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31705194
  • 上传时间:2023-12-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2.50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 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 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________②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 【答案】 (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3)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②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 ③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 ④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本文具有讽刺意义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庸人自扰, 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 的成语是“ 庸人自扰 ”意思相反的成语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①句中重点词有: 坠:掉;句意为:即使坠落了,也不会有所伤害 ②句中重点词有:舍:通“释”,释然句意为:那个人释然后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然了很高兴 (4)“杞人忧天”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从积极意义上看,要有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对我们来说也很有必要如20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也为了拯救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该忧天忧地了。

      故答案为:⑴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 ⑵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⑶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⑷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答题时注意成语的积累和理解; 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对问题的评价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题意来分析即可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 , 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鹤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鹤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注】①鹳:一种凶猛的鸟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狼洞其中      洞:洞口                                     B. 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C. 鹊巢其上        巢:筑巢                                      D. 集古木上        集:停息、聚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3)【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是怎样的呢? 【答案】 (1)A(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3)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2)①重点词语:变诈  :  诡诈 ; 止:只是;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重点词语:谢:致谢句意: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写,理解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故答案为:⑴A; ⑵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⑶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点评】⑴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 ⑵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 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文章主题情感,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回答 【附参考译文】 【乙】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喜鹊在上面筑巢,快孵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飞翔,不停地悲伤鸣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扬长而去,不久,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事在诉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鹤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使向鹊巢冲了下去,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选自《中华寓言故事》)【注】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席子④濡(rú):沾湿⑤逾:通“愈”,更加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徙衽以从阴________②其阴逾去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 【答案】 (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徙:移动; ②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 (2)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于:在;夕:晚上句意为: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文中郑人“拙”具体表现在“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移动;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3) 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 (4)答案示例:①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不能办成事情的③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

      【点评】⑴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 ⑷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B.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公大笑乐C.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匹夫不可夺志也(2)翻译下列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自述其人生经历时说自己到七十岁时做事才能不随心所欲,不越过法度B. “三省吾身”“三人行”的“三省”“三人”分别指“三次进行反省”和“几个人”C. 孔子认为在与人交往中即使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要动怒D. 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安贫乐道的君子精神答案】 (1)A(2)复习学过的知识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3)C 【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