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民大双子楼来历.doc
6页中南民大双子楼来历武汉三镇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孙权建武昌郡,即是取以武而昌之意;东汉末年又在今汉阳建却月城江夏郡是屯兵重地,却并无险可守,古来恶战不断,白骨累累,野鬼夜哭武汉三镇一直就是个戾气很重的地方明清之前,南湖一带芦苇较多,一直是沼泽泥潭,溺死者不计其数后清嘉庆年间又在南湖边囚禁过白莲教教众,所以就能量场和气场来说,江夏一带至今都是个很混乱的地方,所以发生什么怪事,并不稀奇民大建校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在此戾气杂乱之地,文星衰弱,是不适合建学校的那个人姓朱,当时是江夏红星农场的一个炊事员,来历已经无法查证了,此人在发表以上言论之后马上被停职写检查后来文革时从他家抄出了几本风水书和他本人写的一些手稿,断定他是封建余孽,就把他给枪毙了 自从民大图书馆的新楼建好以后,江夏一带突然文风繁盛了起来按中国传统,庇佑一带文风,应建文昌塔,通常文昌塔纤细而高耸,如巨笔行天此时如塔滨水(墨)临山(笔架) ,此地自然人才辈出然而,若把民大图书馆看做塔的话,首先它并不细,没有笔型,而且是双塔,所以肯定不是供奉文昌帝君用的;其次,虽有南湖做墨,南湖却并不是活水如以死水为墨,只怕出的都是误国误民之辈,南湖附近也没有如同笔架的山势。
所以可以肯定,民大图书馆的风水作用,并不类似文昌塔 14 楼有大功率探照灯一个,四周扫射,远远看去,好比镇青蛇之雷峰塔为什么堂堂大学修建一个如此封建的建筑呢?武汉是重镇,南下首有江夏镇康熙年间年羹尧为了雍正夺嫡之事,血洗江夏,600 余人被诛杀,怨气冲天再往下就是汀泗桥、贺胜桥、北伐纪念碑今仍在,却失修已久再往下就是赤壁,曹操二十余万大军,焚于大火之中,一路北逃,路毁难行,取阵亡老弱之兵尸骨铺路而行,荼毒生灵同有李闯王被清兵追杀千里,命丧九宫山由此可知,南湖以南乃古来兵家之地,亡魂无数无数离家之人尸骨不能回乡,无数怨死之魂仇恨无处伸冤,无数忠烈之士英魂无法安息,自然是仇怨深重南湖往下到赤壁,本有是一路依山傍湖,风水佳地,近年多填湖凿山,山水皆破,风水不在洞庭数年水涨,长江年年洪峰,特别是 1998 年武汉大水水冲龙王庙同年赤壁水涨,水盖峭壁上赤壁二字,百年不见,凶险万分由此而后,水边新筑之楼,皆有风水之说,南湖当然首当其冲,自然是重中之重,不难理解为民大之建筑皆是琉璃顶,也不难理解图书馆为何修筑的像镇妖塔湖北省政府大楼、公安厅大楼,以及武汉往下的咸宁市的政府大楼、公安局大楼,都是琉璃飞檐、四四方方、圆圆满满,和谐之气、威严之风盛行了。
我们学校就是同意绿色琉璃瓦的,诡异得很,别的地方琉璃瓦都不弄成绿色的按五行学说,绿色是代表东方,代表生气,五行中属木,而木克水生火,应该是镇压南湖过多的水?要说民大有邪气的话,应该是从水中来的,水太旺了,要用木克?风水学上说,宅下埋塔状物是泄阴气,避免别人下降头作乱家宅其实图书馆那里的风水不算差,以前没有修图书馆前,学校对面是蜡台山,说是山,其实只是比我们这边地势高出一些,可能是常年盖房子,挖平了不少,其实挺破坏风水的, 2001 年以前,大门那里几乎每年都要撞死几个人,按照玄空学风水理论来说高一寸即为山,学校的方位还算是形理兼顾了后来修了图书馆,又增加了高山之势,这本是一个极好的风水南湖坐西面东,是纯正的坎位,图书馆在东南兑位,乾南是学校的大铜雕,艮位有两棵大香樟 民大的图书馆用的是绿色琉璃瓦,琉璃生水,用于图书馆,本是合适然而民大图书馆屋顶上覆盖的并不是古法琉璃,而是主要成分二氧化硅的台湾琉璃,说白了就是艺术玻璃可以确信这不是施工方偷工减料,而是设计者为成本做的算计,说明设计者并不希望生水图书馆为什么要用绿色的琉璃?古代藏书阁如天一阁、文渊阁,一向都是以黑色做顶,就是取五行中水色为黑,以水压火的道理。
而绿色属木,木生火所以民大的图书馆竟然是一火旺之地从传统制度上说,绿顶阳宅是大臣的住宅,也与图书馆的主体越发不契合两座塔楼,从地相上说,是一种很古怪的形式如果是镇妖塔,则一塔为霸,两塔则为争了如果是神塔,则距离太近也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民大的图书馆如果是塔的话,也只能是法身塔、法物塔,当然更有可能根本不是塔从建筑群的形式来看,民大图书馆是背水的作为阳宅的话,生火,不利于行,有戾气总的来说,民大图书馆最奇怪的地方在于,处处招火这可能是一个极高深的法阵的一部分,否则民大一整个建筑群的五行都是不能平衡的一种可能的推论是,两座塔和道教佛教的神仙都没有关系双塔的形式在中国也盛行过,不过那已经是上古时代的事情了,所以起作用的也应该是上古神力,可能是睚眦(主武,血光) 、负屃(主文,石碑)两种上古瑞兽,通过双塔的形式,在主导一种微妙的力量平衡而附阁应该是作为阴宅使用的,收纳冤魂的戾气,至于为什么是八个,还不清楚而且图书馆附近表现出的如云霞涌动,夜有盘星等异像说明,地下很有可能是有太岁的这在建筑学上是大忌,在太岁头上动土,后果是旱灾,瘟疫和地震 但是至今这些情况都没出现这绝对不正常太岁长于凶局本是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太岁喜欢莫名其妙地钻出地面,在气场混乱,地脉逆流的时候更是如此。
民大图书馆为什么是 17 层?据说这和“武汉”这个名字有关系据说全武汉只有一栋 18 层的楼房,中南路 62 号,就在大路边上,路过的话很好看到白色的方型楼,顶上有一个小矩形加层,据说是水箱和设备层老一点的武昌人都知道“中南十八层 ”,不仅是因为八十年代那是武汉最高的楼,也因为全武汉再没有敢做十八层的楼了 “十八层 ”是中南建筑设计院的职工宿舍,当时的设计师脑子里都不信这种怪力乱神的东西况且 18 也是个吉利数字,却不曾想到建 18层的房子,从传统意义上说是触了犯数的 双塔每个塔楼上四个角的小顶,那不是塔无论舍利法身塔、文昌文峰塔、镇塔、报恩塔,都是要放在风水正位上的那四个小“塔” 显然不是而且塔上加塔也是极犯冲的做法,五行紊乱,能直接破坏一个地方的气场纵使是真龙宝穴,风水宝地,也经不住三件事:撒瓷灰,拦水坝,塔上塔撒瓷灰是通过影响草木生长的方法,破坏地脉流动;水坝对风水则是势的影响;而塔上塔,就是用一种很邪门的方法暴力破坏风水了在建筑中,民大图书馆塔楼上的,其实应该叫“ 附阁” ,唐以前作 “福哿”这种建筑形式在古代极其少见,主要是因为生产力不够,无法建造体量较大的塔楼,也因为这种形式对于风水的影响巨大,不亚于上述三件事,很难拿捏尺度。
通常“附阁” 的作用是收纳,尤其是建在高处的附阁,可取清静脱俗之意附阁若做阳宅,则是取一地之风水为一人之用,当年曹操做铜雀台时,就用过此方法;附阁若做阴宅,则是招厉鬼以做镇护之用第三种作用,就是祭放法物,此时附阁本身的作用退居其次,而以法物为本体,取登高之意 民大图书馆的基地下原来有一座地牢最初是满清用来关押白莲教教徒的《武昌县志》里有记载:“嘉庆初,王三于吉聚百十教众,作乱于江夏 ”“武昌总兵陈世和剿白莲教,斩首七十余,虏贼酋 ”“……囚王,于二人,及乱贼若干于水牢时瘟疫流行但有毙者,则取近葬于南湖 ”后来满清倒台,地牢也被人遗忘了直到这片地被民大买下来最初一段时间,民大一带经常出事,有人死于非命之类,就是因为地牢的戾气太重其中很多人都是莫名淹死的,成了浮尸,据说是和南湖水渗透进地牢有一定的关系后来上头不知道从那里找来了个会分金术的老道士,找到了这个深埋地下的地牢老道虽然分金术厉害,但是法力不够设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坛,人还是照死,一点没镇住邪物民大从那个时候起就一直想把地卖掉但是上头不给另外批地了,何况地牢的传说已经人人皆知,卖也卖不掉当时民大的老校长,一个姓王的老头子,早年在南洋做过生意,见过世面的,想了个办法,找了个懂风水的建筑师,设计了一座塔,希望可以用“ 堵波浮屠 ”的建筑形式镇住厉鬼。
申报经费的立项是建图书馆当然,在功能上,这两座塔也可以当图书馆用当时的选址方案是以四圣兽的方位盖四座矮的“ 堵波 ”这是中国传统中的吉祥布局,对付厉鬼自然不在话下可是上头虽然批下了经费,却进行了方案干预,认为四座“堵波” 作为图书馆不实用,造型也太扎眼,再往下追究就涉及封建迷信了,这在那个年代可是不得了的大罪于是王校长又和建筑师把最终方案改成了按青龙位(北)和白虎位(南)的两座双塔因为那座地牢的戾气是指向西北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毕竟北是青龙之向,很少有邪祟能够指向北方也不知道风水师怎么测出来的,这个方法现在都没人知道了)所以双塔整体都偏向西北,不过角度不大,不到 3 度的样子此外作为补偿,在西边和东边各埋了朱雀和玄武的石碑后来修路的时候,两块碑给盖在了水泥层的下面但玄武碑在塔楼的地下室里还能看到露出来的一部分因为当时两块碑都是就地用石灰成分较多的岩体制作的,再加上污染很严重的南湖水不断渗透,现在民大图书馆的风水位已经有被破坏的迹象 01 级以前的人都知道,我们学校原来并不大,很多地方都是填湖填出来的,比如图书馆前面那一片路,而我们学校毗邻的湖是南湖,在整个武汉市来说,它是大湖中方位最南的一个,南位是属阴的,又是水之所在,没填湖之前,图书馆前面的位置,在整个南湖里就相当于一个漏斗的下口,也就是道家所说的“聚阴之地”,这里一直不得安生,直到修了图书馆之后。
图书馆修得那么高,对下接了极阴的地气和水气,对上则必须有接天罡之势,才能阴阳平衡而十四楼,便是阴阳汇聚的交界点在这了地方,阳气和阴气因为互相对峙都达到了最大,所以总是有些奇怪的事情发生图书馆十四楼里面都是旧报纸,其实里面有很多都是重复的,因为那些报纸根本不是特别的资料,而是拿来吸潮的,可是十四楼为什么要吸潮呢? 图书馆两侧有两个小花坛,铺了草皮之后还杂七杂八种了些月季什么的月季花丛里种了几棵竹子,而竹子中间又插了高低不一插了几根看起来很奇特的石柱,这局叫“ 亥鬼局”通常所说的《周易》其实是周代的易学,真正的易学古本应该有三个,即所谓“三易” , 《三易》是指 《连山》 、 《归藏》 、 《周易》 《连山》是夏代的易学, 《归藏》是殷代的易学, 《周易》是周代的易学虽然《连山》 、 《归藏》已经失传,但在口头上还有一部分流传了下来 “亥鬼局” 在《周易》上并没有被提到,而是在《归藏》中有过类似记载,只是当时并不叫“亥鬼局”,而叫“亥局”,用法也有不同殷代重视祭祀先祖,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些大事都是所谓“ 王事”,都要求助于祖先神,也就是所谓“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可见祭祀在殷代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祖先一元神的宗教支配着殷人的思想,殷代的一元祖先神——祖、示、帝、天,惟祖先神之命是“受” 殷代人在做祭祖的仪式的时候,都会把活动场地修建的十分恢宏,场地的门口必须有一个四岔路口, “阴阳同路 ”,这个风俗一直沿用到今天,比如除夕夜给过世的亲人烧纸,都会在四岔路口烧,这里是阴阳交接的路口,来往的人多鬼也多,亲人才能收得到场地的大门则修在四岔路口的西面,是坎位,这是八个方位中阴气最重的位置,为因在祭祀的过程中人数众多,阳气较重,在这个位置才能够阴阳平衡而大门的两旁首先要种上高大的槐树,拆字即为“木鬼” ,这标志着这个大门不是为阳间的人开的,而是为阴间的人开的,这也是家宅附近一般忌讳有槐树的原因大门旁边一般还会建造几根图腾柱,殷代的时候,人们已经由图腾崇拜转为先祖崇拜,为了显示先祖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先祖门的旁边建造图腾柱,以显示先祖之尊而场地的西面再建造巨大无比的水池,称为“聚阴池”,作为先祖的最终归属之地祭祀先祖的时间也是有讲究,每年的亥月都会举行,这个活动在这一个月里每一天都有,从亥时开始,一直到亥时结束因为在那时,人们认为亥有着双重的意义,一是亥为“王亥” 代表先祖之时,二是亥为阴水,这时间里祭祖最好不过。
因为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死的人多,很多都是客死他乡被迫服役的人,死后找不到回家的路,怨气也大,所以到了宋代,一些风水术士利用这个先天条件,把这种方法用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