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可编)中低产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58页
  • 卖家[上传人]:创飞
  • 文档编号:227972777
  • 上传时间:2021-12-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9.59KB
  • / 5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低产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X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项目概要第二章 X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概况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与供需平衡分析第五章 规划设计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1第一章 X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概要一、项目背景X 位于 X 县中部,距 X 县城 15 公里,项目区内资源丰富,水源条件优越,黄狮江流经该乡境内项目区内交通便利,有耕地 1.33 万亩,其中水田 9.5 万亩,旱土 0.33 万亩,中低产田有 1.5 万亩,项目区开发农业增产潜力大,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后,可以到农民适当调整农业结构,增收效果好,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X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农田灌溉主要以水库、 山塘和小型河坝为主, 项目区上游有中型水库 1 座,小Ⅱ型水库 5 座,区内有骨干山塘 564 座,蓄引水量达 479 万立方米,项目区内农田灌溉用水有保证,但由于水利设施管理不善,渠系配套不完善,水利工程被冲被淤十分严重,使得水利设施不配套,抗旱、排洪、排渍能力极差。

      项目区农机服务体系不配套,农民耕种的劳动强度较大,降低了耕种效率项目区交通方便,县、乡、村道路基本形成网络,项目区用电普及率达 100%,所有农户均用上了电二、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项目区涉及 X 的肖家、乐塘、乔田、双珠、新坠、坌头 6 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 1.05 万亩,其中水田 0.9 万亩,旱土 0.15 万亩,区内农业资源丰富,尚有中低产田 0.9 万亩,其中缺水型为 0.7 万亩、涝渍型 0.2 万亩项目区是我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建设内容:针对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项目计划衬砌灌排渠系 29 条227.1km,其中灌溉渠系 26 条 22.4km,护砌排洪渠 3 条 4.7km,加固小二型水库一座,改良土壤 0.3 万亩,其中:测土配方施肥 0.1 万亩,深翻晒田 0.2 万亩,新修机耕路 2 条 2.55kmX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计划硬化渠道 27.1km,其中: 40U 型槽渠道长 15.9km,60U 型槽渠道长 6.5km,浆砌石排水渠 4.7km新增有效水量 20 万立方米修建机耕3 3道 2.55 公里总计开挖土石方 2.8 万 m,浆砌石 0.73 万 m,预制件40U 型槽 31800 块、60U 型槽 13000 块。

      总劳动工日 4.76 万个,项目建设期为半年三、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投资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615 万元,其资金构成: 财政资金 439万元,包括中央财政资金 293 万元,省级财政资金 117 万元,市级财政资金 22 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 7 万元;群众自筹 176 万元,其中以劳折资 123 万元,完成劳动工日 4.76 万个四、效益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加强建成高标准农田,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巩固农村承包经营机制,保护好耕地极为有利二是农业科技含量得以提高,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品种优质化,提高了农田的使用率和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社会稳定三是农业机械不断的发展壮大,大大的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四是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生态效益:项目的实施将渠道配套完善,保护了水土,减少了流失和风沙对农作物的侵害,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经济效益:项目计划完成后,可节约水量 20 万方,改善灌溉面积 0.7 万亩,改善除涝面积 0.2 万亩;新增优质粮食生产能力 108 万公斤,新增优质烤烟 75 万公斤,项目预计新增产值 226 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 213.49 元。

      五、组织领导成立由副县长黄志荣任组长,县政府领导肖金标为副组长,乡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开发办、财政、纪检、监察、审计、建设、水利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管理本项目区实施工作第二章 X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概况4一、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及范围X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位于 X 县中部,距 X 县城 15 公里,项目区内资源丰富,水源条件优越,钟水河流经该乡境内,长达 5 公里项目区内交通便利,项目区涉及 X 的肖家、乐塘、乔田、双珠、新坠、坌头 6 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 1.05 万亩,其中水田 0.9 万亩,旱土 0.15万亩, 区内农业资源丰富, 尚有中低产田 0.9 万亩, 其中缺水型为 0.7万亩、涝渍型 0.2 万亩项目区是我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二)水文气象X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的光、温、雨等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 103.2 大卡/cm2, 多年平均日照为 1732 小时,多年平均气温 18.1 ℃,无霜期为 294 天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411 毫米三)地形、地貌及土壤X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属典型的丘陵地区,低丘地貌,系石灰岩、紫页岩风化而成,土壤主要为红泥土,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保肥 保水性较强,土地适种范围广,宜粮、棉、油、茶、烟等多种植农作 物的种植。

      四)水资源项目区内水资源较丰富,黄狮江流经境内,观音山水库(中型)5的灌溉渠系穿境而过境内有田心一库、田心二库、红土岭、龙家洞、 坌头 5 座小(二)型水库,区内骨干山塘 564 座,总蓄引水量达 479 万立方米,能保证项目区水田及旱土灌溉用水五)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有耕地 1.05 万亩,其中水田 0.9 万亩,旱土 0.15 万亩,中低产田有 0.9 万亩,项目区开发农业增产潜力大,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后,可以到农民适当调整农业结构,增收效果好,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二、社会经济状况(一)人口及劳动力X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共涉及 6 个行政村,共有农户 2938 户, 有农业人口 1.16 万人,有农业劳动力 0.75 个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农业生产水平X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由于基础设施较差,每亩产量平均 479 公斤,绝大多数水利工程修建于 50— 60 年代, 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目前损坏严重,水田因排涝条件差和冷浸田影响而产量较低, 构成 80%以上的水田产量不高, 更不便调整种植结构, 致使生产效益较低,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三)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X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项目区内肖家、乐塘、乔田、双珠、新坠、6坌头 6 个行政村,共有农户 2938 户、人口 1.16 万人,劳动力 0.75 万个,近 3 年内农业总产值 5758 万元,人平可支配收入 5327 元三、基础设施状况X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农田灌溉主要以水库、 山塘和小型河坝为主,项目区上游有中型水库 1 座,小Ⅱ型水库 5 座,区内有骨干山塘564 座,蓄引水量达 479 万立方米, 项目区内农田灌溉用水有保证, 但由于水利设施管理不善,渠系配套不完善,水利工程被冲被淤十分严重,使得水利设施不配套,抗旱、排洪、排渍能力极差项目区农机服务体系不配套,农民耕种的劳动强度较大,降低了耕种效率项目区交通方便,县、乡、村道路基本形成网络,项目区用电普及率达 100%,所有农户均用上了电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X 是我县主要产粮地,农业是该乡的支柱产业该乡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必须大搞农业开发,才能真正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项目区内水利工程设施老化:项目区绝大多数水利工程修7建于 50~60 年代,经过几十年的低维护运行,加上初建时的低标准, 目前损坏严重,部分山塘无法正常蓄水,只能达到正常蓄水量 40%——50%,渠道垮方、淤塞、渗水严重,田间渠水利用系数约为 35—— 40%,水量浪费巨大。

      二)、水量供需矛盾突出及水利设施分布不平衡项目区工程设施老化、灌区水利设施分布不平衡,非合理、非科学的工程布局直接导致了可利用水量的重复利用率极低,水资源浪费也大同时也引起灌区内的水量调剂能力差,相对加深了可利用水量的供需矛盾三)、工程设施防洪能力脆弱引起项目区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是山洪暴发,山洪的最大特别是洪水过程短、洪峰流量大,这就要求农田具有良好的排泄系统本项目区多数渠道有灌、排两重功能由于原先设计标准低,再加多年运行,渠道淤塞严重,断面减小,严得影响了过流能力,导致洪涝损失惨重二、项目区建设的可行性1、X 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当作全乡的头等大事来抓,这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2、 项目区内的干部群众深感农业综合开发的益处,他们对项目的建设有着较高的认识和迫切的要求,所以项目的建设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3、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已基本形成生态农业格局,使农业经济收入稳步增长,乡村具有一定的资金自筹能力8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与供需平衡分析一、工程水文X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的光、温、雨等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 103.2 大卡/cm2,9多年平均日照为 1732 小时,多年平均气温 18.1 ℃,无霜期为 294 天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411 毫米。

      二、代表水文站1、将 X 水文站作为代表水文站,该站具有 1959 年~ 2001 年43 年的降雨、径流资料,历年降雨资料见表 4.1— 1将 4— 10 月份的实测降雨系列进行频率分析计算, 1986 年该时段的降雨频率为 75%,而且降雨分布对作物生长不利,将该年 作为设计代表年10X 水文站历年逐月降水量表月单位: mm 表 4.1-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全年年1959177.0197.2463.238.6140.829.49.362.4116.4196090.110.5276.8110.3146.8123.480.0337.062.1127.3113.142.41459.8196119.3121.0167.745.6138.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