板 名片:金三元集团董事长 绰号:锦豹子 史前档案:开饭店出身,2002 年,投资建设了北京首家产权式度假酒店。
报载: 沈晓峰是湖北天门人金色假日酒店是他开发的一家产权式酒店,位于延庆县,按照四星酒店标准建成,这也是在北京地区开发的第一家产权式酒店 风传: 其一、1994 年前后,沈晓峰开办了“金三元酒家”———一家面积仅有 300 平方米的小餐馆创办初期,经历了许多挫折,最惨淡的一天仅有 10 元的收入;其二、沈晓峰和父亲经过长期的查资料研究,进行了上百次的实验,发明了中国餐饮史上的第一道专利菜“扒猪脸”紧接着,通过提高服务标准,让产品通过了 ISO9002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开创了中国中餐企业通过 ISO9002 之先河 出身影响:怀有“餐馆情结”,进入地产界后,开发的项目依然跟餐饮有很大关系 点评:沈晓峰跨领域运作房地产,也算是一桩奇事 梁希森——早年讨饭 名片:山东希森集团董事长 绰号:菜园子 史前档案:包工头出身,1999 年入主北京玫瑰园,自此在地产界一炮走红 报载: 梁希森幼年曾一度以讨饭为生,早年做过铁匠,并在面粉厂、装修队做过工人1992 年,他组建希森集团1999 年,梁希森以最大债权人的身份,用 3.98 亿元拍得了陷入困境的北京最大别墅工程玫瑰园———拖垮邓智仁利达行的项目。
传说他目不识丁,却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积累并运作着好几亿元的资产 风传: 其一、梁希森童年只上过一年小学,从小受够了最刻苦铭心的磨难:曾经食不果腹,衣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