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
10页1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 历 史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考试内容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5.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2(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① 大抗议书 ② 内战 ③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5)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①《独立宣言》 ②《人权宣言》 4.俄国和日本的重大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 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 《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中的选修内容3(5)新民主主义革命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 “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 “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4(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Ⅲ.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
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Ⅳ.试卷结构题型题号考查内容题量题分备注1~11 题地理11 题44 分12~23 题历史12 题48 分选 择 题24~35 题政治12 题48 分都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35 题,满分 140 分36~37 题政治2 题52 分38~39 题历史2 题52 分非 选 择 题40~41 题地理2 题56 分共 6 题,满分 160 分全卷共 41 题,地理、历史、政治各 100 分,满分 300 分Ⅴ.内容比例学科内容占满分值比例备注经济生活约 27%政治生活约 27%政治文化生活约 18%时事政治的内容在 相关试题中体现5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生活与哲学约 28%古代约 23%近代约 40%历史现代约 37%自然地理约 32%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 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约 68%Ⅵ.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Ⅶ.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 状 答案:D 12.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实行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皇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D 13.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景在上海 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答案:B 14.图 5 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 1913 年的一则日记(部分) ,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A 15.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 “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 “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答案:D 图 5 16.1959 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的统 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表 1 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6表 1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增长率 (%)30.216.25.628.211.466A.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B.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 12 倍 答案:B 17.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 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 10 个选区中选出 答案:B 18.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不 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 条件 ” “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 B.第一国际领导人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空想社会主义者 答案:D 19.1929—1933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答案:B 20.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欧、美、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日、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答案:C二、非选择题 36.表 4 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表 4组别材料结论东汉组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 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 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 思想的主流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 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 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7晚清组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 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 (1896 年)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 为中学比西学重要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应修 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 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参考答案: (1)晚清组 (2)①东汉组、宋代组② 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 结论必须相符。
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恒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 ” 宋代组 可增加其他朝代学生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 想被动摇,反映佛、道产生了较大影响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他思 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 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37.词语和。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