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滇龙胆栽培技术研究进展.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35998446
  • 上传时间:2022-01-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8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滇龙胆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卢杰 胡勇摘要:对滇龙胆近年的种子生理、育苗、组织培养、栽培模式、生态因子影响、生长年限与采收期研究和病蟲害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为滇龙胆的进一步栽培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滇龙胆;栽培技术;研究进展:S572:A:1674-9944(2018)04-0096-031 引言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ex Hemsl.)为龙胆科(Gentianaceae)植物,又名坚龙胆,根与根茎入药其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滇龙胆用药历史悠久,长期使用野生资源,使野生资源量锐减,人工栽培种植是其必然发展趋势朱卫萍等研究了栽培滇龙胆的化学成分.证实其所含化学成分类型、主要成分和野生滇龙胆一致滇龙胆栽培与野生品中龙胆苦苷含量相当两者龙胆苦苷含量均高于药典标准这项研究为滇龙胆的栽培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从滇龙胆的近年各方面栽培技术研究进行综述,为滇龙胆的不断深入栽培研究提供参考2种子生理研究滇龙胆生产上以种子进行繁殖为主滇龙胆种子为栽培的起点杨美权等研究了温度、光照、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以及赤霉素浓度对滇龙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25℃为滇龙胆种子最适宜萌发温度.发芽率达76. 33%。

      光照对种子萌发影响显著在自然条件下,干藏为种子最佳贮藏方式,并可促进种子后熟,但不能超过6个月100--1000 mg/L赤霉素处理可明显缩短滇龙胆种子萌发时间,其中500 mg/L赤霉素处理可使种子发芽率提高至95.00%新鲜滇龙胆种子中有水溶性的萌发抑制物其水浸提液抑制白菜籽萌发及胚根生长滇龙胆种子经4℃贮藏了1年后,其种子萌发时间长,需经39 h才能充分吸水膨胀一定时间的低温层积处理有利于种子萌发,为缩短刚采收种子的萌发时间,50~80 d的低温层积处理效果相对较好干藏1年的滇龙胆种子在所有处理下均未发芽在pH值为7.0时,冷藏1年和当年的滇龙胆种子最高发芽率(71. 0%和58. 5%),最长胚芽长度(5.46 mm和4. 90 mm)在5% PEG处理下,上述两种样品最高发芽率(73. 0%和60. 0%);PEG对种子胚芽长度的抑制作用最明显;10% ~15%PEG对当年种子的萌发时间影响显著;在相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冷藏1年种子的发芽率均高于当年种子,而平均萌发时间显著低于当年种子冷藏可以打破滇龙胆种子的休眠滇龙胆种子不耐干藏久存李志宇采用种子引发和吸湿一回干组合的种子处理方法.选取不同无机盐溶液和高分子有机溶液对滇龙胆种子进行引发回干处理来回复种子活力。

      试验对处理后的种子分别进行发芽试验和生理生化检测,统计发芽特性指标和相关生理特性指标,以此探究不同引发回干处理对滇龙胆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最适的引发溶液经筛选,1.0%KNO3引发回干处理的滇龙胆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81.67%可见,栽培滇龙胆时,使用1.0%KNO3对滇龙胆种子进行引发回干处理,可以获得好的生产效果近年,林药栽培模式兴起杨美权等研究了在同一浓度下的核桃叶、茶叶、桉叶提取液对26份不同居群的滇龙胆资源种子的化感作用采用化感作用效应指数进行评价结果为:在0. 2%浓度下3种叶片的提取液对滇龙胆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化感作用的强弱为:桉叶>茶叶>核桃叶可见.在林药栽培时.需充分考虑化感作用另有报道,果实、种子的适时采收也有利于种子萌发当种子为绿色,种皮尚未变硬时,采集未完全成熟的果实,将果实在0~5℃干沙中沙藏1个月,果实成熟然后将种子从成熟的果实中取出;将种子放入50-1000 mg/L浓度的赤霉素中,在25℃条件下自然光照,浸泡24 h,再进行种子发芽种子发芽率高达84%以上3育苗研究砂培漂浮育苗技术在滇龙胆育苗中研究较多砂培漂浮育苗技术使用粗砂为基质,控制了滇龙胆苗期杂草危害问题。

      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滇龙胆常规育苗中由于浇水次数过多,造成的土表板结问题,以及浇水中常造成种子被冲刷而露于土表易失水干芽的问题滇龙胆砂培漂浮育苗时基质配比对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秦子入等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基质:珍珠岩、蛭石、草炭和腐殖土对滇龙胆漂浮育苗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其种子萌发的最佳基质配比是珍珠岩:蛭石:草炭:腐殖土-3:1:3:4.该配比下种子萌发率达93. 4%四种基质中珍珠岩和腐殖土对种子萌发率有显著影响,蛭石和草炭对种子萌发作用不显著滇龙胆幼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是珍珠岩:蛭石:草炭:腐殖土一2:1:3:4,该配比条件下幼苗高、根长及茎叶干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基质配比层积方式、层积时间、赤霉素稀释液浓度和浸种时间对滇龙胆种子漂浮育苗的萌发及成苗也有影响促进滇龙胆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组合是:湿沙层积方式十层积60 d+赤霉素浓度200 mg/L+浸种24 h促进成苗的最佳处理组合是:一般层积方式十层积30 d+赤霉素浓度50 mg/L+浸种24 h综合考虑,滇龙胆种子漂浮育苗促进萌发和成苗的最佳处理组合是:一般层积方式十层积30 d+赤霉素浓度50 mg/L+浸种24 h,该组合处理下种子萌发率为90. 23%、成苗率高达97. 50%。

      适量的施肥有利于滇龙胆幼苗生长在滇龙胆漂浮育苗中对幼苗进行适宜浓度的施磷,其幼苗株高、根长、茎叶干质量和根干质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而且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也极显著高于空白组营养液中磷质量浓度以50~100 mg/L为宜N肥也为滇龙胆所必须尿素态氮浓度以25~50 mg/L范围内为宜,有利于幼苗茎叶生长;当尿素态氮浓度为100 mg/L时,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根系活力也下降4组织培养研究组培现已经广泛用于各种药用植物的栽培育苗中但滇龙胆的组织培养研究不多赵志莲等对滇龙胆茎尖生长点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其认为最适宜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再生植株诱导率高可达80. 00%,最佳培养条件是20℃/25℃变温培养,再生植株诱导率高可达87. 78%组培滇龙胆和野生滇龙胆有效成分储存部分不同应引起注意野生坚龙胆(滇龙胆)中的龙胆苦苷主要储存于根部,而组培坚龙胆中龙胆苦苷集中在茎、叶部位在出根初期组培坚龙胆叶中的龙胆苦苷含量近似于或略大于野生坚龙胆根中的含量可见,绿色组织是龙胆苦苷合成的部位.这些部位也同时具有储藏功能5栽培模式研究林药,农药等多种栽培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值,是滇龙胆栽培技术研究的重点。

      滇龙胆栽培中现在研究较多的栽培模式有木瓜、尼泊尔桤木、茶树、大叶桉、天麻等和滇龙胆的组合栽培方式米丽菊等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应用于滇龙胆栽培方式筛选上该研究小组应用上述方法对滇龙胆的条播、撤播、剪根后移栽、扦插和剪枝后移栽,这些栽培方式进行了分析,以筛选最佳栽培方式结果为:滇龙胆所含四种主要成分总量大小是:剪枝>剪根>撒播>条播>扦插,除剪根后移栽剪枝后移栽这种栽培方式所产滇龙胆质量最佳沈涛探讨建立滇龙胆不同极性部位的紫外指纹图谱,以分析其不同栽培模式下药材光谱特征的差异分析后认为不同栽培模式滇龙胆紫外指纹图谱在221~247 nm图谱重叠率低,有明显指纹特征不同栽培模式的滇龙胆样品90%能正确识别紫外指纹图谱可协助区分药材栽培模式”该研究组也探讨了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在滇龙胆林药复合栽培最适模式的选择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王丽等发明乌天麻和龙胆套、轮作的方法:第一年,选地,培养菌床;第二年,定植种麻,打草盖塘.播种滇龙胆,采挖天麻;第三年,间苗补苗,剪秆过冬;第四年,滇龙胆采收不同的栽培模式会对滇龙胆的形态、生物量和化学成分造成影响沈涛等分别试验了幼龄茶树、十年茶树、尼泊尔桤木、大叶桉、木瓜间作模式和荒坡栽培滇龙胆的栽培模式。

      上述模式中.荒坡栽培光照条件较好,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而与桉树间作,滇龙胆受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影响,植株矮小,生物量低6种模式中荒坡、滇龙胆与茶树、木瓜间作栽培为效果好的高产模式杨美权等的研究也证明栽培模式对滇龙胆不同器官的龙胆苦苷的含量有影响木瓜茶树滇龙胆套种时根部龙胆苦苷含量最高为3. 80 mg/g,荒坡种植时叶龙胆苦苷含量为1. 34 mg/g、花龙胆苦苷含量为1.22mg/g;上述栽培模式滇龙胆根均符合药典要求,可作为龙胆药材入药不同滇龙胆种植模式中滇龙胆Fe、Mn元素含量差异大单一种植及杉木十滇龙胆、旱冬瓜十滇龙胆复合种植下,滇龙胆植株与土壤中部分元素含量具有相关性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滇龙胆对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有差异性,其中对Cu、Mn、Ca、Zn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这些模式中茶树十滇龙胆种植模式下的叶对Cu的富集能力最强6生态因子影响研究杨雁等对大理苍山不同海拔和土壤成分对野生滇龙胆生长和龙胆苦苷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研究了海拔梯度2203~3327 m内的野生滇龙胆的表型性状、生物量和龙胆苦苷含量试验结果为:滇龙胆植株性状与海拔梯度间无相关性;当海拔2783 m时,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之比=0. 99;其余海拔高度均为地上部干重高于株地下部干重,当海拔3046 m时,地上部干重是地下部干重的2. 56倍;此时地下部龙胆苦苷含量均高于地上部龙胆苦苷含量。

      除了海拔3327 m时地下部与地上部龙胆苦苷含量之比为1. 46倍之外,其余海拔高度地下部龙胆苦苷含量均是地上部龙胆苦苷含量的2倍以上分析表明,滇龙胆龙胆苦苷含量与土壤成分含量和海拔高度相关性不显著7 生長年限与采收期研究袁天军等应用超声提取一离子色谱( UAE-IC)法测定滇龙胆不同年限、不同部位中NO-2、NO-3、F-、Cl-、PO3-45种离子所测定的滇龙胆样品中离子含量NO-3>PO3-4>F->Cl-;这4种离子在1.5年生含量最高,2年生含量最低,2~3年生又呈上升趋势滇龙胆栽培3年后药材质量稳定.品质最佳,环烯醚萜与裂环烯醚萜类总含量最高申云霞等采用红外光谱法对72份不同采收期的滇龙胆进行鉴别研究研究表明5月、9月和10月份采收的滇龙胆样品差异较小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滇龙胆不同采收期的分类和判别有较好效果,此法可用于不同采收期的滇龙胆鉴别8 病虫害研究栽培滇龙胆的病害主要为炭疽病、锈病、网斑枯病、匐柄霉叶枯病、灰霉病、褐斑病、格孢腔菌(多胞菌)叶枯病、壳二孢叶枯病、胞囊线虫病和根结线虫病其中炭疽病是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发病株率>40%,严重度达4~5级。

      栽培病害中其次是锈病,发病株率10%以下其他病害发病株率在2%以下对这些病害应提出相对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提高滇龙胆产量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虽然在栽培上种子生理、育苗研究、组织培养、栽培模式、生态因子影响、生长年限与采收期和病虫害等方面都有研究报道,但是种子生理、育苗、栽培模式研究较多,其他方面研究偏少,应该加强各栽培模式的规范化栽培和标准还没形成另据沈磊的研究报道滇龙胆根和叶提取物均有较好的保肝作用,叶和茎提取物有较好的抗炎作用所以,应加强滇龙胆的茎叶综合开发利用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