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类活用、句式、固定结构.docx
8页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一、 实词活用1、 名词活用作动词2、 名词活用作状语3、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 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 动词的为动用法二、 句式1、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2、被动句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 不汪,后三日死2)汗:发汗2、 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2)下:使……下;下:产下3、 翁以母病脾,於酱亦粗者5)病:患病4、 遂北面再拜以谒5)面:朝向5、 瓷得之病彳菱酒且内5)酒:饮酒6、 少选,子宫上5)上:上缩7、 而孝友之行,实本乎天质5)本:出;发8、 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以忠养之5)时:按时调理9、 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5)友:结交10、 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5)下:下问11、 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8)亚:次一等12、 命(于)世奇杰,时时间出焉11)命:闻名13、 重《经合》而冠《针服》11)冠:在前面加上14、 别旦以冠篇首11)目:拟订篇名15、 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11)序:作序16、 知我罪我,一任当世16)罪:怪罪;责怪17、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
17)经:效法18、 五法俱立,各有所先17)先:先用后用19、 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17)法、则:取法,效法20、 先寒而衣,先热而解19)衣:穿衣21、 慎简群材,宜而任之23)官:委任官职22、 先生至,既脉曰(23)脉:切脉23、 宁食不鲜羞,衣不裼裘……宁士不鲁邹,客不公候(23)鲜羞:吃鲜美的食物褐裘:穿漂亮的皮衣鲁邹:做孔子孟子公候:当公候24、 至有视不暇脉,脉不暇方(23)脉:切脉方:开方25、 畤朱彦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旦遏祸予,敢予桑32)客:客居日:每天会欠:使 饮26、 子南晨诣,愠形於色32)形:表现(二)名词活用作状语1、 便断肠煎洗,缝腹膏摩2)膏:用药膏2、 使人手摸知所在2)手:用手3、 家人车载欲往就医2)车:用车4、 此脉故事有胎2)故事:按照惯例5、 熊颈鸱顾2)熊:象熊一样地……;鸱:象鸱一样地……6、 翁自幼好孥,旦记千言5)日:每天7、 於是言者酱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旦詈5)心:在心中;口:在口中8、 一畤孥者咸W随影附5)声:象回声一样地……:影:象影子一样地9、 咸旦新其用,大济蒸人11)日:一天天地;每天10、 一以参详,群疑述释。
11)冰:象冰块消融一样地 11、 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11)朱:用红色12、 留淫旦深,著于骨髓17)日:一天天地;13、 余欲颌除其疾,为之奈何?(17)皴:用针刺的方法14、 寒风摧条而宵骇19)宵:在夜间15、双目运眩,耳中作秋蝉鸣23)秋蝉:象秋蝉一样地(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后面如果紧跟代词“之”或其它代词,这个形容词可能活用作动词1、 县吏尹世苦四支烦2)苦:患2、 军吏李成苦咳嗽2)苦:患3、 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2)温:渐渐加热4、 又可以医师少之哉?(5)少:轻视5、 穷源竟委,作为是书16)穷、竟:穷究;彻底探究6、 若乃人退已进,阴子所以穷至道也19)穷:彻底学得7、 江河之流,不能盈无底之器也19)盈:装满8、 故治身养性,务谨其细19)谨:谨慎对待9、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20)极:穷究10、 兹乃人神之所共脸20)耳心:感到可耻11、 而昭余之不敢忘德于贾君23)昭:表明12、 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30)贱:贬低四、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成“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物”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成“使宾语发出某一动作行为或发生某种变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成“使宾语出现某种性质或状态”1、 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1)生:使……回生2、 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1)生:使……回生3、 越人非能生死人也1)生:使……回生4、 寻当下之,延当发汗2)下:使……下5、 亦以除疾,并利蹄足2)利:使……灵活6、 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2)轻:使……轻捷7、 非精於酱者,不能以起之5)起:使……起8、 己而求见愈«,H乃逵之5)进:使……进见9、 及参膏成,三欧之甦矣5)饮:使……饮10、 仍用防凰通里欺之5)饮:使……饮11、 乃以法大吐之5)吐:使……吐12、 以五倍子作潺洗濯,破其皮5)皱:使……皱缩13、 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8)华:使……华丽悴:使……衰萎14、 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11)新:使……创新15、 退《至教》以先《针》11)退: 先:16、 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11)昭:使……明晰17、 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11)光:使……明显18、 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11)昭彰:使……清楚明白敷畅:使……浅白畅晓19、 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16)抗:使 高尚虚:使 虚阔20、 幸而得之,亟宜出而公之16)公:使……公开21、 俗民既不能生生而务,所以煞生19)生:使……生存。
22、 反甚其病,不可更代17)甚:使……加重23、 虚者实之,满者泄之17)实:使……实泄:使……泻24、 但服草木之药,及修小术者,可以延年迟死耳,不得仙也19)迟:使 延迟25、 夫木槿杨柳,断,殖之更生,倒之亦生,横之亦生19)倒:使……倒转 横:使……横卧26、 不欲套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19)奔:使……飞驰走:使……奔跑27、 不欲广志远愿,不欲规造异巧19)广、远:使……过大、过高28、 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19)利:使……敏捷28、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19)流行:使 流通运行30、 所谓以明^给目蒙瞽,以丝竹娱聋夫也19)娱:使……高兴31、 寒而冷之,热而温之20)冷:使……寒;温:使……热32、 内摇其真,外劳其形,以亏其阴,以耗其生23)劳:使……劳累亏:使……亏损耗:使……耗损33、 其逆厥也,则药其涌泉以寤之;其怔忡也,则按其心俞而定之23)药:治疗寤:使……苏醒定:使……安定34、 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30)纳:使……纳入35、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丞其人30)永:使……不朽36、 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30)昌:使……昌盛37、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30)寿:使……长寿38、 乃以袱席及荐^其中,而昌惠其自下焉32)^:使……空缺五、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作意动是表示主观上“把宾语看成什么(人或物)”或“把宾语当 作什么(人和物)”形容词活用作意动是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1、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1)奇:认为……奇特不凡2、 轻身重财,二不治也1)轻:认为……轻贱;重:认为……贵重3、 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1)贵:认为 尊贵4、 齐桓侯客之1)客:把……当作贵客5、 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16)是:认为……正确6、 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16)师:把……当作老师7、 虽曰贱畜贵人,至於爱命,人畜一也20)贱:认为 低贱;贵:认为 贵重8、 学者不可蜓言之鄙俚也20)耻:认为……可耻六、为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翻译:“替(给)宾语干什么” “为了宾语干什么” “因为宾语干什么”1、 佗脉之2)脉:为……切脉2、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8)感:为……感慨伤:为……伤心3、 孔安国崖《尚书》曰:……(11)序:为……作序4、 孰有如张君勤民成疾者乎?(23)勤:为……辛劳5、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30)传:为……立传句式:定 状 补 定 (附加成分)L主语—谓语——宾语(基本成分)宾语前置句:1、 翁穷昼夜是习。
5) 为强调宾语而前置2、 去本而末是务5) “是”为标志3、 去其旧而新是So(32)4、 惟名利是务8) 唯(惟)……是(之)……”作标志词5、 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8) “之”为标志6、 血脉治也,而何怪? (1) 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7、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8)8、 下此以往,未之闻也8)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而前置9、 其余五气,概未之及16)10、 夫损之者如灯火之消脂,莫之见也19)11、 益之者如禾苗之播殖,莫之觉也19)12、 何以言太子可生也?(1) 介词宾语前置13、 何以得其幽微?(20)14、 阴石以治阳病,阳石以治阴病(32)15、 俗民既不能生生而务,所以煞生19) “而”为标志定语后置句:1、 问中庶子喜方者1)2、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5)3、其有贤牧宰能施刀圭之剂以振起之者乎23) 4、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30)主谓倒装句:1、 多所全济2)2、 明乎哉问也!(17)3、 信哉斯言也!(19)被动句:1、 适值佗见收2)2、 明堂阙庭,尽不见察8)3、 或有诱于荣利而还修流俗之事19)4、 恒失之饥而伤壬饱,伤于饱而流为积。
32)5、 不肖侏儒未足为先生重(32)6、 故为(之)所中耳19)7、 木得金而伐17)8、 土得木而达17)固定结构:以……为……:1、 可翻译为“拿(用)……做(当作)……”《扁鹊传》: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华佗传》: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2、 可翻译为“觉得(以为)……是……”或“把……看作……”《扁鹊传》: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华佗传》: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如何”、“奈何”、“如……何”、"奈……何”1、 “如何”、“奈何”作谓语或宾语时可翻译为“怎么样”或“怎么办”,多用 来询问情况、办法或商量可否,作状语时可翻译为“怎么”或“为什么”, 大多数是以反问语气表示不能够、不应该2、 “如……何”、"奈……何”,用来询问办法,可翻译为“拿……怎么办”或“把……怎么样”《扁鹊传》:虽司命无奈之何!有所……,无所……,“有所……”,"无所……”,可分别翻译为“有……的(人、东西、事情”、“没有……的(人、东西、事情)”或“没有谁”、“没有什么”《华佗传》: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特……耳, 但……耳 可翻译为“只是……罢了”《扁鹊传》:特以诊脉为名耳《华佗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得无(毋)……乎 可翻译为“莫不是……吧”或“该不是……吧”《扁鹊传》:先生得无诞之乎?自非…… 可翻译为“假如不是……”《伤寒论序》: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惟……尔 可翻译为“只有……罢了”《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今之奉行,惟八卷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