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性-毕业论文.doc
9页标题】浅谈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性 【作者】刘 燕 【关键词】李商隐 “无题”诗 朦胧性 【指导老师】李 荣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 言李商隐所生活的晚唐,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藩镇割据,朋党争斗,宦官专权,国运日下在党争的夹缝中他长期遭受精神压抑,四十六岁客死荥阳,潦倒终生在腐朽势力的重压下,由于自己出身寒微,有抱负而不能施展,结果一无所获;他敏锐、钟情而脆弱,对于失败、孤独、徒劳、漂泊和分离,异常敏感因此,他的诗歌没有前辈诗人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沉郁浑雄”,更多的是浓郁的感伤气质他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探求,借以传达内心隐微迷蒙的情感李商隐开创了大量写作“无题”诗的先河,这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据统计他一生写了 100 余首“无题”诗,但各家统计数据不完全统一,如: 孙金荣以《全唐诗》中统计得出李商隐“无题”诗以“无题”冠名者 18 首,取其诗中的字词作为符号冠名者 75 首,取其诗句中的词语加减字作诗题者 11 首,加之《偶题二首》共 106 首[1]再如卢岁煜在《也谈李商隐的“无题”诗》一文中谈到李商隐的“无题”诗只有七十多首。
[2]肖守琴认为李商隐“无题”诗有九十多首,[3]但他们对“无题”诗的分类标准是一致的他的“无题”诗其中的一类是标明“无题”的,即直接以“无题”作题目;而另一类则学习《诗经》,取其诗句中的字词作题目,但题目不是其诗意的概括或表现,只是作为一个符号表征此类诗歌虽有题目,实质也是“无题”诗如《锦瑟》、《人欲》、《日日》、《残花》、《流萤》、《日射》、《相思》、《碧城》等无题诗的写作并非始于李商隐,如《诗经》中大多的诗歌没有题目,而是编者直接取首句作题目;再如《古诗十九首》,比他稍早的李德裕就有“松倚苍岩老”的“无题”诗,但无论从质量还是从数量上看,李商隐的无题诗都应是前无古人的无题,“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王国维)千百年来,李商隐的“无题”诗脍炙人口,至于其实际含义,诸家所释不一,给人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历代文人学子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试图对此作出最为正确的阐释有人说,“无题”诗写的是君臣遇合;有的人认为写诗人与牛党令狐绹的关系;也有人说“无题”诗纯粹是艳情诗等[4]大家各执一端,这正如鲁迅所说过的,看《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
但只要结合李商隐失意沉沦的一生也不难理解,刘学锴认为李商隐以“无题”命名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由于李商隐“无题”诗大多写男女爱情,不便向人明言;另一方面李商隐一生中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对朋党争斗深深恐惧,故凡有政治感触,多施以男女情事,为避嫌疑,直接题为“无题”[5] 李商隐“无题”诗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朦胧性朦胧是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的一种特殊境界刘勰在《文心雕龙》之《隐秀》一节中曾论到:“文之英蕤,有秀有隐(含蓄),隐者也,文外重旨者也,秀者也,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越为巧……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彩潜发”[6]这里“隐”和“秀”是两个相对的名词,“隐”即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以包含丰富的内容为工,虽不明说但也不晦涩,于有限的含蓄蕴籍文外重旨” “复义为工”说的就是这种形象的多重意蕴特点秀”即警策,其特点是形象鲜明突出,以包含有鲜明的意思为巧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的品“含蓄”中提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7]都说明诗词的写作十分讲究“藏情”艺术,意在言外,伏采潜发,余味曲包严羽推崇含蓄曾曰:“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声,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8]来形容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境以上其实际上谈的都是“朦胧”的问题,具有朦胧性质的诗,它所创造的意境深邃、不清晰,表达的思想内容多歧广义,同时,其诗用语丰厚它却能强烈地激发读者的感情,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具有生动性 、丰富性和独特性,产生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李商隐的“无题“诗就有这样的特点,李商隐“无题“诗主要通过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征突显其朦胧性,下面就从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艺术特征上看其朦胧性一、“无题”诗的朦胧性与诗歌内容多义性的关系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性主要表现为其诗歌内容具有多义性,诗的多义一般表现为诗歌表层意义下掩藏着深层意义,言在意外,即诗歌意旨复重,情韵丰厚,解读多意一)、情感复杂多样“无题”诗给读者一种朦胧多义的感觉,不仅与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寄托了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心路坎坷,才情难鸣的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他的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有着密切关系1、 怀才不遇 如《无题》: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钗芙蓉小,钗茸翡翠轻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自不平此诗的首联以日出照梁,形容女子美丽多情;以芙蓉出水,形容其容貌的娇美。
这两句说:她的容貌明艳美丽,像晨曦照在屋梁,脉脉含情她从前颇有才名,像刚刚从清水中生出的芙蓉,受到多少人的赞誉,“旧知名”是说其才名早著;“初有情”则指女子待嫁但这只是诗歌的表层含义,李商隐在《谢问东公和诗启》中谈到“或为芳草以怨王孙,或借美人以喻君子以香草美人比怀谨握瑜,是屈原所开创的比兴寄托模式,汉魏六朝以来,已逐渐发展为一种类型化的写作,并形成自己的象征体系与寄托系统首联,“梁”国家栋梁,暗含自己有能力为国家效力,“初有情”说明自己正是风华正茂,大显才情之时,借芙蓉出淤泥而不染写出自己品性高洁,从“旧知名”这一点可看出作者本应是仕途风顺,但事与愿违颔联以芙蓉为下裳,一方面是渲染其服饰的美丽,另一方面也是芙蓉象征其品格的高洁颈联以女子锦书抒殷切之情,愁眉传分明之恨,明写爱情失意的幽怨,实写政治失意的惆怅,“恨分明”也说明他爱憎分明尾联“莫近弹棋局,心中自不平”此句是以棋局“心中自不平”,双关其人心中的不平,写爱情的失意(实指政治失意)的“心中不平” “棋局”充满争斗、杀戮正是晚唐社会的真实写照,党争激励,宦官专权,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李商隐是不愿卷入其中的,只有以诗抒发他的苦闷心情和此诗具有类似点的还有《无题四首》中的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犬叹此诗为李商隐《无题》诗中托寓痕迹最为明显的一首李商隐的仕途是不顺的,他对寒士的境遇有切身的体验以贫家老女无媒不售,自伤迟暮与贵室女子得意,游春赏景作对比,写出了寒士落拓不遇与贵室子弟仕宦得意的情况前四句写“东家老女”在明媚春光中的寂寞阳春三月,白日当天,深巷中开满樱花,她在寂寞之中,只听见不知何处传来的筝管合奏的乐音,清亮无比,哀婉动人哀筝” 、“急管”, 筝、管之音本是无比悦耳,但在作者听来是哀音,“ 哀”形容心中的哀怨之情,“急”,当人心中有不平之气才会感到胸闷气急,“樱花”开在阳春三月,“白日”这可看出作者青春大好,风华正茂,“永巷”、“垂杨岸”形容当时作者欲求仕而侯门似海,帘幕无重数,政治落拓,入宦无门东家老女”待字闺中,无人赏识,消磨青春,因而不售;其实借指诗人缺乏背景无人引荐,这四句虽未对“东家老女”做任何描述,而其失意落寞的情意如在眼前五六名出现与东家女截然不同的的溧阳公主,她出身高贵,众星捧月,年轻少美,前程似锦,东家老女看见她,怎不伤感同墙看”写出世态炎凉,人世无常,心路坎坷,失意不平。
因而有尾联写出了孤苦叹息,诉语呢喃,闻犬伤感,更反衬出她的孤独写出了李商隐政治上的失意苦闷2、人际关系李商隐“无题”诗中寄托的感情与他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令狐家,令狐楚父子对李商隐来说“恩重如山”,因被卷入“牛李党之争”的漩涡,李商隐为了向令狐家表白他采用了隐晦、朦胧的手法如《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并不难理解不过写想望中的仙姝身处高寒、遥远难即,以及虽追求向往,又时感变幻莫测,难以追攀但读后又觉得诗中所言,并不仅仅限于这种爱情的虚幻缥缈李商隐十九岁时因文才出众得到牛党人士令狐楚的赏识,并跟从令狐楚学骈文奏章,被引荐为幕府巡官,并又经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的推荐,于唐文宗开元二年考中进士,授密书省校书郎次年,李党的经原节度使王茂源爱其才,招之为书记,并娶王茂源之女为妻,因而遭到恩门观念极重的令狐楚的怀疑忌讳,认为他“忘家恩”后来令狐楚做了宰相,牛党执政,随着令狐楚的日益得势,他的处境就更加困窘,他一直遭到排挤,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僚生活,“紫府”道家称先人的居所,“瑶台”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地方,神话中神仙的居所,令狐家也是一个大富大贵之家,这不难想到他与令狐家的关系,这都暗示令狐家,“云浆”指云霞幻成的仙酒,可指以前他和令狐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云浆未饮结成冰”既与下文雪月冰寒相应,同时欲饮而终不得饮,是一种即而又离、梦而成空,写出了他和令狐家关系的破灭,那隐约在十二层高的瑶台中的,是对诗人终不见谅的令狐绹 。
3、爱情追求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爱情诗,这些诗中交织着他对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如下面两首不同时作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两首诗是他爱情诗中的名作,前一首,写出男女双方虽然透过重重封建礼教的帷幕达成了爱情的默契,但是也带来了无法达到愿望的更大的痛苦,鲜明而清晰的种种细节的回忆,都和这种欢乐与痛苦有着密切的联系后一首,执著的爱情在濒临于绝望中显出了无比强烈的力量,春蚕,蜡炬两句,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后四句,写对女方的深刻体贴,咫尺天涯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线希望,也是深刻动人的这些诗很典型的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那种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的特点他们一面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顾虑因此,这些诗和《诗经》,《乐府民歌》中那些表现强烈反抗的爱情诗歌完全不同二)、诗歌情韵丰厚,解读多意诗的多义大多属于外延的扩展,层次的加深,而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往给读者提供更多方面的启示和联想,构成解读上的复义;他通过所写的事物,体现多重意旨就以《锦瑟》来说,争论长久,其解释分歧,可以算作唐诗中的首屈一指自宋代以来对于这首诗的内涵主旨的看法就有十几种。
[9]虽然近现代学者们对此诗的意见倾向一致,但还是有以下几种观点:“无解多解说”,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中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易抹煞 [10]梁启超是说“解不出来”,即为没有定解,但对于它的美极为赞赏这正是《锦瑟》诗朦胧风格取得的效果咏瑟说”王晓强《李贺诗解谜》[11]在解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时,将李商隐的《锦瑟》诗附在文后一同解谜他认为《锦瑟》“是一首描写五十弦古瑟声音给人悲伤感受的诗在《中国古代诗歌研究论辩》[12]一书中还列举了“自伤身世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较多,但梁枢的解说较有新意,他在《新论》[13]中认为《锦瑟》是一首自伤身世的音乐诗,或者说是以琴瑟的音乐来“演奏其身世之惑”,他说:“诗的第一联描写瑟的不同异常以及开始弹奏思年华的音乐曲调中间两联是瑟的音乐,最后一联是音乐结束后作者的感慨这样,前人的“自伤说”和“音乐说”合二为一,这才是这首诗的真面目另外还有“悼亡说”、“恋情说”、“伤唐室残破说”等;之所以产生以上种种意旨争议都归因于这首无题诗具有朦胧性。
李商隐的无题诗惯于把事实的描述,苦闷的抒发和爱情的幻想交织起来;更多地通过一些纤细空灵的意象,展现其内心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