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探究性题.doc
14页高考地理专题练习——探究性题1.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参考答案:实验设计:(1)实验材料:可选用有轴的球状(面)物,如地球仪、塑料球、撑开的雨伞等;水、清水等2)实验步骤:①将球状(面)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面)物上滴适量的墨滴(或水滴);②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③观察并描述墨滴(或水滴)流痕的偏转方向;④再将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②、③步骤,但旋转方向与②步骤相反3)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2.问题探究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材料一:研究小组从 M 地出发,如图 12 所示材料二: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 0 . 8 ℃ 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降水 0 . 5 ℃ 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 1 ℃ 材料三: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图 13 阅读并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计算同一海拔高度 A 、 B 两地的气温 2 )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一么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 ( 3 )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 ( 4 )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为什么他们越往高处走,海拔越越高,气温越低 ( 5 )山地阻挡了海洋气流的深人,山地常成为气候类型的分界线试各举中国和世界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3.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1)写出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2)实验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的何种现象?参考答案:(1)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 (2)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3)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4.秋季开学后,我市某校一位地理老师布置同学们完成一项观测作业:观测中午前后的阳光,在学校水泥操场上绘出一段经线,并计算出学校所在地的经度。
所用物品是一根笔直竿子,一个电子表以及直尺、粉笔等简易物品请你列出观测步骤并说明其中原理1)观测步骤:(2)原理:参考答案:(1)步骤: ①观察时间选在北京时间11时——13时之间;②在操场上直立竿子,观察竿影并用粉笔将竿影末端划记在水泥地板上,并记录下即时时间;③每隔1或2分钟重复(2)所做工作;至结束时,地板上将出现一段由竿影末端组成的点;④将各点连接起来组成一段弧线;⑤选取弧线中最近竿子直立点的一点,用直尺将此点与竹竿直立点连接起来,得到的直线就是一段经线⑥根据记录到的竿影最短时的北京时间与12时的差值,从而推算出学校所在地的大致经度2)原理: ①太阳高度达一天最大时为当地正午(地方时12时),日影最短,阳光将从正北或正南或从头顶照射下来(秋季,对惠州地区来说,正午阳光从正南照来)直立竿子只要有影子,必是南北方向投影,其影子可视为一段经线②地球不停自转,各经度地方时不同经度每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记录下日影出现最短时的北京时间,可知此地正午地方时12时与北京时间(东经120度的地方时)的差值,从而推算出与东经120度经度差值再根据地方时正午是早于还是晚于北京时间12时出现,就可在东经120度基础上加或减去经度差值数推算出具体经度。
5.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比较说明“温室效应”现象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 参考答案: 实验用材:1.5升或更大的宝矿泉水瓶、温度计(2支)、土壤(一些)、玻璃金(2个)、剪刀、手表、纸笔等文具 实验步骤:(l)将一些土壤分别放人两个玻璃金,用剪刀将塑料瓶拦腰剪断,将底都婉状部分倒扣在盛有土壤的盘中这样就制成了“微型温室”; (2)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洞,将温度计插进去; (3)将“微型温室”放置在阳光(或其它有较强热能的光源)下,将另外一支温度计放量在没有“微型温室”的盘中,保证两支温度计接受同样的光照射,然后观察升温过程,每隔三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实验结论: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所不同,塑料瓶内的温度明显高于瓶外温度6.问题探究 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材料一 研究小组从M地出发,如图甲所示 材料二 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0.8℃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降水0.5℃。
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1℃材料三 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图乙阅读并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 计算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2) 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3) 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4)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为什么他们越往高处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5)山地阻挡了海洋气流的深入,山地常成为气候类型的分界线试各举中国和世界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1)A:22℃ B:28℃ (2)1咖米 10叩米附近以下云雨天气,以上天气晴朗 (3)迎风坡多云雨;背风坡天气较晴朗 (4)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虽然大阳辐射较强,但空气保温作用较弱,地面失去的热量较获得的热量少,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5)中国:大兴安岭、贺兰山等阻挡东南季风进入,是我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若举例合理,则可得分)世界:如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海洋水汽进入,形成南、北美洲 大陆西岸与东岸、中部气候类型的差异βα7..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课题研究活动中,打算研究在不过河情况下如何利用太阳高度及铁塔影长测算铁塔高度。
他们在12月22日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为β=78°(如图),而此时北京时间正好为23日0:00过三个月后又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图上适当位置画一个指向标2)该地所处的经度是 ,纬度是 ,所属的国家是 ,图中的海洋为 3)图中的α= 4)塔顶的影子从Q→R伸展,表明太阳直射点向 (南、北)方向移动,潮州的昼长逐渐 5)该兴趣小组有人计划在2008年来中国现场观看北京奥运会,他若乘飞机沿最短航线的方向直飞北京,则飞机的航程大约为 千米参考答案:(1)指向标与塔影方向平行,画箭头,加注N或北字;(2)60°W,35°26′S(或35.5°S) 阿根廷,大西洋;(3)54°34′(或54.5°)(4)北,增长(解析:由冬至日至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5)19500千米(19000—20000都算对)(解析:地球上任意两个地心对称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都相当于一条经线的长度20000千米,题中该地的地心对称点位于120°E、35.5°N,距离北京(116°E,40°N)大约500千米)8.进行空间定位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地理素养之一。
假没某人位于中纬度的某地,这里能知道东、南、西、北方向,但不知道该地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请你运用地理常识和地理技能,帮助判断其位于哪个半球请提出两种判断方案并简要说明)参考答案: (1)通过观察天体方位判断: A.观察正午太阳位置,若位于南方,则当地位于北半球;反之则当地位于南半球 B.夜间若能够观察到北极星,则当地位于北半球;反之则当地位于南半球 (2)利用地转偏向现象判断:观察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若向右偏转则当地位于北半球;反之则当地位于南半球 (3)通过观察自然地理景观判断:树干南方一侧枝叶茂密;冬季南方一侧积雪较早融化、大树南方一侧地衣苔藓较少……当地位于北半球,反之则当地位于南半球评分标准:三类方案中任答其中一类的任何一种,正确得2分;正确叙述判断依据,得3分除参考答案以夕卜,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9.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城市的住宅、商店、办公楼、工厂的地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与市中心的距离(公里) 地租(元/平方米) A B C D 0 120 105 84 68 1 90 87 75 62 2 60 70 66 56 3 31 52 56 50 4 O 35 47 45 5 0 18 37 39 6 O 0 28 34 7 O O 18 28 8 O O 9 22 9 0 O O 17 10 O 0 0 11 1l O O 0 6 12 0 O 0 O(1)A、B、C、D分别对应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 ;B ;C ;D 。
2)根据上表数据,分别绘画A、B、C、D地租曲线 (3)根据上图,请指出该城市的中心商贸区、住宅区、工业区的范围参考答案: (1)商店 办公楼 住宅 工厂(4分) (2)如图所示(4分) (3)商贸区(0--2.5Km) 住宅区(2.5--4.5Km) 工业区(4.5Km以外) (3分)10..我省某校地理课外活动小组,于3月20日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纬度 图11 测量学校所在地的经度示意 图12 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示意活动过程如下: ①晴天,在平坦的地面垂直竖立标竿,并测量日标杆在地上部分的长度(设为b)②以标杆所插点(图中O点)为圆心,于上午9时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略短于当时杆影长的半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