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糖的衍生化及GC.docx
3页实验 葡萄糖的衍生化及 GC-MS 测定[反应式]CAT600[试剂]3.6g(20mmol) 葡萄糖,20mL (约 212mmol) 乙酸酐,0.26g CAT600,碳酸 氢钠,乙酸乙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冰水混合物[仪器设备] 岛津 GC-MS 工作站[步骤]1. 葡萄糖的乙酰化反应取50mL单口烧瓶做反应器,分别向其中加入3.6g葡萄糖,0.26g CAT600,于通风橱中加入 20mL 乙酸酐(1),在单口烧瓶上装置冷凝管,接通冷凝水后,将 烧瓶浸入水浴锅中,设定50°C,反应时间30min2. 五乙酰基葡萄糖的分离提纯方法一: 取冷却至室温的反应液倒入 150mL 冰水中,立即析出白色固体,白 色固体浮于溶液上层或附着于烧杯内壁,待不再有白色固体析出后,将其取出, 用研钵研碎,然后放入铺有滤纸的布氏漏斗上进行抽滤操作,抽滤过程中,先用 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后用乙醇润洗两次即可最终得到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即 为反应产物一一五乙酰基葡萄糖,将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40C干燥3h后取出 称重计算产率方法二:取冷却至室温的反应液,于500mL的烧杯中加水稀释至250mL,加 入碳酸氢钠粉末至不再有气泡生成,同时不断搅拌,在此过程中,会不断析出白 色固体,将白色固体取出,进行与方法一中同样的处理步骤,即研碎、抽滤、干 燥,最后称重计算产率。
方法三:取冷却至室温的反应液加入 50mL 乙酸乙酯稀释,将混合溶液移入250mL 分液漏斗中,分多次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将溶液洗涤至无气泡生成2) 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下层液体,上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上端倒出至 150mL 锥形瓶 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12h,然后将液体分批过滤至25mL圆底烧瓶⑶旋蒸除 去乙酸乙酯,最后称重计算产率3. 葡萄糖衍生化产物的 GC-MS 测定(1)配样取适量制备好的五乙酰基葡萄糖,溶于一定量乙酸乙酯中(4),用玻璃针管和有机滤膜过滤2mL至小玻璃瓶中待测⑸;同样,用玻璃针管和有机滤膜过滤 2mL 乙酸乙酯至小玻璃瓶中做为洗液待用2)启动及调试GC-MS工作站a. 检查GC-MS工作站是否完好,目测各部件均正常后方可开始后续 工作;b. 更换色谱柱,实验采用 Rxi-5ms 弱极性色谱柱,开启氦气钢瓶,依次开启质谱检测器、气相色谱、电脑主机及显示器电源,登录GC-MS实时分 析软件,开启抽真空系统,当系统真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试验;c. 在调谐设置下,打开峰监测窗口,选择监测组为水和空气,当氮气峰与 水峰的比值小于 2 时,说明系统不漏气,可以开始自动调谐,生成的调 谐文件保存为当天日期,方便使用;(3)使用 GC-MS 工作站检测样品a. 新建方法文件,已知五乙酰葡萄糖沸点:434.8°C at 760 mmHg,预测 在GC-MS工作站高真空环境下,其出峰温度在200-250°C范围内,三组 同学根据已知条件拟出各自的升温程序;b. 方法文件的数据加载到工作站之后,单击待机按钮,等待机器自动调试到所需条件,与此同时,单击样品注册,输入样品名等信息,等待机器 各项参数调节到位后方可进样;c. 样品检测过程中,可单击快照按钮,对出峰进行分析,检测过程结束后, 打开生成的数据文件,对文件中各个峰进行分析,确定是否有五乙酰基 葡萄糖生成;d. 样品检测结束后,单击真空控制,点击自动关机,系统自动加载降温程序,待各项温度降至50C后,方可关闭实时监测程序,依次关闭MS、GC、 计算机主机及显示器电源,关闭氦气钢瓶。
[注释](1) 加入乙酸酐的步骤要求在通风橱中进行,且做好相应防护措施,防止挥发 出的乙酸酐对人体造成刺激性伤害2) 此步骤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加入遵循少量多次原则,一次加入约30m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加入过程应小心勿使产生的气泡溢出3) 圆底烧瓶加入液体前应先将空瓶称重,方便旋蒸后计算产物重量4) 本实验所用岛津GC-MS工作站对于物质的检测能力为10-5-10-3g/mL,配样 时目测样品浓度达标即可5) 使用玻璃针管及小玻璃瓶,是为了避免塑料容器中的塑化剂等杂质溶于样 液,对测定产生干扰6) 本实验7个同学,自由结成3组,每一组用不同的方法对产物进行分离提 纯,每组同学自行设定GC-MS监测所需方法文件,以便实验后对比不同数据,思 考讨论[思考题]1. 由葡萄糖制取五乙酰基葡萄糖的反应中,副产物是什么?2. 分离提纯步骤方法一中,白色固体生成说明了五乙酰基葡萄糖的什么性质? 用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说明什么?3. 三种提纯方法,哪个获得的产率高,为什么?4. 在工作站的调谐过程中,为什么说氮气峰与水峰的比值小于2说明系统不漏 气?5. 数据文件中有没有除五乙酰基葡萄糖外的其他峰,结合自己的数据文件,谈 谈对 GC-MS 工作站检测原理的认识。
6. 结合以往经验,思考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