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天上的街市》.docx
29页教学设计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天上的街市1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天上的街市》的整体基调;通过设计朗读脚本,体会诗人对美好的向往 2.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理解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在表达诗人情感时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理解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在表达诗人情感时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方式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牛郎织女的故事很多同学都听说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呢? 请学生讲述牛郎织女故事 诗人郭沫若曾写过一首诗,里面涉及了牛郎织女,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郭沫若先生的这首诗《天上的街市》,了解郭沫若先生笔下牛郎织女的生活与刚才大家所讲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体会诗人借这个故事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诗歌,尝试感受诗歌的主基调 自由朗读后,请学生谈谈这首诗的主基调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重点词语,关注作者笔下牛郎织女的结局,得到主基调──抒发对美好的追求、向往之情) 2.再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展示 教师抓住能反映本诗歌基调的语句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体会诗歌的基调和情感 (三)内容探究 我们知道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不是郭沫若所写的那样,诗中牛郎织女的生活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我们在朗读时,读到诗人给我们描绘的景象时,有什么感觉?再请2位同学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在诗中画出作者想象的内容,并思考这些想象的内容在你的脑中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布置学习任务: 1.请2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圈画出表现诗人想象的诗句 2.小组内合作,学生用几个关键词描述“看到”的画面;相互补充后,派代表与全班交流 3.班内同学倾听别人的发言后,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幅画面给你的感受 学生朗读,其他人圈画学生小组内讨论讨论后,将关键词写在黑板的指定位置展示后,学生先用一个词表达听后的感受,之后进行阐释通过此种方式进行相互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评议进行点评重点关注学生对诗句内容以及诗人情感的把握,关注学生有理有据的阐释) 诗中的珍奇物品与牛郎织女的生活都是作者的想象这些美好的事物令作者心驰神往,这种强烈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是诗人内心的向往诗人借这样一些美好事物,表达出自己的追求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想象,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思 (四)语言探究 1.教师导入并设计问题 诗歌是高度精炼的语言,老师发现在这首诗当中反复提到了“定然”这个词反复出现一个词未免显得有些啰唆,以第二节为例,我们一起来试试看这个词是否可以删掉? 删一删: 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原版和删除“定然”的诗歌,其他同学体会两种表达有何不同 请同学将比较后的感受写在第二节的旁边,并用简介的语言对自己的感受加以阐释之后,再次进行朗读,进一步体会 【设计意图】进一步使学生明确郭沫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五)活动学习 1.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自行设计朗读脚本并进行批注 朗读脚本范例: 重音用“?”标注,停顿用“/”,语调用“↗、↘”标记 2.小组内相互交流每位同学在小组内朗诵诗歌,其他同学提出改进建议。
推举小组代表,参加班内朗诵竞赛 2.请小组代表按照组内设计的朗读脚本来朗诵诗歌,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六)布置作业 有选择地布置检测练习 教学设计天上的街市2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新诗的音律美、绘画美、情感美;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掌握美诗美读的技巧,培养美读现代诗歌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培养联想、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光明的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明白今日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人人都应自觉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保护环境,美化生活。
(2)坚信理想的世界定会来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定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过程和方法目标 按照“读——想——析——练”的思路进行教学通过朗读来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诗歌写作的技巧,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导入: 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回有许多遐思幽想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放飞你的思绪,展开联想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知道吗?曾经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看到这静谧的夜空时,也想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只不过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结局是悲惨的、痛苦的,而诗人心中的牛郎织女则自由而幸福地生活在天上美丽的街市中现在我们借郭沫若老先生的诗作一起去游历那美丽的“天上的街市”下面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诗人郭沫若 2、介绍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文史不分家在观看图片之后,适时地介绍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作诗时的感想以及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简介作者、作品(幻灯片)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通过简介,了解作者的写作道路、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以更好地学习作者、作品 (1)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2)掌握诗的朗读技巧,朗读并培养语感 (3)认识联想和想象,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分析、解读全诗: (一)、诗人眼前所见之物: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找同学来说说 街灯联想到明星 明星联想到街灯 出示联想的定义:联想:这由某人或某物而引起与之相关联的人或物的思维,就叫联想 联想时抓相似点 (二)、诗人想象的事物: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浅浅的天河等 出示想象定义:这种在头脑中对已知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就叫想象 (三)分析:诗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以上内容,学生讨论时可能说不全面,教师可以提示,要帮助学生明白产生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屏幕随即打出问题的关键字,即板书 设计意图: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学生带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通过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体形象,在意念中创造出一个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的世界 (四)诗人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 展示交流,归纳小结:“定然”“定”都表示肯定的语气这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联想街灯(明)→(闪)明星 光明 明星(现)→(点)街灯 自由 想象街市(美丽)→物品(珍奇) 幸福 天河(浅浅)→牛郎织女(来往) 美好 流星(灯笼)→牛郎织女(闲游) 八、再读课文(配音乐) 要求:读出情感美:齐读2、3、4节,找出诗人的想象中天上有什么人在做什么事? 讨论交流: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自由地过天河,天街闲游 九、合作探讨: 1、议:聪明的你们,能够想象得出,牛郎织女还会做些什么呢? 小组各抒己见 示例: 牛郎织女正在天街闲游的时候,忽然下起了小雨,他们会带着他们的孩子在桂花树下躲雨,嫦娥姐姐会用桂花来款待他们呢! 看图片,再分组议一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与诗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本质区别在哪里? 小结: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只能够(七夕相会) 诗中的牛郎织女却能够(自由来往) 2、进一步探讨:诗人为何在诗中对民间传说进行如此大的改动呢? 播放背景音乐(牛郎织女的两种生活) 出示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资料:本诗写于1921年,中国当时军阀混战,时局动荡,民不聊生,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他理想的生活,于是把希望的目光移向浩瀚的宇宙,借助奔腾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表达他对人压迫人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追问)背景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象,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天上的街市3 一、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驰骋想象,奇妙无比这些想象植根于现实生活,包含哲理,给人以启迪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即为“想象”,导语中渗透着对想象的基本要求:合乎情理且富有新意课后习题一指向诗歌主旨与作者情感;第二题指向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第三题指向想象的拓展与迁移 二、设计思路 现代格律诗的特点是讲究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而这“三美”可以通过一种手段直观表现出来,那就是朗读《天上的街市》诗句匀称,音韵和谐,是一首非常适合朗读的诗歌希望通过本课教学,把“音读——意读——情读”三位一体的诗歌朗诵方法深深地植根到学生心中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随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记忆作家作品、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音读”环节,学生初步朗读,扫清字音障碍,学习一些停顿和重读的技巧在“意读”环节,重点放在品味诗句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