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度北京市公务员省考之行测考试题库.docx
44页2024年度北京市公务员省考之行测考试题库一单选题(共60题)1、唐诗:七律A.曲艺:越剧B.瓷器:茶杯C.哺乳动物:老虎D.自行车:汽车【答案】 B2、如果我们必须用一句话给免疫系统下个定义,答案一定是“识别非我的机制”这是免疫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其余的东西,比如抗体的形成或者吞噬细胞消灭敌人的能力,都必须建立在这个机制之上换句话说,只要生命体能够将敌人辨认出来,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目前医学界遇到的最难对付的几种疾病,比如艾滋病和自免疫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A.均因免疫器官受到损害B.近阶段还难有突破性成果C.其病理机制尚未研究清楚D.关键问题都出在这一步上【答案】 D3、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地震预测研究开拓了新领域一些国家应用现有卫星信息开展各方面研究,并初步显示出地震活动与区域性和地方性异常相关联上世纪后期,一系列全球性重大地球科学计划的实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为人类探索地球、了解其内部结构提供了大量科学资料,并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A.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地震预测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B.目前的地震预测准确度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C.区域性和地方性异常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D.目前的地震预测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答案】 A4、 ①一座座大城市风雨飘摇,鸡犬不宁。
人们啼饥号寒,________爆发瘟疫,各地盗贼四起②闻先生对于诗的贡献真太多了!创作《死水》,研究唐诗________《诗经》《楚辞》,一直追求到神话,又批评新诗,抄选新诗A.继而 以致B.既而 以致C.继而 以至D.既而 以至【答案】 C5、 A.3.858%B.3.856%C.3.854%D.3.850%【答案】 A6、某国家足球队教练在集训过程中发现球员U、V、W、X、Y、Z的最佳配合特点是:A.X在场上且Y不在场上B.V在场上且Y不在场上C.V和W都在场上D.V和Y都不在场上【答案】 B7、下列关于陕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陕西南部的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B.陆游诗句“铁马秋风大散关”中的“大散关”位于陕西境内C.陕西的气候类型属于大陆季风性气候D.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也是陕西最大的河流【答案】 D8、下列哪一情形不可能发生?A.顺治帝在圆明园饮宴B.乾隆帝游览扬州瘦西湖C.雍正帝在紫禁城召见臣子D.康熙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欣赏歌舞【答案】 A9、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 模糊语言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概念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的模糊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全军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修饰“前进”的“奋勇”和修饰“完成”的“努力”,本身在客体上就是模糊性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模糊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些人的足够重视 其中修饰“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
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得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所需要的却是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10年前的某一天其中,“十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 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模糊现象这种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是绝对要避免的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的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下列选项中对于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应当注意模糊语言的应用B.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应当大量使用模糊语言C.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应当避免语言模糊现象D.模糊语言是公文写作中应当加以重视的语言概念【答案】 B10、极光多姿多彩,变化万千,任何彩笔都很难绘出那在严寒的两极空气中嬉戏无常、变幻莫测的炫目之光在自然界中还没有哪种现象能与之________极光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如节日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却可以在苍穹之中________几个小时;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团火焰,有时像一张五光十色的巨大银幕,仿佛上映一场球幕电影,给人视觉上极美的享受A.抗衡映照B.媲美辉映C.相较迤逦D.匹敌延宕【答案】 B11、房屋∶不动产∶抵押A.股票∶财产∶增值B.苹果∶水果∶食用C.轮船∶海洋∶行驶D.中药∶三七∶抗血栓【答案】 B12、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讲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保持在较为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老师经过适当安排能够获得足够注意力B.总有个别学生能够全程保持注意力集中C.兴趣是影响注意力能否集中的关键因素D.人能完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七秒钟【答案】 A13、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
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A.地震中道路旁出现的地裂缝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关B.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横波产生的大振幅晃动C.地震中发生的火灾很可能是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D.地震中喷沙冒水的现象也是地震晃动产生的结果【答案】 A14、太阳风暴是指太阳因能量增加而向空间释放出大量高速运行的 ,它们可能对短波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造成严重的影响 A.带电粒子流B.热气流C.电磁场D.陨石【答案】 A15、国务院机构改革优化了创新引擎一方面,重组科学技术部,加强、优化、转变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务职能;另一方面,重组国家知识产权局,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让“第一动力”更有劲头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A.生产关系应与生产力相适应B.社会意识一定要适应社会存在C.社会存在状况决定社会意识D.上层建筑应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答案】 D16、根据B市住户抽样调查显示,1985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5元,到1994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503元,九年间年均增长20.8%随后又经过了六年时间,至2000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906元,六年间年均增长12.2%。
至2004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达到27596元,比1985年增长13. 4倍,年均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7.0%2009年该市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245元,比2005 年增长了 36.1%A.1985—1990 年B.1990—1995 年C.1995—2000 年D.2000—2005 年【答案】 B17、在生物和食品技术的应用领域,会经常使用肌动蛋白结合体,它产生于黑白霉在植物中,肌动蛋白结合体约束着肌动蛋白的活动,而后者是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肌动蛋白结合体还干扰着植物的花粉管,阻止细胞成长肌动蛋白结合体也能约束人体和动物移动细胞(如肿瘤中负责新血管形成的细胞等)中的肌动蛋白 通过阻止肿瘤的血液供应,肌动蛋白结合体可以终结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血液进行转移的能力研究还发现,肌动蛋白结合体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害,因此,极大地排除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通过对提取获得的人类结肠癌、乳腺癌和黑素瘤等细胞进行试验发现,如果增加肌动蛋白结合体的水平,就能够降低这些癌细胞形成肿瘤组织的能力通过进一步的动物试验发现,肌动蛋白结合体的增加,能够制约因结肠癌细胞产生的肿瘤生长、转移和血管的形成。
在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时,科学家在6号染色体上发现了像肌动蛋白结合体一样,位于被编码为RNaseT2的基因上的人类蛋白质希伯莱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制造的RNaseT2蛋白质,具有非常明显的抗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