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1700字.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69703238
  • 上传时间:2022-03-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6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1700字    《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我想现在整个经济的大危机,正是因为人们盲目追求欲望所导致的结果我想这样的一种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中国也有古谚“谦受益满招损”,这次金融危机就算上帝给我们的一个惩罚吧作为一个经营者,必须要在知足的情况下保持谦虚的态度,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在五十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在世界经济这么混乱的情况下,我一直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所以有了现在——稻盛和夫周末拜读了郭沫若先生在19xx年抗战胜利前夕围绕李自成农民起义事件而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全文讲述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满怀理想抱负,却多口惠而少实惠,彼时天灾横行,加之国内奸臣宦官当道,政体渐受侵蚀,引发亡国之祸讲述了李自成起义队伍由小到大,终至推翻明朝统治,占领北京其中特别详细考证其间其知人善用,重用知识分子李岩的经历及其成效最后李自成夺取政权,危机感消散,几十万大兵囤于城内享乐,一时歌舞升平,且手下诸将面对突来的江山,思想也渐渐“病变”,大兴排除异己、生活腐化之风,短短四十余日,便拱手让出江山,亡国亡己这无论怎么说都是一场大悲剧李自成自然是一位悲剧的主人,而从李岩方面来看,悲剧的意义尤其深刻。

      假使初进1|Page北京时,自成听了李岩的话,使士卒不要懈怠而败了军纪,对于吴三桂等及早采取了牢笼政策,清人断不至于那样快的便入了关又假使李岩收复河南之议得到实现,以李岩的深得人心,必能独当一面,把农民解放的战斗转化而为种族之间的战争假使形成了那样的局势,清兵在第二年决不敢轻易冒险去攻潼关,而在潼关失守之后也决不敢那样劳师穷追,使自成陷于绝地假使免掉了这些错误,在种族方面岂不也就可以免掉了二百六十年间为清朝所宰治的命运了吗?就这样,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了种族的悲剧,这意义不能说是不够深刻的大凡一位开国的雄略之主,在统治固定了之后,便要屠戮功臣,这差不多是自汉以来每次改朝换代的公例自成的大顺朝即使成功了(假使没有外患,他必然是成功了的),他的代表农民利益的运动早迟也会变质,而他必然也会做到汉高祖、明太祖的藏弓烹狗的"德政",可以说是断无例外然而对于李岩们的诛戮却也未免太早了假使李岩真有背叛的举动,或拟投南明,或拟投清廷,那杀之也无可惜,但就是谗害他的牛金星也不过说他不愿久居人下而已,实在是杀得没有道理但这责任与其让李自成来负,毋宁是应该让卖友的丞相牛金星来负三百年了,种族的遗恨幸已消除,而三百年前当事者的功罪早是应该明白判断的时候。

      从种族的立场上来说,崇祯帝和牛金星所犯的过失最大,他们都可以说是两位种族的罪人而李岩的悲剧是永远值得回味的2|Page以上是《甲申三百年祭》的最后部分,在我看着,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围绕李自成革命事件,以李岩的命运探讨中国农民革命的出路,试图解答“进城”和“称帝”这个中国农民革命的死结此文刊出后,深受毛泽东重视,多次指出要从李自成起义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批示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中共整风的文件之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董事长在学习材料前,写了一篇序言:“海航创业二十载,风雨兼程,业已初具规模,实属不易,吾常寤寐思之,何以能基业长青,如芒在背今复读郭沫若之《甲申三百年祭》,论及明朝倾覆,闯王胜败,字字千钧,韵味深长,甚有醍醐灌顶之感”他深感海航20年创业之艰辛,更忧虑于海航未来的发展如何避免朱元璋、李自成们的历史命运海航历经众多前辈的二十余年风雨征程,跻身于国内四大航,形成了产业形态、结构全面的格局,相比起二十年前,相比起中国其他大大小小的企业,确实称得上是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异军突起的奇葩一定程度上,有着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影子面对海航二十年基业和成就,作为继任者,我想我们应该坚持两个“务必”:“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马云曾经和日本经营之父稻盛和夫有段对话,作为我读《甲申三百年祭》的心得,与大家共勉他说:一支强大军队的勇气往往不是诞生在冲锋陷阵之中,而是表现在撤退中的冷静和3|Page沉着一个伟大的公司同样会体现在经济不好的形势下,仍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拥抱变化并在困难中调整学习和成长4|Page第二篇: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 900字追祭甲申年六轮,成王败寇似飘尘-----------《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 近日,得集团董事长陈峰先生所荐,有幸拜读郭沫若先生史学佳作《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简称《甲申》)文中郭老旁征博引,层层剖析,对明朝灭亡、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发迹与败亡的分析入木三分,令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如饮醍醐风云变幻,潮起潮落忆360多年前的甲申年,我们不禁会为那一个吊在树上的凄凉身影所扼腕叹息,大明王朝最后一个帝王如此悲伤的陨落,就连随后入北京的李闯王也会有一丝哀叹,“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崇祯上位初期也算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他有两件功绩值得提一下:一是铲除魏忠贤,二是收复全辽另外,明朝从屡击倭寇到征服高丽,从郑和七下西洋到解缙修编永乐大典,一系列的史实无疑在向世人昭示着大明王朝的强大富庶,怎么最后依然难逃历史的轮回?主要是其继位时明朝已内忧外患、加之后期听信谗言,重用亲信,又喜欢形式主义又喜欢形式主义导致民心不得,社稷就无法安定,明朝也就亡了。

      再看李自成,他是《甲申》书中的主角,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大凡开国奠基者的开国之路都比较坎坷,但是他们有坚韧的毅力、非凡的能力,和自己的部下称兄道弟,用一份感情和感召力凝聚群体,最终取得了天下;然而李自成得天下以后的秉性却几乎是一下子发生大转弯的改变:要么开始杀忠良、树威信,要么开始醉三宫,不理朝政,要么开始征收赋税供己娱乐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 “的李闯王了民心渐散,其业亦毁无论是“皇室正统“的崇祯帝还是”流寇之秀“的李闯王最终都已苦涩失败告终,究其原因,莫不是“民心”使然这不是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教训吗?“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三百年前的甲申风云,我们应该明白,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每个人都不能忘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即使20xx年实体经济加速放缓、虚拟经济扭曲加剧和风险上扬、结构问题持续恶化的问题的背景下,人才仍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珍惜人才、爱护人才,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仍是每个企业思考的重要问题而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形态的发展,如何得“民心“是领导者思考问题的正如董事长《序》中所告诫“切莫哀之古人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工作中我们应当摒弃旧习,严于律己,杜绝官僚主义和官僚作风,保持廉洁,应知“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