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
5页2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理解诗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2.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景物的动态美与静态美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对景物的动态美与静态美描写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都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首先来看王维的《山居秋暝》二、背景知识了解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关于这首诗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谁起来分享一下?生分享,师总结发言王维,字摩诘,太原人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三、听录音朗读诗句,注意划分节奏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同桌互相朗读,指名朗读四、理解诗句内容1.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课下注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诗句大意。
2.小组代表发言,师总结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五、品位欣赏1. 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空气凉爽,山中之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四句描写得甚是动人,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其中哪些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明确:静态:明月洒下清光动态:泉水流淌,竹林喧动,莲叶轻摇2. 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明确: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向我们展现了山中静谧,淳朴又美好的生活场景3.思考:结合背景资料如何理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诗人被雨后秋山诗情画意的景物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叹道:芳菲的春天过去了,就随它过去吧,眼前这秋天的山野,不是一样的美好吗?“王孙自可留”,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赏心悦目悠游岁月了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喜爱,从而表明了归隐的决心和安于隐居生活的心情六、方法小结总结梳理学习《山居秋暝》的学习过程:朗读感悟——理解诗意——品情、悟表达七、运用方法,学习其他两首古诗。
一)学生自学二)集体交流:《枫桥夜泊》1.《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哪些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这样写是为什么呢?这些景物(或景象)给人什么感受?2.交流明确 :冷清,寂寞,忧愁动:月儿西落,乌鸦啼叫,渔火静:漫天的秋霜,江边的枫树以动衬静,更能体现出夜深人静,独自一人的冷清之感3.诗中找出表达这种情感的一个字来明确:愁让我们带着诗人满怀的愁情,再读诗句,体会感情,并采用打擂的形式进行背诵比赛《长相思》1.《长相思》中作者为什么会思念故乡和亲人呢?从词中找一找明确:作者出海关,长途跋涉,风雪交加,远离家乡,因此思念之情浓厚2.看,在这风雪交加的的夜晚,他来到帐篷外,他在看什么?想什么呢?展开想象:作者在故园白天可能与朋友在做什么?晚上可能和家人做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小组讨论交流:在楼阁亭下,与朋友饮酒赋诗 灯光下,他在教育子女,一家人温馨和睦 3.感情朗读:此时只能聆听寒风呼啸的声音,看到大雪纷飞的情景,一种难以入眠的心境装着一颗思乡的心指导朗读,七、拓展阅读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分析诗中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景物,感情朗读,积累背诵。
八、板书设计静态:明月洒下清光动态:泉水流淌,竹林喧动,莲叶轻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