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发挥区域产业优势推动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60572879
  • 上传时间:2024-01-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5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发挥区域产业优势,推动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发挥区域产业优势,推动成渝电子信息产业 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1.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实力较东部地区尚存差距据最新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全国各省市电子信息制 造业发展指数前10 名中,四川省和重庆市分别位于第7 名和第8名, 在全国排名中处于较为靠前的位置,但相较于连续3 年位于前5名的 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仍然具有一定差距2. 成都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具有比较优势成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好,作为中西部首个“中国软件名城”, 成都聚集了华为、中电科、腾讯、新华三等知名企业,2019 年实现软 件业务收入3520亿元,位列全国第七位,销售过亿元企业300余家, 在网络信息安全、游戏研发、数字内容领域营业收入约为重庆的2.6倍 重庆2019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705亿元,收入亿元以上企业79家, 软件产品应用集中在教育、医疗、政务等传统应用型领域,而在系统软件领域企业研发实力相对较弱,在智能化、大数 据等新兴领域市场占有率不高3.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活跃度更高。

      据数据爬取结果显示,目前成 都累计共有电子信息企业 38990 家,重庆累计共有电子信息企业 23041 家从招聘总数上看,成都电子信息企业招聘人数是重庆的 1.5-2.5 倍左右,成都人才需求远高于重庆,产业活跃度更高图2:2015-2019年成都、重庆电子信息企业招聘总数比较4.重庆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略胜一筹电子信息制造业是重庆重要支柱产业,数据显示,重庆电子信息制造业占全产业比重接近 80%,规模约为成都的1.5倍重庆智能终端产品类型丰富,其中笔记 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传统笔电产品本地配套率远高于成都,达 95% 另外,重庆在智能终端领域打造了集品牌整机、方案设计、核心零部 件、代工生产、物流为一体的智能终端产业体系,年产各类智能终端 3.5亿台,将打造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二、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协调发展资源禀赋与问题分析(一)优势条件1. 国家战略选择成渝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回旋空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均衡、非均衡和协调发展 三大战略轮流突出且协调演进过程中,培育“协调型增长极”意义重 大当前正值成渝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宝贵机遇期,以产业 协调发展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打造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进而 提速西部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可极大增强我国经济回旋空间和能力。

      2. 投资基金保障据相关资料显示,成都在电子信息产业方向设 立了一支规模不低于 100 亿元的产业基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重庆设 立了总规模达 800 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此外,为推 动川渝两地产业领域深度合作,2020年4月,总规模300亿元的成渝 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设立完成,重点投资于两地集成电路、智能 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有力助推双城经济协同发展3. 产业基础深厚成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约1.5万亿,其中 硬件部分约1.1万亿,软件部分约4500亿从产业细分格局上看两地 又各有优势,如京东方在成都建成的“高端柔性屏AMOLED 6代生产 线”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批量生产柔性显示屏的国家,重庆笔记本 总产量约占全球 34.9%,产量约占全球 11.4%,可以说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在全 国甚至全球都占有重要地位二)存在问题1. 成果共建共享机制有待深化成渝均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未来 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产业布局趋同,甚至存在产业“拼抢”、人 才争夺、直接竞争现象,一定程度上导致两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仍处于全球价值链 中低端环节,区域内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所构成的市场一体化体系难 以实现,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发挥。

      2. 两地高端产业人才供给不足成都虽拥有电子信息研发人员近 10 万,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存 在数量或结构紧缺,据《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 2019)》,成都尤其 缺乏高级嵌入式软件研发工程师、封装技术研发工程师、虚拟现实场 景模型设计工程师等,需求区域主要集中在天府新区和高新区重庆 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整体人才需求量较大,预计2019 年到 2022年需求 增量 39740 人,这类人才均存在培养难、引进难、留住难等问题3. 供应链同城化配套水平尚待提升因成渝多数电子信息企业的 供应链体系覆盖全球,如在半导体存储领域,SK海力士和三星占据全 球市场 70%,在硅晶圆材料、靶材等重要的细分子领域日本企业所占 份额多达 50%以上,在疫情影响下,明显暴露出供应链短缺的问题4. 亟需寻找新增长点目前全球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传统笔 电市场持续萎缩,全球笔电出货量持续下行,笔电单价下滑明显,另 外,随着全球主要 IC 制造商对 12 英寸芯片项目布局基本完毕、面板 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滑,电子信息产业传统领域竞争逐渐激烈,成渝 亟需依托产业高端化发展寻找新增长点三、对策建议(一)加强“双城记”电子信息产业顶层设计1. 着力构建“各取所需”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

      在市级层面成立 区域协调委员会等较高级别的协调组织,定期召开会议商讨产业协调 发展及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鼓励两地行业龙头企业及产业功能区、 产业园区管理类企业赴成渝区域内其他地区打造“双飞地经济”,研 究建立利益分享机制2. 成渝共同编制电子信息上位产业规划面对“十四五”规划编 制窗口期,建议成渝双方在市级层面加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规划和 电子信息产业专项规划对接,并争取将有关成果纳入国家相关规划, 并共商两地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全力夯实重点工作任务, 明确责任分工体系3. 制定新型产业用地政策成渝共同商讨制定电子信息产业用地 管理机制,在合作示范园区内合理规划布局用于高端研发、创意设计、 中试孵化、检测检验等的产业用地,可按新型产业用地类型管理,支 持兼容配套一定比例的职住平衡生活性服务设施,推动科创空间功能 复合和高效利用二)做好成渝双城电子信息产业协调发展要素保障4. 培育形成西部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高地成都可依托“蓉漂人才 日”平台,举办电子信息产业专场招聘会,并设置重庆智能制造招聘 专区和成都高端软件研发招聘专区,高效整合现有招聘渠道,形成 “成都研发重庆制造”的人才科学引流,推动实现成渝人力资源协同 发展。

      5. 加大电子信息产业投融资支持力度在市级层面统筹 用好成渝两地天使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各类资金,由成都发起 设立 1 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风险补偿资金,引导两地银行、担保公 司等形成一定资金规模的投融资风险资金池,并支持相关企业通过兼 并、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化投资并购6. 加速供应链同城化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市级层面建立双城 产业链互补机制,鼓励成渝根据本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及企业 需求共同制定专项招引计划,吸引更多电子信息上下游企业在泛成渝 地区集聚发展,依托成渝双城区位优势形成由研发到生产、由成都到 重庆的产业梯度转移7. 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信息科技创新载体依托成渝 现有研发平台与科创资源,建议成都在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重点打造 一批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等为一体的高质量、低成本科 创空间,并以成都为主阵地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中心,在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中打头阵、做先锋、挑大梁三)培育双城电子信息产业良好生态8. 搭建成渝双城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建议由成都牵头搭建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成渝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 抱团发展并协助企业对接市场。

      两地轮流组织开展全国乃至全球电子 信息产业高端论坛,并定期发布成渝电子信息产业百强榜单,推介电 子信息领域头部企业、特色应用场景等优势资源9. 搭建双城电子信息产业场景互动平台建议由成都主导,搭建 电子信息产业场景实验室及软件测试中心,鼓励成渝相关企业积极提 供或参与场景实验服务在两地常态化举办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协作机 会清单发布会,定期发布成渝电子信息政企需求清单、产品供给清单, 提振本地消费10. 设立合作示范园区与组建合资公司建议成都高新区和重庆两 江新区共同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发展新园区,聚焦电子信息新 兴领域,优先鼓励下属国有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新公司,采取“市场化 运作、公司化管理”的运营模式发展,以园区为试点鼓励企业积极开 拓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沿线新兴市场,建立健全国际营销网 络、提升电子产品海外营销能力,助力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出海四)构建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错位发展新格局11. 形成“成研渝造”错位协同发展新路径成都支持本土电子信 息企业增加高端软件研发投入并设立专项资金奖励,引导保险机构开 发“研发保”为企业研发创新保驾护航,并与重庆共商推动其产业链 上下游企业大力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并设立技术池。

      由成都牵头, 根据清单定期收集、整理、采购电子信息领域相关硬核技术、前沿技 术,助力两地电子信息领域中小企业攻关克难12. “软”“硬”并重打造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名片成都可重点聚焦高端软件与电子信息新材料研发,包括网络信息安全软件与服务以及射频芯片、高端滤波器、GaN (氮化镓)功率放大器等重要元器件,率先打破“缺芯少魂”的行业 痛点,并联合重庆加快其传统笔电、打印机等终端产品种类拓展和档 次提升,立足两地区域优势分工合作,携手推进两地产业链协同开放, 共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