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杨》优秀教案设计范文.docx
11页《白杨》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老师范读全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①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 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③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④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⑤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 介绍( ) 抚摸( ) 分辨( ) 高大挺秀( ) 2.写反义词 清晰( ) 动摇( ) 软弱( ) 消失(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她是怎样借白杨表白自己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理解白杨外形特点 1.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小节。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胡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3.齐读第3节,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老师在大戈壁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分角色朗读4-12小节 三、理解白杨品格特征 1.指名朗读14小节,然后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读讲 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①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本性正直) ②去掉从来,朗读比较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①这句话廛了白杨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关键词可体会出?(生命力强哪儿哪儿很快) ②小结:内地需要白杨,白杨要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哪儿去,不讲条件,不畏艰苦 ③指导感情朗读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坚强不屈。
不管不管总是) ②教师描述: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磔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 ③指导感情朗读 2.教师小结,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14小节 四、领会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16小节,并联系14小节思考,然后同桌讨论 2.引读讨论16小节: ①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们知道吗? ②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把孩子带到新疆去吗? 3.通过爸爸介绍,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指名读17小节。
4.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朗读18小节,读后讨论: ①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②他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师在大白杨旁贴上两棵小白杨,请学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7.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8小节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1.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2.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3.总结启发想象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新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这里也有白杨树,谁呀?(老师,辛勤的园丁) 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除了老师像白杨,我们这里还有谁是白杨呢?他们知道是谁呀?(生:我们,我们就是小白杨) 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在大白杨的关怀教育下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哪儿扎根 六、布置作业 1、造句: ①哪儿哪儿 ②不管不管总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篇:白杨教案设计范文 1800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A、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B、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A、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B、 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C、 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D、 ……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板书设计 3 白杨 高 直 白杨 高大挺秀 生长范围广 借物 生命力强 | |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边疆 | 建设边疆 喻人 教育子女+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