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作交际语境全程式创设与应用.docx
10页习作交际语境全程式创设与应用 张晨瑛 葛林高[摘 要]基于交际语境的习作教学已经成为必然,这是习作教学的新范式它强调习作应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真实需要,让学生清楚“为什么写”“写给谁看”因此,交际语境要具有具象化、生活化和典型化的特点;同时,通过语境触发、语境驱动、语境反馈,将语境贯穿于习作的整个过程这样的习作语境,能触发学生的读者意识,与读者产生共情,让学生从读者的需要出发进行思维、选材、构思、表达、修改、分享,形成习作的思维习惯,获得习作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关键词]交际语境;习作教学;语境创设[] G623.2[] A[] 1007-9068(2021)31-0001-04创设交际语境,促使学生能动习作已成为趋势荣维东教授指出,交际语境是指为达成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交流活动在小学生习作实践过程中,语境不是简单地穿靴戴帽,而应是贯穿在明确读者、选材构思、行文表达、修改评价等习作的全过程因此,语境应该与文体匹配,与读者意识融合,在习作过程中贯通如何科学有效地创设语境,并贯穿于习作教学全过程,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语境创设:走向“三化一体”语境只有应需而设,才能逐步将目的性习作转化为功能性习作。
语境创设,应该从模糊笼统走向具象化,从封闭狭隘走向生活化,从松散随意走向典型化一)具象化统编教材习作编排从写什么(话题)、怎么写(要求)到怎么评改(读者)都有内隐的指向,已经具有一些语境元素,但是对教者来说还是稍显模糊笼统为此,语境创设的突破口在于具象化语境的具象化至少可从下面三个角度展开首先,语境要包含明确的习作意图,通过与学生需求形成内在的深度关联,赋予习作明确的目的,进一步决定言说的方向;其次,明确可供选择的真实或拟真的读者,读者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者要说什么、怎么说,决定了习作内容和表达体式;第三,搭建真实或拟真的发布平台,充分赋予习作活动具体而真实的言语动机,让习作功用最大限度地还原生活或者接近生活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的习作类型,既包括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在内的记实类文体,也包括童话、神话、科幻在内的想象类文体和日记、通知、书信等应用类文体不同的文体有着相应的语境具象化要求记实类与想象类习作,其语境强调学生个人的经历和体验,其习作意图多为传达生活体验在习作时,学生先与心中假想的读者进行对话:写给谁看,如何才能达成自己的习作目的;当习作完成后,再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或拟真的语境进行分享、交流,获得修改意见;最后,通过集结成册、刊发等手段进行发布,这样使学生获得习作的成就感。
应用类习作语境强调生活应用,其习作意图多以劝说他人、传递经验等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面对真实的读者,以真实的反馈交流方式为驱动完成习作后,通过张贴布告栏、向有关部门发出信函等真实平台,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从而验证习作的价值与功用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要求学生完成说明性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材明确提出“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介绍给别人”的要求教学时,如果将自己熟悉的遗产介绍给同样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虽然有明确的习作意图,但是未能突显读者的需求,这样的语境就失去了具象性一位教师创设了“云游杭州西湖”的大语境,引导学生查阅西湖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介绍教师说:“假如读者是一个外国朋友,对中国的文化一无所知,那么就要对西湖的历史文化渊源、地理位置等内容要重点介绍;假如读者是当地人,在选择材料时,介绍的重点是否会有所不同呢?”对当地人来说,地理位置等内容不需要着重介绍,而要侧重于介绍相关评价、相关故事等内容这样的语境创设,将习作意图、读者指向进行了具象化,实现了基于真实读者的社会交流与意义建构二)生活化语境习作是最大限度地接近生活或者还原生活真实的习作教师根据每一次习作的文体指向,通过“加一加生活元素”的方式,使语境不仅具象化,而且具有生活化。
记实类习作语境可对接真实生活这里的“真实”不仅是真人、真事、真内容,还包括一种拟真状态,即通过图片、视频等将真实的生活场景在课堂再现,让学生以拟真的身份对特定的对象进行表达如,根据话题“我的业余爱好”,融入生活场景——向某个相关学生社团介绍自己的业余爱好,希望被该社团录取,这样就有了真实的交际目的了想象类习作语境虽然是对现实生活进行优化、组合、变异式重构,但本质上仍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投射我们可以根据现实需求,引导学生对未来进行合理展望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师以储存时光胶囊、展望未来生活为语境,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场景进行合理化改造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利用角色代入创设语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变形记”,创设蚂蚁“过水洼”“喝水”“遇到食蚁兽”等语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变身为蚂蚁之后的行为方式和想法,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其中应用类习作语境则要融入生活化的实用场景,适用于学生所面对的现实问题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用习作进行解决如,换座位,可让学生写一份申请书,申请自己心仪的位置;选干部时,可让学生写一份自荐书,竞选做老师的小助手;去春游,可让学生写一份春游攻略,对春游地点、注意事项等提出自己的觀点。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日常面对的认知困境进行语境开发,既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小事,如“朋友生日是否要送礼物”,也可以是社会焦点,如“父母到底要不要生二、三胎”等可见,在交际语境理念的引领下,生活化指向让习作的天地更为广阔,习作的内容选择也更为自由三)典型化1.连一连习作要素虽然习作教学要尽可能与现实生活形态接轨,但在课堂有限的空间中,我们不可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引入课堂,而要对语境进一步进行筛选、优化统编教材习作要素让学生的习作有一个清晰的靶向为此,教学时,可通过“连一连习作要素”的方式,突显习作的重点,让语境从随意性走向典型化根据学段进阶的特点,不同习作类型语境的典型化有着不同的指向记实类语境的典型化,根据文体不同呈现如下:叙事要由事例渐入事理,写人要由表象看到内心,写景要由静态走向动态,状物要由单感官描写向多感官综合描写想象类习作语境的典型化,则要由模仿到尝试创编的过程第二学段主要通过拟人化的手段、夸张化的表达,展开富有想象的习作这阶段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童话等文体的特点,尝试进行模仿性写作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渐渐地把自己融入故事中,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想象,同时要求学生开始考虑结构的完整、情节的曲折、想象的合理、言语的丰富等因素。
应用类习作语境的典型化,要基于生活实际,对接真实的内心需要,匹配真实的表达诉求第二学段主要以认识一些常见的应用文,整理与重组材料为主;第三学段则重点指向基于意图的材料收集、整理、加工、重组、表达,文体的样式也变得丰富起来,实现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实用性表达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由于这一单元是景物描写单元,因此一些教师认为这是个写景的习作训练于是,在指导时提出“写具体、写生动”的要求,并创设出“最美的风景”“为风景代言”的语境实际上,这一单元的习作要素为“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推荐理由”,其关键点在于把推荐理由写清楚可见,在阐述理由的时候,不应把语言的具体、生动作为习作的主要目标这样对接习作要素,语境便有了清晰的指向在本次习作中,除了推荐一个好地方,还可推荐一种美食这样,既可让学生进行美食节的策划,完成图文综合性文本;也可以制作美食海报,完成介绍性说明文;还可以设计美食攻略,完成体验分享式的记叙文只要把理由说清楚,达到“推荐”的目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想去游览或品尝的欲望,就是成功的典型化的语境可见,语境的典型化要运用连一连习作要素的方式只有适配习作要素,才能使语境的创设不再随意。
2.采用勾连策略习作教学时,我们还可采用勾连的策略,注意要素发展的学段走向,精准定位习作的要素层级,使语境创设走向精准化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要求学生写作时注意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写清事物的特点;二是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清楚介绍;三是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四是本次习作承接前几次状物类习作,在清楚介绍事物特点的基础上,重在运用说明顺序把事物介绍清楚有了这样的精准定位,再结合创设的语境便可进行精准筛选如表1 所示如表一所示,语境1与语境2考虑到表达体式的指向,匹配本次习作的要素,其他几个语境显然缺失了最关键的一处——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再辨析前两个语境,语境1指向连续性文本,语境2指向非连续性文本,显然后者着力于分条罗列,降低了学生初涉说明文习作的难度,而前者可以在后者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如何有序地联结二、语境运用:走向“一以贯之”不少教师重视在导入阶段创设语境,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却忽视在起草、修改、发表阶段的动态语境跟进如此,容易造成教学与语境推进的不合拍,使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语境的运用是不断生成和动態推进的因此,习作教学过程是一个推动语境动态建构的过程。
习作中,读者始终处于中心位置,与习作意图、作者之间三位一体,共同推动着语境触发、驱动乃至回馈的全过程,让语境运用走向“一以贯之”,如下图所示一)语境触发语境中,读者的受众定位、接受需要、表达期待等因素决定着习作意图的方向因此,习作意图与读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彼此关联、相互交融语境触发在于让学生习作前明确写给谁看、希望达到什么目的,以期能与读者发生共情,这是习作启动、推进、完成的最根本动力写景,可以面向游客做导游,让他们对景点有深刻的印象;写事,与小伙伴分享,则以分享经验为目的即便是很私密的日记,也有隐在的读者,以彼此倾诉、传递心声为意图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课初设置了这样的交际语境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奉化水蜜桃”的网页网页上,要有一篇200~300字的有关水蜜桃的说明文字大家根据下面要求制作网页1——对象为小学生,应该包含哪些关于水蜜桃的信息,怎么介绍网页2—— 对象为购买者,应该包含哪些关于水蜜桃的信息,怎么介绍网页3—— 对象为来校客人,应该包含哪些关于水蜜桃的信息,怎么介绍于是,就形成了如下语境触发机制——(表2)在这个例子中,学生根据读者的不同定位,产生个性化的习作意图。
或是希望弟弟妹妹喜欢,下次见到还能认识;或是向顾客推销产品,提升销量;或是为校园来客制作植物标签这样,让学生的习作找到场景感和价值感,认识到习作不是为了完成教材的任务,而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某个问题,是可以改善自己的某种境遇的二)语境驱动在选材、构思、表达的每一个习作阶段,都应设置恰当的语境,并使其前后保持相对一致,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完整语境链在选材阶段,为了实现表达意图,学生根据读者的需求,将习作任务与生活场景对接,进一步还原成拟真的情境,并对情境中的人、事、物进行择取、裁剪,选择符合读者期待的习作材料如,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如果是希望弟弟妹妹能认识,那主要介绍水蜜桃的样子、味道,材料来源是自己的经验;如果是向顾客推销产品,则除了介绍色、香、味之外,还得介绍它的营养价值,材料来源除了观察记录外,还要通过与农民种植户的采访获取;如果是为来客制作植物标签,则主要介绍它的属科、花叶、果实及生长规律等基本情况,这就决定了习作材料来源除了观察记录,还要上网查找在构思阶段,作者通过换位思考,将视角转换成读者,并进一步揣摩读者的需求,把材料以读者期待的逻辑结构进行有序布局尤其要考虑文章要重点介绍哪些内容,谈论哪些问题,才可能会激起读者的共鸣。
如,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如果是希望弟弟妹妹能认识,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