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珍菇引种试验与示范总结.doc
11页秀珍菇引种试验与示范总结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是商品名,学名为环柄侧耳、白环柄侧 耳,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秀珍菇的名称 来源于台湾,取其秀气而珍贵的意思秀珍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蛋 白质含量比香菇、草菇更高,接近肉类,比一般蔬菜高3〜6倍,秀珍菇含有17 种以上氨基酸,更为可贵是,它含有一种人自身不能制造,而食物中通常又缺乏 的苏氨酸、高氨酸等可见,秀珍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它鲜美 可口,具有独特的风味,更有人美其名曰“味精菇”因此成为近年来新兴的菌 中新秀,颇受市场欢迎2006年以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为全国最大的秀珍菇基地,拥有生产能力达 100万包以上的企业6家,15万包以上企业177家年栽培量达9000万袋,总 产量可达2.5万吨以上,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大关统一品牌的〃罗源秀珍菇〃 约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直接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在浙江、福建等省及 全国范围,秀珍菇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种植秀珍菇能产牛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 效益;利用低温处理,可进行周年栽培,其栽培模式可采用集约化与规模化模式, 是平菇家族中最受消费者青睐的品种之一,栽培前景十分看好。
秀珍菇是浙江省 新兴起的菇种,2004年浙江全省栽培量达2000万袋在常山、江山等地形成了 优势产区2009年度温州地区秀珍菇市场销售均价在10元/kg, —个重500克价值1. 6 元(包括原材料、人工费、菌袋等菌包生产有关的费用)的菌包可以采摘鲜菇300 克左右,按目前的价格计算每个菌包可实现收入1・4元,扣除出菇期的管理费和 搭建出菇房的费用,每个菌包至少有1元的纯收入在秀珍菇的整个生产过程中, 需要拌料、装袋、搬运、灭菌、采摘等工序,而且对操作工人条件要求不严,妇 女、小卩亥、中老年人都可以帮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 业最值的一提的是,秀珍菇生产完全可以利用工农业副产品和下脚料,变废为 宝,实现循环生产从上述分析来看,秀珍菇栽培可以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增加 农民的收入,解决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还可能变废为宝,再者可以调整我地单 一的食用菌品种局而,因此本项冃的实施具有较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意义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秀珍菇在国内大陆的栽培与研究是仅有10年左右,栽培技术正处于全国范 围内的试验推广阶段,秀珍菇发展前景发展秀珍菇具有三大优势一是营养丰富, 二是经济效益好,倍受城市市民青睐,市场潜力极大。
三是节约杂木资源,既降 低成本,又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因此,发展秀珍菇前景十分广阔三、 研究开发内容和技术关键1、 优良菌株筛选试验口前我国秀珍菇菌株主要來自台湾和口本,有不同出菇温度范围的菌株,而 口各个菌种单位自己选育,然后编上株号,就当作自家品种,菌种较为紊乱通 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选择1-2种适合我地周年化栽培的当家品种2、 培养基质配方筛选试验母种、原种及生产种培养基质的筛选试验,筛选出原料成本低、产量高、来 源广泛的最佳培养基质配方3、 温差刺激出菇试验在保证出菇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设定不同的温度梯度进行出菇试验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合同书约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引进菌株10个以上,当家菌株1・2个引进菌株7个,筛选岀当家菌株秀珍 菇163(基木完成)制定适宜当地秀珍菇发展的培养基质配方杂木屑36%、锯木屑36%、秋皮20%、 玉米粉5%、石灰1.5%、石膏1.5%(完 成)每年实现试种秀珍菇10万袋以上试种12万袋(超额完成)五、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1、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秀珍菇在平阳地区还是首次栽培,但浙北及福建省等地已发展较好,因此 2011年5月份赴浙江常山、福建罗源、寿宁等秀珍菇产区参观学习,然后根据 我社实际情况开展栽培试种。
图1:技术路线六、项目实施情况(一)优良菌株筛选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 从国内食用菌科研及有关单位共引进7个秀珍菇菌株(表1),经在 本单位进行提纯、扩大培养后,采用同一菌龄等级进行一次品种比较试验表1 供试秀珍菇菌株的品种及来源菌株编号品种名称来源1秀珍菇163江苏高邮食用菌研究所2秀珍菇705江苏高邮食用菌研究所3台湾秀珍菇江都市天达食用菌研究所4小秀珍山东高港食用菌研究所5天都880江都市天达食用菌研究所6高温秀珍菇山东高港食用菌研究所7福建秀珍菇福建三明真菌研处所1・2培养基1.2.1母种培养基采用PDA培养基1. 2. 2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棉籽壳78%,隸皮20%,石灰1%,石膏1%,含水 量 65%1. 3试验方法1.3.1菌种制作 分母种、原种、栽培种3级制种方法制种,培养基按常规方法 配置、灭菌,接种后置于25〜27C温度下培养1.3.2菌丝牛长速度及长势的测定 所有参试菌株分别接种在棉籽壳培养基中, 用直尺测定生长速度,并记录长势;重复3次,以福建秀珍菇为对照,利用新复 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1.3.3形态特征及原基形成时间 在塑料大棚内按常规方法管理出菇;记录各菌 株的原基形成时间、形态特征、转潮时间、出菇温度范围。
1.3.4各菌株产量统计 每个品种重复3次,福建秀珍菇为对照,每一重复65包, 随机排列,统计产量,同时计算生物学转化率,生物学效率计算按照如下公式: 生物学效率(%)二子实体总产量/干料重XIOOo2. 结果与分析2. 1参试菌株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状况比较在PDA培养基上发现,菌丝平均速度以对照福建秀珍菇最慢,仅0. 88 cm.d1, 以秀珍菇163最快,达到1. 34 cm. d_l,秀珍菇705次之,参试菌株在0. 05及0. 01 水平上均与对照存在差异显著;菌丝生长势除了福建秀珍菇和高温秀珍菇长势稍 差、菌丝较淡外,其余5个菌株菌丝长势均浓密、洁白、有力(表2)表2 不同菌株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状况参试菌株菌丝生长速度/(cm.dj差异显著性菌丝长势0. 050.01秀珍菇1631.34aA+++秀珍菇7051.33abcAB+++台湾秀珍菇1.29abcAB+++小秀珍1」bedBC+++天都8801.06cdBC+++高温秀珍菇0.96deCD++福建秀珍菇(对照)0.88eD++2. 2参试菌株原基形成时间比较图1表明,在同一吋间接种的情况下,各个菌株原基形成的时间存在着较大 差异,高温秀珍菇和福建秀珍菇原基形成时间均为34d,秀珍菇705、台湾秀珍菇、 小秀珍、天都880均为36d,秀珍菇163为35d。
□原基形成时间/d菌株编号图1参试菌株原基形成时间比较2.3子实体、出菇温度范围、转潮期比较表3表明,秀珍菇705和天都880出菇温度范围较广,35C都能正常出菇, 秀珍菇163和小秀珍出菇温度范围相似,福建秀珍菇属于中低温品种秀珍菇颜 色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浅秀珍菇163转潮最快,仅4-5d,秀珍菇705、台湾秀 珍菇、小秀珍为最慢6-8do表3 参试菌株子实体形态、出菇温度和转潮期比较参试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岀菇温度范围/C转潮期/d秀珍菇163丛生,菌盖褐色,菌柄白色6-304-5秀珍菇705从生,菌盖浅褐色,菌柄口色6-366-8台湾秀珍菇丛生,菌盖褐色,菌柄白色10-326-8小秀珍丛生,菌盖深褐色,菌柄白色6-286-8天都880从生,菌盖浅褐色,菌柄口色5-355-6高温秀珍菇丛生,菌盖褐色,菌柄白色8-335-6福建秀珍菇(对照)丛生,菌盖深褐色,菌柄白色10-206-72. 4参试菌株生物学转化率比较表4数据显示,秀珍菇163平均产量最高452. 5g.包打平均生物学转化率75. 4%,秀珍菇705次之,产量达426. 4 g.包=福建秀珍菇平均产量最低265. 4 g.包=生物学转化率仅44. 2%o表4 参试菌株子实体产量比较参试菌株子实体产量/g平均产量/(g•包J生物学转化率/%秀珍菇16388237. 5452. 575.4秀珍菇70583148426.471. 1台湾秀珍菇80437. 5412. 56& 8小秀珍71253365.460.9天都88062439320.253.4高温秀珍菇61542315.652.6福建秀珍菇(对照)51753265.444.23.小结与讨论试验表明不同秀珍菇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牛长速度均有显著差异。
所有参试菌株的生长速度均高于对照菌株福建秀珍菇,其中秀珍菇163菌株生长速 度最快为1. 34 cm-d lo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高温秀珍菇和福建秀珍菇生长势表现 较差,菌丝生长速度与生长势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从7个参试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看,均表现为丛牛;出菇温度范围存在较大 差别;秀珍菇163平均产量最高,颜色为褐色,深受市场欢迎培养基质配方筛选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 秀珍菇163引自江苏省高邮食用菌研究所1・2原料发酵处理杂木屑过2〜4目筛,去杂物;建堆,堆底宽5〜8叫高1. 8-2m,长度不限,呈龟背形;木屑表面洒少量生石灰粉,喷水均匀、自然发酵5〜6 天后料堆内温度升至60C左右,进行第1次翻堆,翻堆力求内外、上下木屑位 置对调,以达到发酵均匀;然后相隔6〜5〜4天再复堆发酵3次整个木屑发酵 处理需25天左右,木屑呈深褐色.具有一定香味方可使用锯木屑至少要提早3个月以上收集、过筛、堆制发酵处理,待木屑颜色变深褐色后方可使用1.3试验设计与配方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 每个重复240包配方A(锯木屑36%、杂木屑36%、麦隸20%、玉米粉5%、石灰1. 5%、 石膏1.5%);配方B(杂木屑72%、麦获20%、玉米粉5%、石灰1.5%、石膏1.5%);配 方C (锯木屑72%、麦鉄20%、玉米粉5%、石灰1・5%、石膏1. 5%);配方D(杂木屑36%、锯木屑24%、棉籽壳12%、麦鉄20%、玉米粉5%、石灰1.5%、石膏1.5%)。
1. 4装袋与接种培养将4组配方按比例称取培养料,各组配方原料用拌料机单独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0%〜65%;料拌匀后闷置1〜2小时即可装袋(ffll7cmX37cmX0. 05cm聚丙烯袋),用自动冲压装袋机装袋,每袋装料高21cm、干料重0. 5kg-0. 6 kg,套上塑料颈圈、塞上棉塞、100C常压灭菌16-18小时,再闷1夜方可出灶, 冷却待菌袋料温降到28C吋无菌接种接种后的菌包置于24C左右已消毒的菇 房床架上培养待菌丝长至半袋时翻包1次,并去除污染菌包2. 结果与分析2. 1发菌状况经观察秀珍菇菌丝在4种配方的培养料上都能正常生长,菌丝萌发、吃料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但菌丝满袋时间有一定差别,其中配方D最快,为50天;配方C较慢,为65;配方A、B中等,分别为58天、55天,见表1表1不同处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单位:mm/d、天)配方菌丝长速满袋天数菌丝生长势A0. 3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