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大全[人教版].doc
33页历史材料分析1.(1)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 (2)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请回答:(1)材料中的“公”“太守”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2)上述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主持修筑了什么水利工程?在我国的哪一条江上?你认为该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有哪些? (3)该水利工程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4)说说2003年6月1日正式下闸蓄水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在哪些方面发挥效益? 2、观看两幅图片后,回答下列问题: (1)伴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了那时的西域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2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及其意义是什么?(4分) (2)按由东向西的顺序写出该路线所经主要地点4分)该路线的开通,反映了西汉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3)西汉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设置什么机构或官职?有何意义?(4分) (4)今天的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请分析一下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政治意义?(4分) 另一考法:(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4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它设置的职能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6分) 3.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4分) (2)“蔡侯纸”出现于哪一个朝代?(2分)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4分) (4)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又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4、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请回答:(1)材料中的“帝”指谁?他属于哪一个政权? (2)材料中的“北语”指哪个民族的语言(2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内容?(4分) (4)本次改革在民族关系方面产生了什么作用?(2分) 5、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服装)──摘自《魏书》 请回答:(1)从材料中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作用。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认识 6、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资治通鉴》 请回答:(1)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4)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5)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7.“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回答(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和孔夫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道家创始人是谁?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8、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3分) (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6分)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时间?有何意义?(6分) (4)商鞅变法使国家强大了,那为什么还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 (5)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处死,可商鞅制定的新法并未废止,而是继续在秦国推行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 (6)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8、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汉书》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请回答:(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3分) (2) 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4分) (3)从材料二来看,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为什么?(5分) (4)这两段材料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3分) 9、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1)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10、材料一: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作为规范文字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11、.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图1:秦灭六国示意图 图2:气势磅礴的秦兵马俑 图3:秦末农民战争示意图(1)图1展现了怎样的历史史实?出现这一历史史实的原因有哪些? (2)图2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已经发掘的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什么原因呢? (3)考古发现图2的一个中军俑坑没有建成,里面什么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4)图3所呈现的史实是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先后起来反抗的起义军有哪几支?他们各自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图标、火炬的设计到圣火的采集与传递,无不与人类文明有着深厚的渊源。
请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1)图一中“舞动的北京”图标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小篆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从哪个朝代开始? (2)图二的北京奥运火炬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东汉时期哪位人物为纸的普遍使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的国外传递活动是以丝绸之路为主线进行传递的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要以这条路线作为圣火传递的主线呢? 13、《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回答“ 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 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 3)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政治基础有哪些? 4) 你能用史实说明“民勤本业”表现在哪些地方吗?(至少举出两条说明)(4分) 5)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14、材料一:合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老百姓做榜样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农民日报北京3月7日电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说,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彻底改变两千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温家宝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民日报》2007年3月7日 回答(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哪次改革的内容?材料二中的“他们”是汉朝的哪两位皇帝?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反应出当今我国政府与古代统治者对“农”的态度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6分) (3)“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你认为我市应如何解决“三农”问题?(3分) 15、读图(1)此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2)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 16、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①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4分) ③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17、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是指什么人?(2分) (2)秦皇最伟大功绩是什么?(1分) (3)秦皇采取了什么首创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分) (4)秦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2分) (5)。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