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docx
4页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丹霞地貌定义为有悬崖的陆相红层地貌,1928年冯景兰等在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考察时首先命名今日我就给大家介绍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丹霞地貌的形成地质作用 1 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在众多丹霞地貌中可以发觉,其物质载体为红层红层比较困难,不同沉积盆地、不同的沉积环境、不同的岩相,其岩性差别较大但红层基本是由陆源碎屑组成,岩性为角砾岩、砾岩、砂砾岩、砂岩、泥岩、化学沉积岩、生物碎屑岩但以砾岩、砂砾岩、砂岩为主岩石的碎屑物成份一般与碎屑物来源地的关系较大红色盆地周边多为物质来源地砾石的成分尤为明显 红层中的红色主要是岩石中高价铁的含量较高造成的红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确定沉积物颜色外在条件之一在地质时期,红层沉积发生在古热带和亚热带的盆地中,在干旱和半干旱的氧化环境下沉积红层中的物质在搬运和沉积的过程中分选作用影响组成成分它们之间出现了颜色的差异以铁质胶结的红层,颜色呈现鲜红的色调若以钙质或硅质为主要胶结物的红色地层,则颜色较浅 2 断裂、节理对丹霞地貌发育限制 盆地内部的构造限制丹霞地貌山体的格局和山体的形态。
以丹霞山为例:大的断裂限制丹霞山体的排列方向,次级断层和大节理的交汇处是丹霞地貌发育特征较显著的地方浙江新昌穿岩十九峰位于北北东向的断层和北西向的次级断裂交汇处大断层的延长方向和十九峰的排列方向基本一样丹霞山山体中的排列方向为北北东向,与大断层的方向基本一样而峰丛、石柱排列的方向主要与东西向的断层和大节理延长的方向基本一样大型的北北东向的压扭性节理和东西向的张性节理切割地层,形成菱形、多边形的网状块体经过流水侵蚀和化学分解、重力倒塌作用发育丹崖、方山、石柱、沟谷等丹霞地貌类型 丹霞地貌发育地层的产状较缓丹霞地貌形态的顶与其上覆地层的岩性和风化物有关,顶是一些铁质胶结物和较坚硬抗风化较强的岩性受垂直节理限制的陡坡,主要是较大面积的岩块沿垂直节理面发生倒塌作用形成壮丽的悬崖倒塌物积累在崖脚,崖麓的陡缓受倒塌下来的岩块的影响,块体较大的岩块积累形成坡面陡,反之则缓 3 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在丹霞地貌演化中起重要作用流水侵蚀可以分为物理的冲蚀(下切和侧蚀)、化学的溶蚀作用等流水的侵蚀掏空坡脚的物质,加快重力倒塌作用的进程流水对红层中可溶性成分进行溶蚀,促进水动力侵蚀和风化作用的进行。
4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对暴露在红层岩石进行改造活动,各种风化作用表现得非常清晰由于岩性的差异而导致的抗风化实力的不同,使丹霞地貌悬崖上的微观景观产生差异,砂岩和砾岩呈现为正地貌,表现为凸起的岩脊;泥岩和粉砂岩呈现为负地貌,表现为顺层凹槽或岩洞丹霞地貌中普遍发育片状剥落和重力倒塌,与周期性的温度改变有关推想5-10年剥落一层 5 重力作用 重力作用往往发生在流水下切和侧蚀而形成的临空谷坡上,但流水侧蚀掏空坡脚,悬空的岩体便可能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构造薄弱面(节理面、原生构造面)发生倒塌悬空的岩体便可能产生卸荷节理,上覆岩体失去平衡沿垂直的构造面加速倒塌重力作用是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丹霞地貌坡面发育与重力作用亲密的关系悬崖坡倒塌的岩块积累在坡脚,形成麓缓的特征 丹霞地貌的特点 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匀称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欣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丹霞地貌的定义起源 1938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并把这种地形作为推断丹霞地层的标记 1977年,地貌学家曾昭璇才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来运用 1982年,素有丹霞痴之名的地理学家李见贤(黄进)发表了《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是中国论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论文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起始阶段,丹霞地貌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1983年《地质辞典》首先提出丹霞地貌定义,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倒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这是学术界对丹霞地貌所下的第一个定义 猜你感爱好: 1.玉石形成的地质条件 2.青藏高原形成的缘由 3.说出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4.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5.说明酸雨形成的缘由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