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跑统筹城乡发展的先锋党委.doc
6页领跑统筹城乡发展的先锋党委——郫县安德镇党委先进事迹安德镇位于郫县西部,地处成都平原与阿坝藏区交界处,辖11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总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4.5万,镇党委下设27个党支部,党员1414名2006年荣获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连续5年位列成都市14个统筹城乡优先发展重点镇第一名近年来,安德镇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争创“五个好”为新动力,围绕省委“两个加快”、市委统筹城乡、“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和县委工作部署,创新实践“统筹城乡、三化联动”发展路径,从名不见经传的纯农业小镇蜕变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排头兵,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科学化,城镇面积由原来的0.8平方公里扩大到4.8平方公里,扩大了6倍;建成2.2平方公里的川菜产业园区,引进品牌企业81家,工业集中度达76%惠民富民、持续增收的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0.8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三翻;税收由2004年不足50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增长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94元,增长近3倍抓基层打基础的长效机制更加健全,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1个,新建“两新”党支部9个;党员群众首创新农村康乐文化活动品牌,区域化党建辐射周边,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这场国家级“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安德镇党委筑牢基础管长远,克难攻坚谋发展,真正发挥出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先进性作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之路贾庆林、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安德镇视察,北京、江苏、河北、安徽、浙江、重庆等省市党政考察团前来学习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夯实基层堡垒,学习实干强班子安德镇党委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持之以恒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镇党委书记善于学习调研,善于统筹兼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集中精力抓要事、攻难事、成大事,以身作则带班子多年以来,镇党委班子一直坚持每周一次集中学习制度,副县长、镇党委书记高建伦率先带头在干中学,在学中思,第一次把统筹城乡实践经验转化为现场教学案例,并担任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党校客座教授,让一线战场成为培训干部的实践课堂几经磨砺,安德镇镇村干部争当统筹城乡发展的“明白人”和“操盘手”,担当起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角学习实践成为解放思想的“金钥匙”,镇党委一班人学以致用,破难攻坚,向专家和先进发达地区借智借力,打开了安德镇经济基础薄弱、项目资金缺乏等瓶颈,2005年,独辟蹊径提出“三化联动”的特色发展思路,真正起到了引领发展的“火车头”作用。
倡导苦干实干之风,镇党委班子公开承诺“要干就干好,干不好就让位”,脚踏实地抓发展,不唱高调、不换调子,党员群众称之为“务实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拆迁安置等重大事项、民生工程“听证”制度,增强了科学决策、加快发展的民意基础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责任导向,把“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做实做细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建联席会,在成都市范围内,第一个把镇党委书记、村(社区)书记双向述职会场摆到广场上,还主动邀请党代表等党员群众现场点评,实现了“阳光党务”公开化为夯实基层基础,安德镇党委倡导“眼睛向下看”的工作导向换届选举中,面向全域成都公推直选优秀支部书记,吸引12名经营管理人才回乡当“村官”,支部书记队伍逐步走向年轻化、职业化多年来,镇党委舍得花钱抓党建,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村级活动中心,村级活动场所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村村建起文化广场,超过了“一定三有”和“三有一化”标准勇于拓宽大学生“村官”发展出路,换届选举中创新推出“定岗参选”的新举措,7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社工专干有效填补“两新”党建工作空白,单建、联建企业党支部8个,村企结对共建提升了区域化党建水平。
积极搭建先进性平台,在急难险重时刻彰显党员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特别是在“5.12”地震发生后,安德镇紧邻汶川灾区,镇党委第一时间组建5支党员应急处突队、26辆机械快速赶赴都江堰聚源中学、汶川县映秀镇等重灾区施救,3名党委成员连续作战42小时,村(社区)帮助安置受灾群众1000多人次,担当起抗震救灾的“急先锋”在去年成都市8.18抗洪抢险工作中,5支党员应急处突队迅速集结,安全转移群众300余人,又一次体现了先锋本色 “三化联动”兴三农,统筹城乡创佳绩“宁可当闯将,也不作庸官”,安德镇党委立下了铿锵誓言面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国家级“大考”,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特色之路,安德镇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抄袭”,唯有创新实践、敢闯敢干,才能生动演绎出“三化联动”的鲜活样本早在2004年,安德镇以“三个集中”和“三化联动”为引领,做大做强“一镇一主业”抓住“郫县豆瓣”特色历史品牌优势,坚持错位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川菜原辅料、调味品主导特色产业,川菜产业园区筑巢引凤,吸引资金37亿元2007年以来,安德镇借助川菜产业园区辐射之势,现代农业产业异军突起,先后建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珍稀食用菌合作社”等专合组织,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家,带动土地规模经营15402亩,实现亩均产值12000元,走出了豆瓣产业“一业独大”的困境,带动周边乡镇3.2万亩蔬菜规模种植。
生产的组织化提升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形成以三次产业共同带动城乡居民就业的新机制,就地转移劳动力一万多人,同步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转变2008年以来,面对危机困境和城乡基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新变化,安德镇险些遇到“绊脚石”之所以稳住阵脚,是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崭新定位助推了安德镇发展转型镇党委审时夺势,抢抓成灌快铁穿境而过等灾后重建机遇,先行配套完善水电气路等城镇基础设施,同步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建成新型社区9个,新吸纳城镇人口1.6万人,形成以天府商贸城为核心的民族贸易集散地,成为成灌快铁沿线宜居宜业最有吸引力的田园新城,新型城镇化再一次带动安德镇走向腾飞 创先争优添动力,社会建设惠民生改革发展无穷尽安德镇创新实践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综合整治、基层治理机制、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为重点的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激发基层活力2008年,率先启动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建设,民主选举村民议事会,实现了村(社区)党组织领导、议事会民主决策、村(居)委会执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新型村级治理格局运用基层民主治理成果,管好用好每个村20万元村级公共服务专项资金,3年来修建村级道路22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沟渠、河道等基础设施,增强了统筹城乡发展后劲。
勇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首创“农民论坛”、“坝坝讲堂”,党员干部在与党员群众“摆龙门阵”中化解沟通、汇集民意,已开展“农民论坛”、“坝坝讲堂”57场次,党员群众参与面达70%形成了下基层、话基础、听民意、解民忧的长效机制,先行做到谋划思路向群众问计,改进发展措施和群众商议,增强了镇党委的亲和力和凝聚力通过问计于民,安德镇兴起了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热潮,主动消除城镇化后“新二元结构”活动中,善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创新推进村(社区)文化治理,培育出新农村康乐协会等群众服务组织,自编自演乡土文体节目,举办“康乐农家”等文体活动,填补了乡村文化治理的空白白天进工厂,晚上到广场”,安德镇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5年来,由于从源头上理顺了群众情绪,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安德镇改革发展中沉淀的一些矛盾纠纷迅速化解,民生指数直线上升如今,安德镇基本上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城乡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0年,已实现城乡居民就业一万余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78%和100%;兴建起四川第一个镇级农民活水公园,建成标准化的村(社区)卫生站,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和农民集中居住区户户自来水、户户通光纤的发展惠民新目标。
创先争优出特色安德镇党委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科目有特色”的思路,创新运用“坝坝讲堂”等活动载体,寓教于乐营造氛围开展了镇村书记“十堂党课进基层”,重温入党誓词、“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两问、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唱红歌等党群互动活动开展党支部、党员争创星级先锋支部和“双十佳”示范岗竞赛,激发先进性,倍增基层党建新活力勇立潮头当先锋,统筹城乡作表率,创先争优活动必将为安德镇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3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