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超越的探索.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5453525
  • 上传时间:2018-06-1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6.2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江苏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研究人类中心主义的问题并不仅仅在于人费尽心机地使用科学技术造出了工具机器, 用机器代替人手来完成人类对于自然世界的控制它的问题更在于人的观念, 人对自身、 对世界、 对人和自然的看法越来越被技术的视野所限制和左右, 最后使人变成了一具冰冷的机器化身, 人被束缚在整体中孤零零的碎片上因此, 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批判也是从追问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本体论危机开始的2 0世纪7 0年代以前,哲学处理生态环境的范式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哲学家们大多依据主客二元的本体论结构, 依据以数学和知性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思潮,依据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传统, 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伦理问题7 0年代以后,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人类精神上的无家可归感, 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信念产生怀疑,开始正视知识和技术在对待人类精神生命痛苦的无动于衷, 开始发现在这样一个物质文明充分发达的社会里人不是越来越有一种幸福感, 相反却是越来越感到孤独、 隔离和分裂。

      人们由此调整认识的视野, 并发现, 对于知识和技术的反思早在百年前德国浪漫诗哲那里就已经开始了在荷尔德林那里, 工业文明的发展和人的内在灵性的丧失是同步进行的技术、 功利、 实用把人引离故土, 上天入地, 人的冥思被遗弃了, 整个人的生存的根基被抽掉了, 人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根据没有了, 人成为无家可归的浪子在 《帕特莫斯》一首诗中他写道:“神近在咫尺, 难以企及/当使者过于雄浑,/危机反倒潜伏/⋯⋯既然时间之峰厌倦了相隔天涯的山峦,/密集聚居, 相偎相依,/那么, 圣洁浩瀚的水波,/请赐我们的双翼, 让我们满怀赤诚衷情,/返回故里 ” 在知识与技术占统治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时代, 过于雄浑的 “理性”反倒使危机潜伏理性和技术是人性的藩篱, 它们合谋把灵性和神性逐出了人的心房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 在人类中心主义时代, 技术的本质是人类获得和利用工具而达到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超越的探索毛文凤内容提要人类中心主义是西方哲学中表征人类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一种世界观, 自古希腊以来, 人类中心主义一直作为主流世界观引导着西方文明的进程本文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批判, 探索从本体论角度寻找解决人类发展与生态危机之间的路径。

      关键词自然界人类社会协调生态危机毛文凤,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2 1 0 0 9 33 5江苏社会科学2 0 0 8年第期5江苏社会科学2 0 0 8年第期5江苏社会科学2 0 0 8年第期5江苏社会科学2 0 0 8年第期5江苏社会科学2 0 0 8年第期3江苏社会科学2 0 0 8年第期3江苏社会科学2 0 0 8年第期3江苏社会科学2 0 0 8年第期3江苏社会科学2 0 0 8年第期3江苏社会科学2 0 0 7年第期6江苏社会科学2 0 0 8年第期3江苏社会科学2 0 0 8年第期5江苏社会科学2 0 0 8年第期5江苏社会科学2 0 0 8年第期5江苏社会科学2 0 0 8年第期5某种目的的人的行为现代技术无视一切存在者的神秘存在, 它用科学研究和实验探究的方式来挖掘存在者的秘密, 未经存在者许可, 就以开发、改变、 储藏、 分配、 转换存在者所隐含的能量的方式来对一切存在者进行 “去蔽” 和摆放, 从而逼出存在者中的存在,逼出自然的神性和人的精神,使诸神遁去诸神的逃离就意味着黑夜的降临,世界之夜的贫困时代已经来临,现在已将近夜半, 夜到夜半也就是最大的时代贫困贫困的原因是人类中心主义把人抽象出来, 作为一个惟一能思维的主体, 把客体世界从主体中剥离, 变成一个对象性世界。

      原本是浑然一体的人类世界图景, 变成了主体研究、 计算、 利用、 占有的客体的分裂拼装人类拼着命地利用技术, 把手伸向宇宙空间, 伸向自然界的密林深处, 去征服世界, 实际上只不过是在逃避无家可归的困境海德格尔说现代之最大的危险乃在于: 作为 “G e s te ll”(普遍强制) 的技术的肆益导致了命运的遮蔽、 隐瞒与伪装,“也就是说, 在这片大地上的人类受到现代技术本质连同这种技术本身的无条件的统治地位的促逼, 去把世界整体当作一个单调的、 由一个终极的世界公式来保障的, 因而可计算的贮存物来加以订造, 向着这样一种订造的促逼把一切都指定入一种独一无二的拉扯中这种拉扯的阴谋诡计把那种无限关系 (注: 即天地人神的和谐)夷为平地[1 ]技术的本质是 “去蔽” , 在去蔽的视域里, 人并不是技术的主体, 人和物都是被技术所摆放和订购, 并在此放逐中, 人被推到了绝望的无家的悬崖因为技术的去蔽, 使人即便在家也还是有无家可归感海德格尔认为, 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困境, 缘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迷误, 这种迷误也是造成知识技术统治世界的最终根源之所以说是本体论困境, 是因为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理性的极度弘扬, 原本是为了让人类在自然之中摆脱出来, 获得自由, 其结果是人被技术束缚得更紧, 自然反过来也惩罚人类理性的冲动。

      传统形而上学的迷误, 就是首先设定一个孤立的主体, 然后去沟通认识与之相对立的客体世界, 或者说是把存在当作一种认识对象、 当作一个客体存在物来思考和探究, 盲目乐观地以为思维主体可以穷尽世界客体, 以为思维主体所认识、 分析、 把握的客体就是存在本身其实, 在海德格尔看来, 存在早已在这种主体—客体的二元图式中被彻底遗忘了这种二元结构在客观方面引起了科学技术和知识理性的极度繁荣; 在主观方面, 纵容了人类对自然的支配与掠夺的贪得无厌, 既导致了全球资源枯竭和环境退化的生态危机, 又导致了人类精神的极度贫乏因此, 在海德格尔看来, 把人从普遍有效的必然性知识中解救出来, 使人摆脱主体—客体二元结构的传统形而上学迷雾, 让人融入到世界之中, 让主体消融在客体的怀抱里, 重归人与世界整体同一的在世结构模式, 也就是 “人在世界之中” 存在的结构模式, 才可以实现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超越人类才能从技术和工具的本体论奴役中摆脱出来, 做人类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自然的主人, 人与自然才能和平共处, 互动共生, 互相依赖共同发展人并不是一种单独孤立的存在, 它总是处于世界之中, 人和世界是处于一种浑然一体不分轩轾的关系,人和世界同时出现,同时在此, 人和世界不是一种具有一定广延的东西而被置于一定的空间之内的空间关系。

      因此,“人在世界之中” 是人的先验的规定性, 是人的最根本的存在状态海德格尔认为, 证明一个离开人类存在的客观世界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谈论的世界是一个与人类浑然一体并为人类所领悟和揭示的世界, 是人在其中的世界, 这种状态, 海德格尔称之为 “在世的敞开状态” 他说:“在 ‘在世’ 这个名称中的 ‘世’ 绝不意味着尘世的在者以别于天国的在者, 也不意味着 ‘世俗的东西’ 以别于 ‘天国的东西’ ‘世’ 在 ‘在世’ 这个规定中的意思根本不是一个在者, 也不是一个在者的范围, 而是在的敞开状态[2 ]在海德格尔看来,没有人的世界和没有世界的人都是不能确证的,人和世界是无法分开的敞开的在世状态人与天地万物原是一体,“我自—自我与世界的相互依赖, 就是基本的本体论结构, 它包含了其他的一切⋯⋯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 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3 ]蒂利希认为, 笛卡尔拼命地但不成功地力求把纯我的空洞的 “思” 与僵死的肉体的机械运动重新结合起来,但由于主体—客体二元结构把自我—世界的相互关联切断了,自我就不可能与世界进行任何重新结合人类中心主义主体优先的本体论结构, 让人成为世界的中心的同时, 也把人从世界中疏远分离出来, 让人孤立无援, 无家可归, 一切都是主体—客体二元结构惹的祸。

      在蒂利希看来, 当人看着他的世界时, 他把自己看作他的世界的一个无限微小的组成部分这种结构使人能够面对他自己若无自己的世界,自我就是一个空洞的形式, 自3 6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江苏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研究我意识就会毫无内容, 因为每一项内容, 不论是肉体的还是心灵的内容, 都处于宇宙之内, 没有任何无世界意识的自我意识, 但也没有任何无自我意识的世界意识只有以充分发展的对自我的意识为基础, 对世界的意识才是可能的人回到世界之中, 就像一滴水只有回归大海才不致干枯一样, 人才会有归宿感, 才会亲近自然, 感恩自然, 敬畏自然人不再是作为旁观者、统治者站在世界之外, 而是作为一个参与者 “纠缠” 其中, 分不清你我, 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是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肉关系 “我们的自我意识的根基乃是这样一个不变的事实, 即没有世界, 我们就没有这样一种意识, 而无此意识, 就没有为我们而存在的世界在这种接触中所发生的, 是生活而不是一种理论的过程;它是我们叫作经验的东西, 即压力与反压力, 向着可以反过来作回应的事物的扩张,一种在我们之内和围绕着我们的生命力,此生命力是在苦与乐、 恐惧与希望、 对不可更易的重负的忧伤以及在对我们以外面接受的礼物的欢欣之中所经验到的。

      所以此我并不是坐在舞台之前的一个旁观者, 而纠缠在作用与反作用之中⋯⋯”[4 ]“人在世界之中” 的在世结构对 “主体—客体二分” 在世结构的颠覆从本体论上完成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使得人可以超越本能欲望, 超越知识理性, 超越功利技术, 超越道德意识, 去和大自然的万千生命融为一体既然人只是在世界中存在, 那么就不再能任意地处置自然, 人必须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不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违背整体的自然利益, 人与自然界的其他非人类生命体平等地具有内在价值,它们互为目的 如果说尼采喊出 “上帝死了” 把人从上帝的奴役中解放出来, 那么福柯的 “人死了”则把生态从人的奴役中解放出来, 人类从此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这里的 “人” 和 “上帝” 都是一种时间和历史之外的存在物, 这种存在物是主客二元结构的对象,也是人类中心主义思考的逻辑前提因此, 如果我们仍然在人类中心主义主体—客体二分的的框架下处理人口、 经济、 技术和自然等问题, 如果我们仍然把人作为惟一的内在价值的理性存在物, 生态问题就不可能最终得到解决 澳大利亚生态哲学家W· 福克斯认为,“人们相信人类中心主义, 是因为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自助的理论, 它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自我的重要性,反映了人类自身利益的需要。

      因此, 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不仅具有欺骗性, 而且也具有危险性[5 ]因此, 还有必要再从生态学的角度, 结合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结构 “人在世界之中”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进行批判性梳理人在世界之中的在世结构, 说明人类不是处在进化的 “终点” , 只是与其他生物一样生活在宇宙之中, 生命的进化过程是呈树状方式而非线性方式, 人类与其他所有动物, 甚至在心理、 社会或文化上都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彼得·弗莱布在《人类》 一书中开宗名义地说:“科学家现在知道人与动物分离的断层并不像从前的那样有些动物已进化到一个发达的交流系统, 而另一些动物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解决难题, 教育后代, 在复杂的社会组织中生活, 可能具有审美意识, 等等因此, 任何对人的独特性的定义显然只是基于程度上的差别[6 ]弗莱布认为, 人所具有的那些独特性如理性、 道德能力使他能够更好地适应其生态环境 (包括人类文化) ,动物所具有的那些独特性, 如敏锐的听觉、 高超的视觉、 奔跑的速度、 飞行和攀缘的技巧, 也能使它们较好地适应其生存环境从进化论的角度看, 人和其他生物所各自具有的优势是等值的既然人不具备本体论上的优先地位, 也不具备进化论上的绝对优势, 那么人就不能也不应一味地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