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南北宋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的变化.docx
14页十呦/、氏大辱RL\MIN lM%kKMFY < C lll> K论文编码:RUC-BK-150-050404-05501043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浅析南、北宋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的变 化作 者: 学 院: 艺术学院 专 业:绘画(中国画)年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论文成绩: 日 期:年05月11日十呦/、氏大辱RL\MIN lM%kKMFY < C lll> K中文摘要传统山水画在南、北宋吋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传统山水画发展史上 一个重要的里程段,但是这两个时期的山水画发展规律有着很大的不同南宋时期的山水 画构图审美形式一改北宋时期的全景式构图,偏向于以边角式的局部景象为主,从而使中 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审美形式发展到了新的境地不同时期的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传达 出了各自不同的绘画美学思想,使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感受到不同吋期从山水画构图上所体 现岀的绘画审美意识,感受到各个时期的社会思想、文化意识、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地 域区别、民族关系等等诸多因素在山水画中的渗透融合,以及不同意境所呈现出来的 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就以此为题来探讨一下南、北宋时期传统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的变化及 其导致此种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变化 构图 南、北宋山水画 审美形式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i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peak, becoming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n important milestone in paragraphs, but in both periods of landscape development have very different laws.Southern Song Dynasty landscape painting of the aesthetic form of composition does not extend during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of panoramic composition, tends to be a corner of the local scene-based, so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to develop aesthetic form to a new position. Landscape composi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aesthetic form, to convey a different aesthetic thinking of painting, so that we feel from a macro point of view from different periods on landscape composition of the painting reflect the aesthetic sense of the community feel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thought, cultural awareness,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environment, the geographical distinction, and so on many factors, ethnic relations in the infiltration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in the integration, as well as to show by a different conceptio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refore, we used this as its theme to explore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during the South and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esthetic composition and the resulting change in the form of the reasons for such changes.Key Wordschanges Composition South,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landscape paintingAesthetic form一构图的概念及存在于画中的意义构图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某物的组成或合成的画面;艺术作站的结构,使艺术作 品成为一个和谐整体的各部分组合的独特形式或风格。
①在绘画中,我们通常把构图 称为章法或布局本文所提到的构图是专指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在山水画中,构 图的基本规律是画家创作时所耍遵循的基本准则只有充分的考虑到构图的概念,奇思妙 想,才能够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内通过精妙的安排,表达画家的思想和感情,使作詁富有别 样的意蕴,并体现出画家身上的艺术修养以及某些道德品质和文化底蕴进而使观赏者在 作站上找到某些共鸣,并得到审美的愉悦H前我们在画论中能查阅的最先提出构图概念的是东晋顾恺Z的“置陈布势”,他将 “构图”定为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论说后來南齐谢赫在他的《画詁》中提出了绘画 的社会功能和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在“六法”中,把“经营位置”作为“六 法”之一,使构图之美进一步成为绘画品评的一条重要的美学法则宗炳《画山水序》 云:“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H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 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闻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画三 寸,当千仞Z高;横墨数尺,体百里Z迥②此说己清楚的提到了构图中的透视问题,FI 前所能见到的在画面中充分地体现此理的绘画作甜便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图一)到了唐代,山水画家对构图审美形式的把握己趋于成 熟。
唐代张彦远也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曾谓“至 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到了宋代,随着绘画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山 水画的构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郭熙提出“深远”、“高远”、 “平远”(《林泉高致》)之后,韩拙又提出了 “阔远”、“迷 沈括的“以大观小”说,马远、夏圭的“一角”、“半边”远”、“幽远”(《山水纯全集》),取景法,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发展到南宋时已进入了完善的境地明时,董其昌等对传统山水画图式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为清时小国画构图的研究 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如王原祁的《雨窗漫笔》、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筲重光 的《画筌》等著作使小国山水画的构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就 是要把最美最典型的奇峰,最精彩的景色都收尽,然后再进行创作构图所有这些都体现 了当时人们对山水画构图的研究由此可见,构图在山水画中的重要地位二北、南宋山水画构图的审美形式的差别中国山水画在隋、唐之际,已经脱离了人物故事血成为独立的画科到了宋元时期,山水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宋元时期也因此成为山水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历史阶段值得探讨的是,山水画在北、南宋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是它们在构图审美形式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下面本文就北、南宋时期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方面的变① 《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07② 孙小东.《心游大化一中国山水画情理与法式之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化做一下浅析一)北宋时期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纵观流传下来的北宋时期山水画作品,山水画的画幅形式主要以立轴居多,其次是横 卷、小幅、执扇以及屏风和壁画屏风以及壁画由于器物和建筑物的不存而少见存留本 文仅就立轴、横卷和小幅作品为主,来分别探讨一下北、南宋时期山水画的构图特点1立轴立轴是北宋时期山水画常用的装裱形式,是画家所常用的一种画幅形式北宋画家大 多喜欢表现雄浑壮阔的高山大川,喜欢取完整的中、远景來描绘祟山峻岭、层峦叠嶂,使 得作品构图宏大,视野开阔,能够体现出自然山川的那种真实美,让人看了Z后有种身临 其境的美感在立轴山水画中,北宋时期主要采取全景式构图,其特点是突出主体景象, 以体现宾主Z势自然景物在画面中的位置一般居于主体地位,是一种突出主体的全景式 山水构图画面也都是“平整安稳、四满方正”的构图审美格局,画家在绘画小写实高于 达意,这一切都突显了五代、北宋时期全景山水画的特点元代汤厘说:“画有宾主,不可使宾胜主「①,宾主之势在构图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关系。
在构图形式中,主景常常位于画而的中上方,而两边和下方则是用其他景物加以衬 托这些景物的作用就是要烘托出主景在画面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布置上不可以喧宾夺 主图二图三范宽的《谿山行旅图》(图二)是典型的此种全景式构图作品在题材取用与构思安 排丄突出了巨大的山峰主体从图片可以看到画面上一巨大山峰顶天而立,置于画面正中 偏丄,占据全幅三分之二,山头上有茂林密树,血画幅下而的三分之一•部分有石冈、老树, 当中夹一溪水以及溪边的驮驴行队,石块纵横穿插,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山峰更具有雄伟①元代.汤屋.《画鉴》图四崇高的感觉,在观赏者而前呈现一种威严的气势,也充分体 现了范宽“峰峦浑厚,势状雄强”的风格特点,很好的突出 了主体形彖此画用笔坚劲有力,反复皴擦,层层深入,用 短而密的雨点皴、豆瓣皴來表现山石的质感有浑厚利落的 阳刚Z美在范宽以后的整个北宋时代,“中轴线”构图成为 山水画的主要形式名家如郭熙、李唐莫不沿用这种“大山 堂堂、为众山之主”、“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①”的中轴构图, 使北宋山水与南宋“一角半边”的构图所呈现的旖旎空灵迥 然不同被称为“南宋四家”的李唐,其传世作站《万壑松风图》 (图三)却是作于北宋吋期,此图描绘了巨峰丛立峭拔、层 峦重叠的山川美景,气势磅礴,画面小的景物分为三层,画而的下方是溪水和石冈,中间是葱郁的古松,上方是耸立的主峰,山腰间缭绕的烟云,层 层相叠组成了完整的画面。
与范宽《谿山行旅图》的构图布景颇为札I像,都是将景物分为 数段布置于画而中,以此来表现自然中的远近山水比范宽稍晚一些的郭熙,善于表现大自然的不同季节、气候的特征并赋予山水人性 血且强调向真山真水学习,并且善于从中取其精华他曾写道:“嵩山多好溪,华山多好 峰,衡山多好别岫,常山多好列岫,泰山特好主峰,天山、武夷、庐山 皆天下名山区镇 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景于勤,莫大于饱游沃看②”据此我们可他郭熙是图n图六如何重视从现实中汲取营养,并融会到自己的山水画中郭熙的《早春图》(图四)便继 承了李成、范宽的全景式构图特点,画远山多正而,折落有势,兼有高远、深远、平远, 远山脚下薄雾如烟,处处散发春的气息① 《早春图》,(宋)郭熙•解说•释文江兆申,东京:株式会社二玄社,1980② 熊志庭等译箸.《中国书画论从书一宋人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北宋时期南方山水画两大家董源、巨然居住于江南董源的长轴《溪岸图》(图五)、《秋山行旅图》(图六)、巨然的《秋山问道图》(图七)也都是全景式立轴山水画构图画的虽是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