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20xx-3-1314.2.46)1300字.docx
5页《玫瑰与教育》读后感(20xx-3-1314.2.46)1300字 玫瑰有情 余香绕梁——《玫瑰与教育》读后感刘晓春一直崇拜和倾心于窦桂梅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教育大师这个假期,我怀着对名师的崇敬,读了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乍看题目,觉得奇怪她竟然能把象征浪漫的“玫瑰”和严肃的“教育”放在一起写一本书?看完《自序》后才得知,原来,“玫瑰”是“桂梅”反过来后的谐音,酷爱写作的窦老师,学会上网后,便以“玫瑰”为名发帖练笔这本书记录的是窦老师平时的一些杂感,有的是写在网上的一些随笔,书中的内容有的是与教育有关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读后感当“玫瑰”与“教育”连为一体之后,自然就有了另外一种涵义,它赋予了教学一种诗意的自然之美,一种超越教学技能的艺术之美当我走进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老朋友在促膝交谈,朴实的语言如涓涓细流进入我干涸的心田,亲切自然,娓娓道来,令我不忍放下,常常跟随着她优美的语言走进她的思想领域中她有广博的见识,有深度的思想,并且以己及人,从个人对教育的理解推到整个教育的广大范围中去她敢想敢说,敢于批判一切她认为不正确的做法,锋芒毕露,又文学性十足。
她那玫瑰的花瓣柔软,芬芳,但是又带着尖利的刺除了序之外,这本书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 ”写了作者的教学随感反思并就学生和自己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见闻,并对中国和日本教育的进行了对比而产生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我沐浴在玫瑰清新婉约的文风里,体味着玫瑰繁富精到的旁征博引,把玩着玫瑰漂亮精致的文字,幸福着玫瑰“幸福的感觉”,“沉醉不知归处”成了我最好的选择书中有篇文章叫《心中盛满阳光》她提到了“境由心生”她说:“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成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在字里行间,我强烈地感觉到了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快乐的,她的这种快乐溢于言表,并深深感染着我窦老师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与孩子们在一起,心情就会变得像蓝天一样纯净这样的话听起来很容易,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不断制造意外的孩子时,厌烦的情绪总会爬上心头,这种厌烦就是因为我们还没能完全把自己的爱浸透到孩子们的骨子里。
我认为,对学生要从心底里拿出全部的爱心,爱得质朴,爱得自然,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还必须顺应童心,别具匠心,讲求爱的艺术我想,这才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东西《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我很喜欢窦桂梅老师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着只属于她的特点,这就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气质她就是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一朵激情燃烧的玫瑰看她的人,观她的课,读她的书,传递给我的就是一股袭人的玫瑰的馨香在教学中,能成为骄人玫瑰的毕竟是少数,但只要我们善于自我“浇灌”,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也一样能够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沃土上!第二篇:玫瑰与教育读后感2 1100字《玫瑰与教育》读后感朱立加 2011-12-22 07:38:14 直埠镇中心幼儿园早就对窦桂梅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一直视她为教育界中的女中豪杰,前两年曾拜读她的《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领略了她对课堂教学的智慧,这学期欣赏了她的《玫瑰与教育》,更是觉得窦老师不仅在教学方面充满睿智,她的生活思想等方面都非常有个性窦老师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她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由小见大,阐述道理,而且论据有词有理,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让人震撼。
总而言之,窦老师还是一个会想、敢想、敢言、敢怒的人读《玫瑰与教育》让我感想之一:拿什么给我的孩子读了窦老师《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我不仅问自己:我拿什么给我的孩子?回想自己学校毕业后教书十几来年,除了压迫自己看看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其他文学方面的书几乎没翻过,书架上,学生时代买来的书也成为一种装饰作为一名语文专业教师,如果自身的文化素养不高,知识不丰富,课堂知识就不丰满,课堂驾驭能力就差,简单的例子,如,自己古诗词方面积累不多,遇到填空题都要翻书查资料,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说,自己也感觉甚是麻烦一手好字,一幅好口才,一篇好文章”是窦老师学校从工具性角度强调的语文学科质量目标特别是小学语文老师更要用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只有现在自己身上“沉淀”一些东西,才能把这些“沉淀”慢慢的传授给孩子 感想之二:让读书成为习惯.窦老师在《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说:“本着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去读书的人,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且不说什么是真正意义的读书人,我都差不多成为“只教书,不读书了窦老师还说“与文学为敌的语文教育留下的将是缺乏想象力和没有审美品位的一代所以,语文教育必须让学生的精神泡在文学的蜜罐子里。
我们教师就更要如此窦老师还把读书的习惯视为“给我幸福的习惯”,不仅自己爱读书,就连她读初中的女儿也是如此,在繁重的课业压得透不过气是,还不忘看课外书,还对窦老师说:“如果考试只考课外书多好由此可见,窦老师不仅自己爱看书,还言传身教,让自己的女儿也迷上课外书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像窦老师一样“成了时间上的葛朗台”,一天到晚读啊、听啊、想啊但最起码今后的我会让我的时间葛朗台挤点时间给我读书感想之三:成长就是一点一点的对细节的反思积累起来的高度窦老师在《清兮浊兮沧浪水》中说:“反思才是教师成长的推进器进行感性工作的同时,更要从理性上反省自己成长就是一点一点的对细节的反思积累起来的高度窦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善于反思每一个细节,用她自己的话说一天不写就不舒服/jszc/jszp/jxsb/2011-12-21/128814.html+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