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松树钻蛀性害虫监测预报办法.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笛音
  • 文档编号:33041807
  • 上传时间:2018-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6.50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松树钻蛀性害虫监测预报办法国家林业局 2006 年发布(造防函[2006]92 号)本办法中松树钻蛀性害虫主要指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 、萧氏松茎向(Hylobitelus xiaoi Zhang) 、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angor ,Situ et Zhang)及落叶松八齿小蠹 (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等 5 种危害油松、白皮松、华山松、樟子松、云南松、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落叶松、思茅松、高山松等松科植物的害虫具有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为加强该类害虫的监测预报工作,特制定松树钻蛀性害虫监测预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 1 虫情监测通过线路踏查、设立临时标准地及引诱剂诱捕等方法进行虫情调查,以掌握本辖区内松树钻蛀性害虫的发生情况1.1 松树钻蛀性害虫踏查特征和临时标准地设立:在害虫发生期,按本《办法》中的调查时间,选择一条应穿过本辖区的不同林分、不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等有代表性的地段作踏查路线,用目测法边走边调查。

      调查时,重点观察线路两边 30-50m 范围内的林木、火烧迹地、当年抚育砍伐地的伐木、伐桩及周边树木如发现有枯死树或针叶发黄、变红或新梢发黄、折断的、树干可视范围内(萧 氏 松 茎 象 距地面 50cm 以下)的树干基部有明显的虫粪与油脂的混合排泄物等异常现象时,要随即布设林木株数不少于 100 株的临时标准地 1 块,在其内采用 “Z”字形或对角线的方法抽取 20 株标准树进行详查并填写表 1 1.1.1 红脂大小蠹1.1.1.1 易感虫林分:郁闭度低于 0.5,抚育间伐强度大的松林;同一立地条件下的林地,阳坡较阴坡的林木易感虫,林缘危害重于林内;过熟林和成熟林受害最重,近熟林次之;树势衰弱木、过火木也易被侵染,幼林一般不受害1.1.1.2 危害部位及特征:主要危害油松、白皮松和华山松等,在油松上一般危害其主干和根部,危害部位在树干基部 1.5m 以下,以及新鲜油松的伐桩、伐木,树干基部至 1m左右处为重点危害部位侵入孔处可见中心有孔的红褐色漏斗状或不规则形状的凝脂块,凝脂块颜色随着时间推移由深变浅,直至变为灰白色当虫口密度较大、受害部位相连形成环剥时,可造成整株树木死亡1.1.1.3 调查时间:秦岭以北,每年 4—9 月。

      1.1.1.4 调查方法:在标准树主干上带凝脂的侵入孔处,用解剖工具撬开树皮,查看皮层内是否有幼虫、成虫、卵和蛹,或者成虫、幼虫蛀食的坑道痕迹和红褐色细粒状虫粪和木屑填写表 21.1.2 纵坑切梢小蠹1.1.2.1 易感虫林分:阳坡、立地条件差的、衰弱木、林缘的松树因其它病虫危害、森林火灾、干旱、低温冻害等造成树势生长衰弱的林分;林内卫生条件不好,风倒木、濒死木、采伐木、过高的伐根等不能及时清除或不能做防虫处理的马尾松、赤松、云南松、思茅松、高山松、油松、黑松、樟子松、华山松等林分1.1.2.2 危害部位及特征:主要危害树干韧皮部和枝梢部繁殖期危害树干,在韧皮2部及边材之间咬蛀,产生大量坑道,并形成大量的羽化孔,导致树干被蛀害林木死亡;成虫补充营养和恢复营养期蛀害枝梢,树木被感虫后有少量枝梢变黄枯,逐步发展到多数干枯,最后全部树枝干枯死亡1.1.2.3 调查时间:西南地区为每年 11 月—翌年 4 月为蛀干期、3—9 月为枝梢危害期;东北地区为 4—10 月 (西南地区 3 月份全面调查,作为当年发生情况基数,7 月进行第二次调查,作为当年新增发生面积) 1.1.2.4 调查方法:在梢部被害状明显期(西南地区为 3 月、9 月;东北地区为 5 月上旬、9 月中下旬) ,在标准树随机选一样枝,统计新梢被害数,并计算被害率。

      填写表 21.1.3 萧 氏 松 茎 象1.1.3.1 易感虫林分:湿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高、树龄在 5—10 年生的湿 地 松 、 火 炬松 、 华 山 松 和 马 尾 松 的 人工林其中湿 地 松 为 高 危 树 种 1.1.3.2 危 害 部 位 及 特 征 : 此虫主要在离地面 50cm 以下的树基部蛀入树干,蛀食高度因树种而异在湿地松上蛀食部位一般在 50cm 以下,侵入孔处可见呈紫红色稀浆状或花白色粘稠状的排泄物;在火炬松、马尾松等树种蛀食部位一般在 30cm 以下,侵入孔处可见白色粉状或块状的排泄物严重被害松树针叶发黄,当蛀道环树一圈时,整株树枯死1.1.3.3 调 查 时 间 : 每 年 3 月 下 旬 、 10 月 上 旬 1.1.3.4 调 查 方 法 : 先 清 除 标 准 树 下 的 杂 灌 , 依 次 检 查 树 基 部 是 否 有 幼 虫 取 食 后 的 排 泄 物 ,统 计 被 害 株 数 , 并计算有虫株率,按关系式推算出虫口密度 Y=15.6e0.0313x(X:有虫株率,Y:虫口密度;e=2.718)或根据虫口密度速查表(见附件 II 表 9) ,查出其平均虫口密度。

      填写表 2 1.1.4 云南木蠹象1.1.4.1 易感虫林分:海拔 1800~2200m ,山谷、山腰缓坡地带的中和幼龄云南松林分1.1.4.2 危害部位及特征:该虫以幼虫蛀食树冠的主枝和侧枝,主要取食边材和髓心,最后在髓心和边材部位作蛹室化蛹;亦危害幼树茎、基部,造成整株枯死受害松树枝可见梢枯死或整株枯死,针叶发红,但不脱落1.1.4.3 调查时间:每年 1—5 月(调查幼虫、蛹和新成虫)、7—10 月(调查新成虫)1.1.4.4 调查方法:在标准树的主枝和侧枝上随机剪取针叶发黄或近期枯死的枝梢 1—2 枝,用解剖工具剖开边材和髓心,以确定云南木蠹象是否发生,并统计虫口密度填写表2 1.1.5 落叶松八齿小蠹1.1.5.1 易感虫林分:树皮厚度在 4—20mm、林龄在 15 年生以上的长白、日本落叶松林林缘及林内的衰弱木最易感虫,健康的树木次之1.1.5.2 危害部位及特征:5 月上旬危害树干基部 10—130cm;6 月下旬危害树干基部50cm 以上的主干,以 0—80cm 区间侵入孔最多侵入孔数由多至少的顺序为南侧—东侧—西侧—北侧严重时林木整株针叶枯死变黄,似“火烧状”,在秋季落叶前整株死亡,主干树皮脱落。

      1.1.5.3 调查时间:5—8 月31.1.5.4 调查方法:在标准树主干 0—80cm 高处的南侧或东侧,用电工刀或扁凿子刮树干 2-3cm 宽、 10-20cm 长树皮作为样方 (注:刮树皮时下刀不能过重,避免伤害树木木质部),查数树皮与木质部间的虫口数量并记录,根据样方求出 1000cm2 的虫口密度填写表21.2 引诱剂诱捕:适用于红脂大小蠹和纵坑切梢小蠹的成虫监测在成虫扬飞期(红脂大小蠹为 4-8 月,纵坑切梢小蠹西南地区为每年的 12-翌年 3 月,5—10 月上旬;东北地区为 5—9 月) ,在疫情发生区及毗邻地区松林边缘悬挂诱捕器,诱捕器下部距地面 5—10cm(红脂大小蠹) ;180—200cm(纵坑切梢小蠹) 以林场或乡(镇)村为单位,每 1km 设一个诱捕点,未发生区每个诱捕点挂 1 个诱捕器,已发区每个诱捕点挂 3 个诱捕器,红脂大小蠹诱捕器间距 200m、纵坑切梢小蠹间距 30—50m,且 3 个诱捕器挂后在林地内呈三角形每 5-10 天检查一次,观察是否诱到成虫,检查成虫的数量并区分雌雄同时配合其他全面调查,查清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填写表 3 1.3 发生面积统计:以轻度发生为统计起点算起。

      松蛀干害虫发生(危害)程度标准发生(危害)程度种类 调查阶段 统计单位轻 中 重云南木蠹象 幼虫 有虫株率(﹪) 5-10 11-30 31 以上红脂大小蠹 幼虫、成虫 有虫株率(﹪) 2-6 7-12 13 以上云南纵坑切梢小蠹 成虫 枝梢被害率(﹪) 10-20 21-50 51 以上松纵坑切梢小蠹 成虫 枝梢被害率(﹪) 5-10 11-20 21 以上萧氏松茎象(幼林) 幼虫 有虫株率(﹪) 5-10 11-30 31 以上以上摘自国家林业局 2006 年颁布的行业标准被害株率发生程度划分标准(参考):虫种 轻 中 重红脂大小蠹 16%纵坑切梢小蠹(枯死率) 8%萧氏松茎象 31%云南木蠹象 11%落叶松八齿小蠹 60%纵坑切梢小蠹(新)被害株率划分标准(参照):地区 轻 中 重西南 1-20% 21-50% 50-80%以上东北 5-10% 11-20% 21%以上落叶松八齿小蠹 1000cm2 样方发生程度划分标准(参照)轻:1-15 头/1000 cm 2;中:15-40 头/1000 cm 2;重:40 头/1000 cm 2 以上当两种统计方法结果交叉时,按“就高不就低”原则。

      1.4 资料汇总和上报虫情监测调查结束后,根据表 1、表 2、表 3 和发生程度划分标准汇总,填写表 4并将每次调查结果输入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逐级传输上报2 虫情预测2.1 发生期预测42.1.1 期距法 根据松树钻蛀性害虫林间各虫态的发育进度调查和期距,预测以后各虫态的发生期2.1.1.1 红脂大小蠹:各虫态的发生盛期期距,成虫至卵期为 5 天左右;卵至幼虫为10 天左右;幼虫至蛹期 80 天左右2.1.1.2 萧氏松茎象:各虫态的发生盛期期距,成虫至卵期为 70 天左右;卵至幼虫 13天左右;幼虫期至蛹期为 450 天左右;蛹期至成虫羽化 23 天左右2.1.1.3 云南木蠹象:各虫态的发生盛期期距,成虫至卵期为 20 天左右;卵至幼虫 30天左右;幼虫期至蛹期为 260 天左右;蛹期至成虫羽化 40 天左右2.1.2 有效积温法山西省采用有效积温法对红脂大小蠹成虫发生期和初孵幼虫发生期进行预测2.1.2.1 成虫发生期预测用红脂大小蠹蛹期有效积温预测成虫出孔期掌握大小蠹林间化蛹始盛期和高峰期的临界值后,根据当地气象预报和历年的气象资料,得出后一个月的日平均气温,然后用下式计算发育历期:N= 32.1674T式中:N—发育历期;T—后一个月的日均温因为红脂大小蠹从羽化到出孔需 10-15 天,所以实际历期应为 N 加 10-15 天。

      2.1.2.2 初孵幼虫发生期预测用红脂大小蠹的有效积温预测初孵幼虫的发生期,需进行林间调查当查明产卵的始盛期、高峰期的临界值时,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得出后一个月的日平均温度,然后用下式计算历期:N= 86.14597T式中: N—发育历期;T—后一个月的日均温2.1.3 线形回归法江西省采用线形回归法对萧氏松茎象幼虫发生期进行预测Y=69.5096-66.3424x1+12.5874x2(R=0.8809)式中:x 1—孵化期内的平均湿度;x 2—孵化率;Y —孵化历期2.1.4 物候预测利用松树钻蛀性害虫发育进度与周围其它指示植物的间接或直接物候关系可预测其各虫态发生期 (参见附一 5 和附二 3)2.2 发生量预测2.2.1 有效基数预测法根据对松树钻蛀性害虫调查掌握的当代虫口基数,推测下一世代的发生量P=P0×[ e (1-M)] mf式中:P—下一世代发生量 P0—当代虫口基数 e—雌虫平均产卵量 f—雌成虫数 m—雄成虫数 M—死亡率 (1-M )—存活率,可等于( 1-a)(1-b)(1-c)(1-d),a、b、c 、d5分别为卵、幼虫、蛹、成虫的死亡率江西省总结出萧氏松茎象的有效基数预测模型为:P=29.0141×PO mf式中:P O—当代虫口基数; f—雌成虫数;m —雄成虫数云南对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量预测采用有效基数预测法,总结纵坑切梢小蠹的有效基数预测模型为:P=0.0363×P0×e式中:P—。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