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高中历史《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案3 人民版必修2》.doc
2页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3.能力培养: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 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 1.实施的原因(板书) 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为此,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再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而要使这一切成为现实,就要恢复发展经济,特别是要首先恢复和发展农业 1921年3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党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主要内容(板书)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学生回答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二、苏联的成立(板书)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引导学生看课本P8《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板书)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1.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板书) 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2.农业集体化(板书) 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宪法的颁布,成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也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让学生看书,找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尤其是弊端的四点内容看书P10)2用心 爱心 专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