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代史上一笔最著名的遗产—诺贝尔奖1.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22605882
  • 上传时间:2022-09-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37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现代史上一笔最著名的遗产——诺贝尔奖诺•贝尔,A. B.1895年12月27日.瑞典伟大的发明家、炸药大王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 B. Nobell833—1896)在巴黎马拉可夫大街的寓所里,亲手用瑞典文写下了4 页纸的遗嘱,并存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里.1896 年12月10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意大利圣列莫的别墅中去世.1897年1月,这份存放的遗嘱,由遗嘱执 行人瑞典土木工程师拉格纳•索尔曼和鲁道夫•利列克维斯特一起拆封,并公诸于世.这就是现代史上一份最 为著名的遗嘱,这份遗嘱最终奠定了诺贝尔基金会和诺贝尔奖金的基础.遗嘱诺贝尔遗嘱中写道:“„„我所留下的全部可变换为现金的财产,将以下列方式予以处理;这份资金将由 我的遗嘱执行者投资于安全的证券方面,并将构成一种基金;它的利息将每年以奖金的形式,分配给那些在前 一年里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上述利息将被平分为五份,其分配办法如下:一份给在物理学方面做出最重 要发现和发明的人;一份给做出过最重要的化学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给在生理学和医学领域做出过最重要发 现的人;一份给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一份给曾为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 为废除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举行与促进和平会议做出过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物理和化学奖金,将由瑞典自 然科学院授与;生理和医学奖金,将由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医学院授与;文学奖金,由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科 学院授与;和平奖金,由挪威议会选出的一个5人委员会来授与.我明确的愿望是,在颁发这些奖金的时候, 对于授奖候选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那维亚人,只要他值得,就应该授予奖金.”诺贝尔遗留下在当时看来是一笔相当巨大的财产;3300多万克朗(约920万美元);用这笔遗产.为建立诺 贝尔基金会和如何分配奖金.花了长达4年的时间,直到1901年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5 周年纪念日,才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首次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1968年,在瑞典中央银行成立300周年纪念之际,决定设立“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金”每 年由这家银行提供与当年诺贝尔奖金相同的金额.交由诺贝尔基金会统一使用.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由瑞典科学 院负责,并于1969年首次颁发.至此,每年12月 10日将由 6项奖金同时授与在这几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世 界级超级精英.作为惯例,奖金获得者要亲自出席这个式;瑞典国王亲手将奖品,其中包括奖金,金质奖章和奖状授与获 奖人.同时,奖金获得者,通常要履行他的唯一被规定下来的义务,即在授奖仪式后的半年内,用自己本民族 的语言作一次所谓的“诺贝尔报告”.宏愿19世纪末叶,研究工作得不到大量的资助,相对来说只有很少的科学家被雇用为研究工作者.作为一个真 正的发明家和科学家,诺贝尔从他切身的体验中知道,大部分研究工作都要有适当的经费,而且需要科学家全 身心地投入.至此,他立下一个宏愿,他要增进人类福利,给予伟大的科学成就以荣誉.而最重要的是用以下 的方式促进科学研究,即:“给那些由于以往的工作预示出会获得进一步成就的人们提供帮助,使他们获得完全 的经济独立,以便从此以后,可以彻底献身于伟大的事业.”当诺贝尔奖金几经曲折于1901 年问世时,其中每项奖金高达42000 美元对比之下,这个数目是当时的主 要科学奖金之一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朗福德奖金的70 倍;也远高于一般研究机构的全年经费(例如,在1920 年左右,整个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全年研究经费不过2000 英磅,约10000美元),它使得获奖的科学家确实解除 了后顾之忧.对广大公众来说.诺贝尔奖金这笔巨款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信息.它以一种使了解情况和不了解 情况的人门都能懂得的方式说明,科学和科学家真正受到了重视.对许多科学家本身来说,这份奖金.意味着 他们对科学作出的重大贡献已得到了同行们公开的承认.诺贝尔奖现在已真正成为科学和其他方面取得成就的 重要象征,诺贝尔的宏愿已经实现.未设数学奖诺贝尔遗嘱中明确规定,科学奖金只授与3 个方面: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而没有数学,这使数 学家们困惑不解.有些人为解释为什么没有数学方面的诺贝尔奖金时,喜欢议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与瑞典数 学家哥斯塔•米塔格一勒夫内竟向一位佚名的女士求爱的故事.故事说,诺贝尔成为情场上的失败者。

      于是, 诺贝尔通过把数学排斥在获奖范围之外进行报复,并且保证使米塔格—勒夫内永远不会获得他所设立的任何一 项奖金.这一故事从多方面来讲是站不住脚的,任何标准的数学史中都没有出现过这个故事,有些具有数学史知识 的数学家都不能准确地说出他们在那儿听到过它,甚至不能说它符合他们知道的米塔格--勒夫内的私生活.况 且诺贝尔本来就是一位胸怀宽阔的绅士、对于这件事诺贝尔基金会的解释是最为可信的:诺贝尔之所以把数学 排斥在获奖范围之外,是因为他指望以一种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方式造福于人类.遴选获奖人对于获奖人的遴选,有着严格的程序.诺贝尔获奖章程规定建I4个委员会,每个委员会由5位资深的科学 家组成,他们主要责任是征求提名,调查候选人情况和遴选获奖人.连选出来的人的名单在指定日期内提交瑞 典科学院院士会.卡罗琳研究所教授会和挪威诺贝尔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提名从这几方面人士当中征求:那些拥有永久提名权的人,即瑞典科学院院士们,卡罗琳研究所的教授们 和 8 个斯堪的那维亚的大学里有关的科学家教授们.挪威议会以及过去的获奖人和其他一些每年一度被邀请提 名的人. 1900年,当第一次证求提名时,主管物理学奖金和化学奖金由两个委员会各发出300份邀请书.现在, 每项奖金都要求全世界1000 多位科学家提名.提名者可能提出几位候选人,但每次奖金都不能分为三份以上.也许这是为了保持诺贝尔奖期望保持的那 种荣誉和奖金价值的水平.迄今为至.这意味着获奖人就是获奖人,无论是他与别人分享奖金,还是单独享有.实 际上没有那个人被说成是几分之几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所有被提名者,在当年提名时必须活在人间,但正式评 出奖金即使获奖者死了也应授与.任何对于诺贝尔奖金的毛遂自荐都要被作为取消获奖资格的一个理由.评选获奖人的工作是在发奖的上一年的初秋开始的,先由发奖单位给那些有能力按诺贝尔奖金章程提出候 选人的研究单位发出请柬。

      评选的基础是专业能力和国际名望.候选人提名必须在决定奖金那一年的2月 1日 前以书面通知有关委员会.从2月 1日起, 6项诺贝尔奖的评定委员会根据提名开始评选工作,必要时委员会 得邀请任何国家的有关专家参与评选.在 9月到10月初这段时间里,委员会将推荐书提交有关授奖机构,授奖 单位必须在11月15日以前作出最后决定.各个阶段的评议和表决都是秘密进行的.评选结果确定后,将以电 话、电报、书信或者国际互联网方式尽快通知获奖本人.奖金只发给个人,但和平奖可以发给机构. 权威尺度诺贝尔奖金一直被用来作为衡量各国和各组织在科学上的地位的权威尺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科 学家在竞争中占压倒优势;1939年以前就有35位德国人被选为获奖人,占全部获奖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科 学界一致公认,二次大战前的世界科学中心在德国.二次大战时,希特勒对德国科学的影响,曾用被他强迫流 亡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数目来衡量.二次大战后,德国在科学上的优势地位的下降,则用它的国民获得诺贝 尔奖金的数目日益减少的趋势来衡量.同样,二次大战前的40 年中,美国国民只有14 位获奖人,占整个获奖总数的11%,二次大战期间,由于 美国的科技政策营造了适合于科学家生存的环境,一大批欧洲的杰出大脑流亡于美国,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 科学知识的主要产出地,战后遴选的全部获奖人中有一半以上的美国人,从而使美国科学与日俱增的成就立即 让世人一目了然.从此以后,美国获奖人数遥遥领先、始终位居第一,接着是英国、德国、法国和前苏联;这 一事实使前苏联人甚感焦虑,无论他们对文学奖金和和平奖金的看法如何,他们对科学奖金是相当重视的.正 如一位前苏联科学界的官员所说:诺贝尔奖金的统计数字表明,我们非常缺乏高质量的研究工作者.这就是前 苏联这个科技大国对诺贝尔奖排行榜上位居第五这一不太合适位置的官方反映.独特地位诺贝尔奖近 100 年的历史,足以使它披上一层具有象征意义的古老色彩、虽然它在科学奖评定中有两次公 认的失误:即约翰内斯•菲比格(J. Fibiger)由于对恶性肿瘤扩散的研究是完全错误的而授奖.J. J. R.麦 克劳德(J. J. R. Macleod )作为班廷(F. G. Bantingl891—1941 )和贝斯特(W. M. Baylissl860—1924) 的实验室主任,但在进行胰岛素试验时.他根本就不在场.对于文学奖,诺贝尔曾规定,把奖金授给“带有理 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的著作”.起初,由于瑞典科学院对这句话的狭义理解,结果使世界很多文坛巨擘一概落选, 因而使这项奖金引起很多批评性的争议;和平奖金更是如此,并经常性被保留.但不论如何,诺贝尔奖还不失 为现代史上一笔最著名的奖金.本世纪初.诺贝尔奖所有获奖项目所获奖金的数目之大,立即使这项奖金在公众的心目中显得难能可贵.即 使后来设立的别的奖金在金额上同诺贝尔奖金相等甚至更高,但他永远遮不住诺贝尔奖应有的光辉.而且这些 年来,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把这笔基金用于投资,使它的数目不断增加(每项每年现在达100万美元之多),在 今后的若干年内没有任何奖金能够具有同等的价值.许多科学奖获得者发现:这一奖金与其它奖金全然不同,它能够使你在科学界内外立即成名,使你仿佛感 觉到“一夜之间从一个乡村神甫突然提升为红衣主教”.基于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和它那日月经天的独特地位,诺 贝尔奖一直使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与此奖有缘无缘的人们心驰神往.正如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朗西 斯•阿斯顿(F. Aston1877—1945)所描述的:“从此.斯德哥尔摩就成为我们梦中的城市”. 参考文献1:哈里特•史克曼著.周叶谦、冯世则译.科学界的精英一美国。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22〜842:[瑞典]怕根格伦著.孙文芳泽.世纪超人—诺贝尔传.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240—253.3:王自华.诺贝尔传.长沙:湖南辞书出版社,1998.337〜350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 全书出版社,1998卷6.312〜3214:〔美〕理查德•罗兹.李江汇等译.原子弹出世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 14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