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刍议《论语》的现代传播学文化价值转换.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9133238
  • 上传时间:2021-12-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9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刍议《论语》的现代传播学文化价值转换 徐征【摘要】《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两千年来传承不息,书中的思想内容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如何在现代传播观念上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批判和继承,发现和挖掘《论语》中符合现代传播观的内容和精神内核,并将传统价值观念中有益的成分合理应用到现代信息传播过程中,是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初衷关键词】论语 传播学价值 转换战国初年的《论语》代表了儒家学派的理论精髓,以“对话体”文本的形式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就如詹姆斯凯瑞在《传播的仪式观》中提到的:“传播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意义的共享,目的是构建和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的文化世界《论语》体现的信息的搜集、传承、蜕变、增值的信息传递价值和“仁义礼智信”的意义共享价值在今天对于明确传受双方的社会角色、整合规范社会秩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一、《论语》的信息传递价值《论语》在信息的搜集、根据传播对象调整传播观念、考证甄别信息、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等方面的思想理论与现代媒体发布信息时的原则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广泛搜集信息,谨慎处理信息。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出自《为政篇》)孔子认为,“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论,其余有把握的,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互联网时代,各种海量信息不断涌现,传者要向受众传递可以确定的信息,对于不能验证的信息要先放一放,等到能够考证确定之后再向受众公布2.根据传播对象和场合调整传播态度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要避免道听途说,而应自己去考察事实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出自《公冶长篇》)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前我对人的态度是,只要听到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的态度是,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因为宰予,我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出自《阳货篇》)这体现了孔子尊重客观事实,针对不同对象进行调整,摒弃道听途说带来的有负面影响的思想3.对信息进行甄别,接收对自己有益的信息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出自《述而篇》)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注重有益信息的选择,从海量信息中甄别有益信息的思想。

      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其中,强调了对传者的德行要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确切的解释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强调了受者的主体性,以保证传播效果和效率这与现代传播观念中尊重受众、将民情民意当作新闻制作主体的思想相同儒家寻求情感和理性的统一,孔子还主张,如果达不到劝服的目的,不可强求,否则会造成负面的效果子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出自《颜渊篇》)孔子也承认,并非所有的传播都能达到特定的宣传效果,对于无效的传播不可过分强调,否则會造成使人厌烦的负面效果二、《论语》的意义共享价值从文本上理解,文字的意义共享价值即为传播内容的文化分享价值毋庸置疑,传播研究最终的对象是人,文化意义上的人由于人们会从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因此大家提出的论点必然有所不同对同一个新闻信息的理解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影响信息的传播就像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各种思想交互,但这并不妨碍儒家思想在当时的信息传播思想中产生巨大的波澜阴阳合一,中庸之道,仁礼相合,物我融通”,这些都是《论语》的主体思想,在当今的信息传播中仍然可以称为主流思想。

      以仁释礼,情在理中”,“仁”是《论语》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孔子所提倡的主要的道德传播的情感模式根据著名学者杨伯峻的统计,春秋时代重视“礼”却很少讲“仁”,《左传》中提到礼462次,讲仁不过33次,而《论语》中讲礼75次,讲仁109次,足见《论语》以人为本的“仁治”道德理念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忠恕为仁,推己及人”,“推己及人”便是《论语》的信息传递的情境模式三、《论语》的现代传播学价值意义1.有助于传播内容规范化、道德化《论语》蕴藏着无穷的道德标准、人生哲理、处世交友方面的精髓针对当前以正面为主的宣传要求,《论语》可谓将道德衍化到了一个特定的高度,它用古代的道德标准尊重受众、教育受众、影响受众,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注重弘扬的美德内容与辨别是非的观念如出一辙,同时,也进一步对当今的传播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规范对于当今一些负面信息占比过重又缺乏有力的评论引导的新闻节目,《论语》的道德规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本土化,提倡进一步加强传者的道德文化修养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论语》中体现的正是战国时代人们追求的道德和精神价值的评价标准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这些美德仍然是现今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今天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的重要道德标准3.促进传播学者进一步挖掘和借鉴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传播艺术从传统思想中汲取精华,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理论建构,采取批判和继承的方式,在现代传播中进行创造性的发展,这是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题中之义著名学者陈卫星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要解决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问题从《论语》中的现代传播学文化价值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我们未曾发现和有待挖掘的优秀基因,《论语》在道德的情感模式、人际传播的交往方式、知识传播的情景模式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并可加以转化的启示作者单位:辽宁省广播电视及信息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监测台)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