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技术创新商业化过程中的风险及其社会分摊【经济毕业参考论文设计】.doc
8页经济其它相关论文■浅析技术创新商业化过程中的风险及其社会分摊论文关键词:创新商业化 创新风险 横向社会分摊 纵向社会分摊论文摘要: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商业化过程以及创新风险有不同的观点 从技术创新动力来源的角度出发,分析指出在技术推动下创新风险主耍是整合风 险、资金风险和市场风险;需求推动下创新风险主要是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两者 交互情况下还包括管理决策风险、组织风险、营梢风险等通过技术创新所具有 的社会性,提出创新风险社会分摊的必要性,并给出纵向社会转移分摊和横向社 会联合分摊方案1技术创新商业化过程和创新风险理论综述技术创新商、IM匕是指从新技术思想火花的产生到体现新技术的产品或工艺 问世的一系列过程川不同学者对技术创新过程有不冋的观点:美国哈佛大学的 N. Abernathy和麻省理工学院的Jamc M. Ut-terback (1970’ s)基于技术生命 周期捉出了 A — U创新模式,即将创新活动分解为流动阶段,过渡阶段和稳定阶 段;Robert G. Cooper(1986)综合硏究了 123个公司252项新产品的历史,提出 了新产品计划7步骤,即产生新思想,初步评定,产生技术上的槪念,发展工程、 设计和原理,实验,试制品和实验市场,大量生产并投人市场 Vijay K. Jolly (1997)通过对 IBM , ICI , Raychem , Sony 等数十个公司新 技术商业化成功与失败实例的硏究与分析,提出新技术商业化是由新技术的构 想、孵化、示范、推广和持续等5个子过程以及子过程之间的4个衔接坏节组成。
国内学者吴晓波教授基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竟争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二次 创新过程模型,该动态模型在全球山场需求与竞争的框架下分四个阶段完成,即 模仿创新,创造性模仿,改进型创新和准一次创新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认为,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 开辟新市场、获得新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组织,它是包括科 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技术创新风险是指由于外部坏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项目本身的难度和复 杂性及创新主体自身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创新活动中止、撤消、失败或达不到 预期的经济技术指标的可能性对此国内外学者迸行了许多硏究:美国麦迪克 (1982)对美国工业技术创新进行了全程硏究,得出了决定高技术创新项目成败的 8大风险因素:市场知识的获取,技术的指定,开发中的组织与协调,市场营销 的重视程度,创新管理,产品的边际贡献,8期市场进入,新产品的技术及市场 与企业现有产品的接近度;德国的Schewe( 1994)归纳了各国学者关于新产品开 发的成败因素判别硏究结果,提出重点成败因素从纵向上归为三类:R&D相关因 索,生产相关因索和市场相关因索;国内学者蔡宇(2005 )将技术创新风险划分为 决策风险、制度性风险、财政风险、企业文化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并对 每一类风险的防范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苏越良(2005)从系统论的观点山发针对网 络环境下企业间合作技术创新风险展开了深人分析,他构建的技术创新风险复杂 系统将创新风险界定为环境风险、IT风险、市场风险、协作风险,并在此基础 上分析了不同风险类型之间的传导机制。
2不同动力来源下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对创新成败的影响很大,国外冇关机构统计硏究 指出川,即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并不高:消费类 工业新产品设计,硏制的成功率为50%,新产品工业化试生产的成功率为45 %, 新产品市场消费的成功率为70%,最后综合起來的成功率也仅为16%左右可见 加强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控制,降低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是提高创新活动成功率的 有效途径本文在前人硏究的基础上,从技术创新动力来源的角度出麦,硏究技 术推动,需求推动以及两者交互作用下技术创新商业化过程中的风险问题2.1技术推动创新过程中的主耍风险技术推动的创新模型指硏发和科学发现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是技术 成果引发的线性过程这一类型的创新活动主要产生在高技术行业或以科学为基 础的行业,如计算机,仪表仪器,机械设备以及医药、化工等领域该创新过程 如图1所示其中基础硏究主要由高等院校,政府科硏机构以及企业内部科硏部 门承担此类创新的主要风险是整合风险、资金风险和市场风险整合风险是指 将基础硏究成果应用于各自领域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影响因素包括基础硏究成 果的适用性和可拓展性、应用硏究和开发的可操作性、企业对硏究成果的可获得 性以及消化能力等。
资金风险即财务风险,指创新活动可能由于资金供给的断裂 而导致整个创新计划中止,该风险主要发生在应用硏究和开发以及生产两个阶段 上市场收益的不确定性和创新活动的可持续性两者间的矛盾激发了风险资金投 人的博弈过程市场风险是由市场和规模的不确定性、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新 产品竞争优势的不确定性、产品的接受时间和产品寿命、市场开发的不确定性、 信自和7首棋等田青而异致的风02. 2需求拉动创新过程中的主要风险需求拉动的创新模型指市场是R&D构思的來源,并激发寻找满足需求的技术解决方案的硏发活动最早是由J・Schmooklcr 丁 1966年捉出他对美国炼油、 造纸、铁路和农业这四个产业的投资、产出与这些产业的专利数量之间关系迸行 了考察,发现这些产业产出变化领先于专利数量的变化,他认为专利活动(即发 明活动),基本上是追求利润的经济活动,受到市场需求的引导和制约,所以创 新活动受市场驱动作用明显仁该创新过程如图2所示此类创新的主要风险是 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技术风险来源于技术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的技术能力水平, 因此它的构成因素分两类:与技术本身相关的包括技术的可行性、技术的可靠性、 技术的先进性、技术的可替代性、技术的难度与复杂性、技术的生命周期、技术 的市场潜力、技术传播的难易程度;与企业相关的包括技术开发能力、技术信息 的可获得性、辅助性技术的配套、技术成果保护等。
资金风险主要产生在硏发和 生产两阶段2. 3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的创新风险单纯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只是特例^osen-berg认为:科学技术作为根本 的、发展的知识基础,与市场需求的结构在创新中以一种互动的方式起着重要的 作用,创新活动由需求和技术共同决定,需求决定了创新的报酬,技术决定了成 功的可能性及成本,因此这类创新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如果说单纯从技术推动和 需求拉动下的创新风险具有个体意义,那么此类创新的风险更具有普遍意义,除 了上文提到的主要风险以外,还包括战略决策风险,组织风险,管理风险,人力 资源风险,生产风险,投资风险,商务风险,营销风险等圈3创新风险的社会分摊技术创新不仅是经济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活动一项技术创新的成果 不仅能给创新者带来效益,更是能够通过其外溢效应使全社会受益;事实上,国 外一些学者通过对不同行业的产品创新实例进行了统计分析,例如,曼斯菲尔德选取了 17个工业技术创新实例,其中社会所得率的中位数为56%,而私人所得 率中位数中有约25 %,尤其化学产品创新社会利益是私人的8倍左右;美国经济 学家纳尔逊、阿罗,英国学者库因斯等都对此做了类似的硏究工作事实表明, 技术创新的社会效益远高于创新者本身获得的收益,因此创新的风险承担主体不 应该只是单个个人,企业或是组织,而应当是社会。
社会是由许多个人、组织、 团体等构成的集合体,只有把技术创新风险分摊到这些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并得到 受益的个人、组织、团体中去,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发挥其经济和社会功能创新风险的社会分摊可以分为纵向社会转移分摊和横向社会联合分摊两类 纵向社会转移分摊立足于时间维度,指将创新活动商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决策风 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逐渐向社会转移,在相关社会力量中迸 行分摊横向社会分摊立足于空间维度,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使涉及到创新活 动的各种社会力量(包括:政府、高校、民间组织、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社区组 织及个人)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并在创新的不同阶段,分担部分创新风险 3.1纵向社会转移分摊3.1.1分析社会信息,降低决策风险当技术创新活动仍处于构思阶段,创新者为了确定创新项目,会通过各种渠 道收集相关信息,但这些信息存在不完全性、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创新者可以 通过信息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剔除备选项冃确定最终项冃,以降低创新 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图3反映了创新者在社会信息的分析和测试中逐步 剔除备选项目的过程,在第一阶段,创新者有较多的备选项目,不同社会组织对 每个项冃信息反馈的态度不一样,所以备选项冃的数冃有小幅波动,创新者通过 理论或实验的验证,剔除了不合理的备选项目,在下一个阶段,重复上述分析和 实验过程,直到排除所有不合理项目。
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不确定性逐步减少, 创新的不确定性,即风险也逐步降低3. 1. 2加强反馈机制,降低市场风险当创新活动处于制造和销售阶段时,市场风险即将显现出来,新产品能否满 足消费者的需求,能否获得消费者的肯定直接关系着创新活动的成败为了降低 市场风险,创新者可以加强反馈机制,例如在大批量地向市场投人新产品之前, 可以设计一些消费者实验品,并维持客户关系,追踪客户体验信息,把消费者的 意见和建议收集起来集中分析,并将可行的改进方案休现到产品中,在多次反馈 信息的刺激之下,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风险得到降低图4反映了 这一过程3. 2横向社会联合分摊3. 2. 1加强联合创新,降低整合风险联合创新是指不同社会组织共同完成一项技术创新的过程,它是分散技术创 新风险的有效途径联合创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R&D成本、弥补创新资源的 不足、发挥各组织优势、提高创新成果的市场竞争力等联合创新的主要形式是 企业、高等院校、科硏机构之间的联合,即所谓的产学硏模式,这一模式在技术 推动下的创新尤为重要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可企业本 身存在一些缺陷,它是以市场为载体,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这样很容易就限制 了新思想的范围,过于单一化、市场化。
而高等院校和科硏机构学术氛围浓有8、 具有高素质人才和新思想的摇篮,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者,人多数基础硏究成 果都在此产生企业可以加强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硏机构的联系,将理论性、系统 性强的基础硏究成果应用于各自领域,增加科硏成果的转换率,以达到创新成果 的成功商业化目的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硏机构,在自由发挥多种学术理论创新的 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某一经济领域的现实情况,将基础硏究延伸到应用硏 究,增加科硏成果的商业价値为了促进产硏学的顺利进行,政府在此过程中也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①信 息服务平台,促进高校和企业间的信息交换,加强科技成果创造者与使舟者的联 系,加I快科硏成果的转让速度;②制度约束平台,通过制度法规约束,使产学硏 各方互相协调、互相支撑,在合作中实现双赢;③成果转化平台,可以依托高校 建立科技园区,也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在高校内组建科硏中心,解决高校硏究 成果产业化的问题3.2.2加强财政支持和金融投资,降低资金风险资金不足是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它将直接导致创新活动的中止或失 败尤其是在创新的前期,创新活动的市场潜力不够清晰,相反地许多不确定因 素正摆在创新者面前,而且在硏究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各项支出,否则前 期的硏究就会终止。
一些学者将这一资金缺口形象地比喻为“达尔文海”,并指 出一些企业正是没有穿越资金的“达尔文海”,最终导致了整个创新的失败因 此,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分摊这一创新风险政府应该通过调查勻考核,有选择性地支持一些创新型企业和机构,支持的 方式主要包括捉供信息服务,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为创新者捉供信用担保或者直 接将科硏资金投人到某些硏究部门,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