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物流园区发展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5680108
  • 上传时间:2021-10-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献综述物流园区发展对策研究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口本、德国等物流业 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物流园区在口本称为物流团地(Distribution Park),在德国被称为货运村(Freight Village),虽然名称不同,各国的定义表 述也不完全-样,但是建设目的、服务功能是基本相同的我国的物流园区建 设从90年代兴起,对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物流园区建设 己经成为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中己经 把发展物流园区列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我国的众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 角度对物流园区的规划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1国内研究1.1我国学者对物流园区的定义在物流园区概念的表述上,我国学者牛惠恩(2000)认为:“物流园区是一 家或多家物流(配送)中心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 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疽’黄培清教授(2001)则认为:“物流园区也叫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它具有 规模化的运输功能、储存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包装功能、流通加工功能、网 络信息处理功能及物流咨询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培训功能、结算功能和 其他后勤服务等功能疽’国内物流专家王鸣(2003)对物流园区做了如下界定:“物流园区是对物流 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 域;同时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进行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和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 等活动的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疽’1.2我国在物流园区规划方面的研究张晓东(2004)在《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理论研究》中提出物流园区具有运输 和配送的组织与管理、集中储存、包装与流通加工、中转换装与集散、多式联 运、信息服务、综含服务和其他辅助服务等8大业务服务功能,规划物流园区 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库存,减少流动资金占用,而且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 低流通费用,从而保证物流系统有序运转、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物流园区运行过程中自发的经济规律属性,使其在推进城市经济出现持续 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向周辿地区辐射•着直接或间接效应在《中国物流园区发 展模式》中王德荣(2004)指出物流园区是中国物流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 部分,目前国内大多数省市都有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但是各地物流园区发展 很不平衡龙江和朱海燕(2004)编著的《城市物流系统规划与建设》一书结合 城市物流发展的现状,从现代城市对物流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力求系统全面 地阐述城市物流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含探索城市物流 系统规划和建设的相关问题,并对城市物流系统的战略发展提出建议海峰 (2006)在《区域物流论:理论、实证与案例》中通过分析武汉市发展现代物流 业的产业基础、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及产业关联性等,阐述了武汉市现代物流 业的发展对•中部地区物流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 武汉市物流业发展进行战略分析,提出武汉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战略在研究物流园区战略布局和措施方面,顾亚竹(2008)的《港口物流园区战 略管理》针对港口物流园区的特性,对港口物流园区选址的特殊考虑因素进行 了分析,并对各功能区的划分布局和主要区规模需求测算进行了研究,提出考 虑物流场地作业影响系数在内的核心功能区规模测算模型。

      潘文安(2005)在《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指出在进行现代物流园区发展战 略规划时,不仅应注重用地的形态和功能组织,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更 己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物流园区整体核心竞争优势的基本保证物流园 区信息平台建设,将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整合物流园区的各类信息资 源,使物流系统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2国外研究2.1国外对物流园区的定义在国外,物流园区规划研究己有几十年的历史,相对于国内来说,研究方 法和经验己经比较成熟BUCK国际物流咨询机构把物流园区定义为连接机场、 海运港口、内河港口以及一些重要货运人或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连接点,提供相 关配套的完善的物流功能,比如货运转载、仓储、运输、加工以及一些诸如物 流咨询、信息处理等增值服务,并能以市场的视角考虑本区的战略规划德国对物流园区(CVZ)的理解是,物流园区是一种拥有独立入驻企业, 与交通设施相连接的物流经济区,它是货运站和物流中心发展的高级阶段它 与物流中心的区别在于:物流中心基本上一家企业在有限的规模范围内,利用 仓储、运输、配载等服务功能的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而CVZ则是基本具备快 运2型、多式联运和储运型物流中心的所有功能,它依托与一种以上交通运输 方式的干线据点,由两家以上的物流中心组成。

      荷兰强调物流园区为铁路运输服务中心,是国内重要的中转站、贸易港门, 注重的是铁路运输服务中心与临近的新工业区的配套服务意大利认为物流园区是一个具有联接海港、空港和其他交通设施并且可以 提供多种服务能力的组织方式,使得入驻企业在不同的交通设施之间实现货物 交换,能够确保完成集装箱的编组和相关手续同时物流园区应该拥有大片的 配送区域,其占地规模应该在100-200公顷之间法国物流园区最开始时以公路运输为主要的运输方式,以配送服务为主, 园区面积在10-75公顷之间随着时间推移物流园区逐渐包括综合运输中转站 在内的多种运输方式,其占地规模也在逐渐扩大2.2国外在物流园区布局规划及管理上的见解Bish Ebru Korular (1999)和 Brian Slack (1990)分析了作为物流园区的集 装箱场站功能、业务流程与宏观分布问题Brian Slack通过对,加拿大和美国 多式联运的分析,指出内陆集装箱集散中心应进行集中化布局Martin Christopher则从物流战略规划管理角度分析了物流园区规划的重 要性学者 Begurt、Chan、Salazar-Yusty 以及 Tibben-Lembke 主要研究了仓库 选址与配送关系协调问题,其重点是分析研究包括路径选择在内的配送问题。

      Kombe和Kopczak从生产企业内部和供应链管理角度给出了物流园区布局 的建议Donald Waters和Ronald H. Ballou从物流网络规划角度分析了作为网 络节点的物流园区的选址问题英国约翰•盖特纳在《有效的物流管理》中对物流设施选择和物流设施布局 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提出了建立仓库的FI的是为了储备物资,使计划供应量与 预期需求相称,平衡流通网络内的实物流和信息流,保持顾客订货的稳定Chen-Tung Chen根据有关决策数据的模糊性,提出了用于进行物流配送 中心选址分析的多ri标优选决策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并给出了算例分析Eiichi. T. Michihiko. N. Tadashi. Y. Toru. T (1999)分析 了物流园区对于关节 交通堵塞、节省能源、降低劳动成本和环保的重要作用,重点借助排队论和非 线性理论研究了物流园区理想区位与规模问题参考文献[1] 海峰.区域物流论[M].武汉: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 潘文安.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3] 张晓东.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4] 刘斌.II市综合物流园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⑸ 张广大.区域型物流园区战略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8.[6] 通创物流咨询有限公司课题组.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模式[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7] 龙江,朱海燕.城市物流系统规划与建设[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8] 顾亚竹.港口物流园区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9] 况漠.论珠三角地区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2009(11): 37-41.[10] 郑琦.综合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探索[J].上海商业,2006(06): 22-26.[11] 丁俊发.港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4(02): 7-9.[12] 梁金萍.物流园区的利弊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31-34.[13] 左罗,张珑,郑海燕.大力建设长兴综合物流园区[J].中国水运,2009(07): 38.[14] 杨之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第三方物流模式探讨一长兴物流联合体的启示[J]・北 方经济,2006(06): 61-62.[15] 中国物流学会.第二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J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008(11): 110-114.[16] Boerkamps JHK. Van Binsbergen AJ, Bovy PH UModeling behavioral aspects of urban freight movement in supply chains | JJ. Research Record. 2000(17): 17-25.[17] Taniguch Eiichi, Thompson Russell G. Modeling city logistics |J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2002(2): 45-51.[18] Eiichi Taniguchi, Michihiko Noritake, Tadashi Yamada, Optimal size and location planning of public logistics terminals[J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1999(3): 207-22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