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OLO理论的新课标历史教学-3.doc
4页基于SOLO理论的新课标历史教学 一、高考命题趋势和新课改历史教学的困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高考试题命制与评分要求也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以往我们过于关注历史能力的不同分类,如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比较能力、表达能力等,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确立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目标,却无法确立历史学科能力的不同层次,也影响着课堂教学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进程面对新课程改革,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挑战是十分艰巨的根据问卷调查和统计,从学生层面来看存在着下列问题:① 高考难度:时间减少了,而历史知识内容没少,高考难度更是大幅提高,在阅读、理解、归纳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学习历史的兴趣丧失;③ 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不够;④ 学习方式的被动落后,缺少探究意识、综合应用能力较弱从教师的层面来看,存在下列的问题:① 处于最突出地位的恐怕要数新课程教学的高要求与课节少、之间的矛盾 新教材采用专题模式,不易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缺乏知识的系统性;② 教学理念的滞后,没有真正地落实新课程理念;③历史教学方法单一和落后;④重视结果轻视过程。
以知识为重心的高考评价,在实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同时,也加速了历史教学异化的过程,在中学的历史课堂上,博大精深的历史被风化为一个个的“知识点” 高考既是对教学的检验,也是对教学的引导无论如何,一线教师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以此催化传统历史教学发生积极转变如何化解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学矛盾、破解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呢?“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创生对此产生了重大突破,为检测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转变传统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 三、SOLO理论指导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 “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SOLO理论是由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Biggs)教授创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比格斯和他的同事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做过大量的实验,使该理论与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评价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国内对SOLO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并且在实践上也有了重大突破。
2006年,广东省在高考历史卷中率先运用了SOLO分类评价法2010年-2012年度,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文综新课标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陕西、湖南等省使用)中的第40、41题,也采用了SOLO分类评价法,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对该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呈现出日益扩大的态势 SOLO”分类评价是根据思维层次来打分,而不是根据采分点来打分思维层次的划分根据题目的思维含量来定,但至少有三个以上的层次;不提供样板式的标准答案,阅卷老师不必再拘泥于标准答案的表述,而是深入领会该题目的思维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方法;在大规模的考试,只需要一个答题框架,可以通过抽样试评来充实各层次的例子;要求不能简单地从正面或反面回答,要从多个思维层级来分析高考之于中学历史教学,既是一种检验,也应该是一种反拨和引导由此,以SOLO分类评价理论为工具来改进和加强历史教学,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适应高考新变化的目的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和学习者在解决学习任务时表现的不同,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表面上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逻辑,但只要把握其中的两个关键,就会显而易见:1.五个层次彼此之间有着“质”的差异。
SOLO”力求准确描述学生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关注的焦点是思维能力的“质”,而不是知识信息的“量”,虽然没有量的支撑,质是无从体现的,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2.五个层次之间呈现“逐层递进”的关系SOLO”的思维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表现出从点、线、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越高SOLO分类法的优越性在历史教学是显而易见的 (1)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无论是文科的问题还是理科的问题,实践证明都基本上可以根据该方法进行思维层次划分 (2)它有利于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预先确定学生学习某一问题要达到哪一思维层次,并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它有利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它可以较清楚地显示学生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认识水平 (4)它为检测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 众多历史学者认为史学认识的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感性认识,第二层次是知性认识,第三层次是理性认识一般说来,感性认识是将个别的历史事件和情节作为自己的认识对象,往往就事论事,弄清真相;知识认识是将一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作为自己的认识对象,以根据时间、空间、内容等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外部联系;理性认识是将历史发展的全局与整体作为自己的认识对象,以发掘历史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发展趋向。
三者之间体现出线性的、平面的、立体的或是一维的、二维的、多维的不同层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新课程《考试大纲》对历史学科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的要求如下:目标ⅠⅡⅢ获取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对其进行分析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辨证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论证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按照历史认识论和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逻辑层次可以描述如下:层次属别教师教学标准学生评价标准基本史实基本史事历史概念根据材料和设问,准确获取相应的历史信息,正确理解和把握相关史事和历史概念;发展过程背景原因、发生条件、发展过程、事件结果依据设问,完整归纳相关史实,清晰梳理史事发生发展的时间线索,准确分析和概括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历史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和基本特征。
根据具体史实,全面分析影响历史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通过不同视角合理概括和阐释历史规律;总体评价1.实质、性质、特点;2.地位、作用、意义、影响;3.特点比较、规律概括依据正确的立场观点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得出合理的历史结论价值判断;时代意识)表格中既体现历史学科特点,又依据历史学科的认识论;既体现认知科学理论,尤其是当前最为普遍认同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呈现不同的思维层次,各属别之间呈现出一般历史思维过程的逐级关系;又将布鲁姆分类目标的一般性描述,内化在具体的历史学科能力表述中从表格中充分体现SOLO理论和历史教学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用以启发学生思考的,学生个体知识的构建,恰恰是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完成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SOLO”的递进层次要求,根据历史学科的思维特点,将历史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设计,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以逐步增强学生对历史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SOLO”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作为一种与学科教学和考试结合紧密的新的评价思路和方法,给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极具操作性的指导工具,引领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结果,反观我们的教学过程,有益于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这与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寻找一条有效的解决方法,既可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又能解决高中教学的实际困难, 为教师指出了费力较少又能达到较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捷径.对今后课堂教学发生本质上的转变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1.黄牧航:《SOLO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2.廖华红 何琼:《发挥考试测量的诊断功能 以科学命题导向中学历史教学——高中历史纸笔测试中SOLO评价法的应用研究》(《历史教学》2008.4.)3.冯一下:《对推进SOLO评价法研究和试验的几点想法》(《历史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