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三上《练习8》第一课时教案.doc
7页三上第 八 单元 课题 练习8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练习课 启东市北新小学 王凯丹设计教学目标1.读对联,了解对联的意思;明白生活处处有学问2.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成语的意思,学以致用,感受成语的丰富、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3.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思,并能熟读成诵教学重点1.读对联,了解对联的意思;明白生活处处有学问2.让学生初步理解成语的意思,达到积累丰富词汇的目的教学难点理解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逆臣”的意思教学准备学情 分析先学提纲、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关于处处留心1.读一读: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2.查一查 (1)下列字的读音辜( ) 铸( ) 佞( ) (2)下列字的大体意思辜: 铸 : 佞臣: 忠骨: 有幸: 3.记一记 形容岳飞品格的成语 : 形容奸臣的成语: 二、关于成语1.容易读错的成语(抄下来,标上拼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容易理解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关于古诗1.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理解词的意思:“凌寒”( ) 为( )3.想一想读着古诗你仿佛看到了( )的梅花(颜色、形态)?你体会到些什么?( )的梅花(品格)1.本课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大部分学生一看题目就会眉头一皱,所以为防止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在先学中安排了一定梯度的的习题,逐步降低学习难度2.当堂讲故事,本班学生肯定能力不够,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先学时让大家练讲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处处留心(一)关注语境,情景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练习8》,第一板块“处处留心”(板书:处处留心)这次我们跟随小宁来到杭州的岳飞墓前,留心这样一幅对联:(出示)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下联: 白铁无辜铸佞臣【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使他们产生要学的心理情绪,为下面的顺利学习做铺垫 (二)关注生成,读悟结合1.识对联小朋友,上联是( ),下联是( ) 2.解对联(1)“辜、铸、佞”这三个字小宁不认识,你能帮帮他吗?谁来? (2)指名读3)老师要采访一下了,这几个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呢?(查字典)对,查字典是我们最常用的识字的方法,字典公公可是我们的老朋友,我们一定要经常使用它。
那小宁呢?“问爸爸是啊,俗语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请教比自己有学问的人,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设计意图:常常的,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中,但往往疏忽了对学习方法的提炼,让学生感觉像雾像雨又像风,说不出个所以然,明确地进行学法指导比潜移默化的指导对三年级的孩童们来说应该来得更有效本环节就是一种学法的归纳和总结4)会读对联是不够的!(板书:读准音)(5)出示目标1. 出示目标1:读对联,了解对联的意思明白生活处处有学问读读对联,想想通过先学你读懂哪些关键词了呢?(板书:明意思)(6)生交流①你知道“辜”是什么意思呢?据老师知道“辜”字典上有三种解释,你为什么选这一种呢?②从这幅对联中我们知道写的是哪些人物呢?你从对联中哪两个词语获取这个信息的?(7)连起来说说大体的意思吧青山那么荣幸,忠臣的遗骸埋在这里;白铁无罪却用来铸造了几个奸臣)(8)理解了大体意思再来读,肯定更有感触啦师引青山那么自豪——;白铁实在可惜——3.悟对联(1)同学们,这几个人物为什么同时出现在一幅对联里呢?谁查到这方面资料的?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生讲故事2)听了故事,我觉得岳飞的形象一下子更高大了!你觉得哪些成语可以形容岳飞呢?哪些可以形容那些奸臣呢?对,精忠者,千古传颂;害人者,遗臭万年,让我们带着对岳飞的崇敬,带着对奸臣的憎恨来读好对联。
3)柱子上的小小对联,让我们认识了许多知识……(三)关注方法,延伸话题1.拓展,渗透生活处处皆语文出现ppt)春节时,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那是语文;打开电视,那一句句精彩的广告词——那也是语文;走进校园,那一个个花木的标牌、我们的黑板报、学校宣传橱窗等等依然是语文;……齐读(生活处处是语文)2小结:处处留心有学问,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处处留心,遇到问题勤查字典、勤找资料,随时随地都能学习语文,我们的积累也会越来越丰富板书:记心间)【设计意图:教学中,要求实现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在”文本“那里找到的可能是自己的形骸,也可能是一束思想、一个智慧、一种情怀……更应该找到的是学习语文之法二、读读背背(一)亲近成语1.简述目标出示目标2:读读背背8个成语,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它们 2.读准音,读出味(1)出示成语,默读一遍,谁的火眼金睛一下子就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点呢?(2)小组交流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小组交流交流,相互提醒提醒哪些字容易读错,并且说说你认为难理解的成语的意思3)检测效果出示成语学海无涯 书山有路九牛一毛 沧海一粟孜孜以求 全力以赴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①指名读②开火车读③同学们再读一读每一组的最后一个字,说说发现了什么?(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一样的,就是押韵)④打开课本,同桌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⑤指名诵读,全班一起诵读。
4)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仅把这些成语读准了,还读出了味道,了不起!3.明词义,能区分(1)明词义①过渡:成语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它需要我们深入理解,用心感悟,才能真正走进成语的世界②集体交流老师批阅了先学提纲,发现这几个成语同学们不大会理解,通过刚刚的交流谁读明白的来说说看③猜成语的游戏④加入理解,加入感情,你会发现读成语也好似在吟诵一首优美的诗齐读(2)能区分过渡:同学们理解成语的本领真强,那用成语呢?(板:活运用)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就是“(九牛一毛) 、(沧海一粟)”,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一点点进步,也不能骄傲,应该(孜孜以求 )、( 全力以赴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① 指名填空② 师与孩子对话训练③请你选一个与“全力以赴”意思差不多的成语吧!( )A全心全意 B沧海一粟 C竭尽全力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八字成语,一般情况下要连用的,使用时中间加上逗号设计意图:虽则是读读背背,但读背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应用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填入恰当的成语,以期望把成语学透,并在与老师的对话游戏中诵读成语,背诵指导于无痕4.记心间,善积累(1)指名背(2)齐背(二)亲近古诗过渡:学习是一件辛苦而幸福的事情,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如梅花,经过了苦寒才能自有一番芬芳1.简述目标出示目标3:读读背背《梅花》,理解古诗意思用我们总结的方法来学习梅花,好吗?2.学生小组自学3集体交流(1)读准音出示古诗,简介作者,指名读诗2)明词意理解一些词语“凌寒”、“为”等,再读古诗3)记心间ɑ.感品格①说说读着古诗,你仿佛看到些什么呢?你仿佛闻到了什么?哪句诗让你读出来的呢?( )的梅花②作者王安石要赞扬的仅仅是梅花的外在美吗?哪句诗能让我们感受到呢?( )的梅花③一株梅花,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她的晶莹剔透,更是她的坚强韧劲(读)b.齐背诵(4)活运用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不是冬景呢?( )A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4.总结(依据板书)【设计意图: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历不同,阅读同一首诗的感受也不同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允许千差万别的表达方式,只要殊途同归——学生都在与文本对话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认知水准与人文情怀都会有所进步三、课堂检测(一)给下列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ɡǔ ɡū zhù shòu nìng nìn sù shù 辜( ) 铸( ) 佞( ) 粟( )(二)把对联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埋忠骨 铸佞臣1.“忠骨”指的是 的遗骸2.“佞臣”在这里指的是 、 、 、万俟卨四人三)用本课中所学的成语填空1.在这次数学竞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老师抚摸着我的头说:“ , 2. ,我们必须刻苦地学习才行; 我们只要勤奋学习,就一定能登上知识的高峰3.集体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力量只不过是 设计意图:针对性的练习对于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必不可少,根据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设计习题,提高练习的效能,及时反馈和检测,这是一种总结,也是一种提升 板书: 练习8 处处留心 读读背背 读准音 明意思记心间活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