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克莱伦《马克思传》.doc
34页前言这部传记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是第一部涵盖了马克思生活各个方面的英文版传记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该书第一版于1972 年出版,一直是西方学界研究马克思及其思想的最为重要的文献1995 年,麦克莱伦在多年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对该书重新修订并出版了第三版,第三版有两大特色:一是剖析了以往不为人注意和重视的后来发表的马克思思想文献,如马克思的几大经济学笔记;二是深入细致地刻画了马克思一生的生活、工作和理论研究经历,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和资料与以往的马克思传记过度褒扬或过度贬低马克思不同,麦克莱伦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马克思在该书中,您会看到一个相貌威严的马克思、一个思想深邃的马克思、一个性情不羁的马克思、一个平凡真实的马克思作者试图给我们展示一个人性化的马克思,而"人的思想与精神的光芒不会因为他作为物质性的人的真实性而被淹没,马克思仍然是伟大思想的奠基者" 该书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平凡真实的马克思,一种伟大的思想和一段难忘的历史一、童年时代亨利希·马克思家中有九个孩子,卡尔排行老三;最大的莫里茨·大卫 4 岁时夭折了,当时马克思已经出生,因此卡尔成了家中的长子。
他有一个姐姐,索菲娅他孩童时期,似乎对姐姐特别依恋索菲娅后来嫁给了一位律师,住在荷兰的马斯特利赫特马克思的两个弟弟都早早地死于肺结核,他的两个妹妹也是这样剩下的两个妹妹,路易莎和荷兰人犹塔结了婚,移居到开普敦;另一个妹妹埃米莉嫁给了一位工程师,住在特利尔关于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其中大部分来自他的这些姐妹们她们告诉外甥女爱琳娜,马克思早先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利尔的马库斯山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 ,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马克思极有可能一直到 12 岁都是在家中受教育接下来的五年(1830-1835 )里在特利尔读中学,这所学校原先是耶稣会学校,后来定名为弗里德里希威廉中学马克思在这里受到了典型而纯粹的人道主义的教育在马克思的同学伙伴中,五分之四是天主教徒,大部分出身于中下阶层,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子弟据说卡尔的"同学伙伴对他既爱又怕,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他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
在后来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他轻蔑地谈到: "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天主教的) ,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马克思在学校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虽然他打算发展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伙伴的友情,这就是埃德加尔·冯·威斯特华伦,他未来的妻弟埃德加尔的姐姐燕妮把他描述为"我孩童时期和青年时期的偶像"学生的成绩并不好,他们中有一半通不过最后的考试马克思的智力虽不是十分突出,但也在一般以上在班里的 32 名学生中,他大约排第八名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之一,当时班里平均年龄大约是 20 岁学校非常重视语言学,马克思的拉丁和希腊诗文好,宗教课程令人满意,法语和数学是弱项,奇怪的是他的历史最糟糕存下来马克思最早的手写材料是他为德国学校毕业考试而写的三篇文章拉丁语作文是关于奥古斯都元首的,意义不大但是,关于宗教的一篇作文和一篇德语作文却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这两篇文章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洋溢着要通过一种方式把人的个性完全发展出来的热情,即规避权力和荣誉、用自我牺牲的精神来为人类整体谋福利宗教作文的题目是《根据约翰福音第 15 章第 1 至 14节论信徒和基督的一致,这种一致的原因和实质,它的绝对必要及其影响》 。
马克思由阐述历史开始:"这个人类的伟大教师",向我们表明了从古代以来,人的本性一直是在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道德水平"由此可见,各民族的历史告诉我们同基督一致的必要性但是,在我们研究各个人的历史,人的本性的时候,我们虽然也看到他心中有神性的火花、好善的热情、求知的欲望、对真理的渴望" 虽然罪恶的引诱会吞没这些自然的本性,但是信徒与基督的一致能够克服这些罪恶的引诱,并提供一种 "快乐,这种快乐是一个伊壁鸠鲁主义者在其肤浅的哲学中,一个比较深刻的思想家在未被发现的知识奥秘中想要找到而没有找到的,只有和基督并且通过基督而和上帝结合在一起的天真无邪的孩童心灵,才能体会得到它,并且它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崇高"这篇作文包含着相当多的悲情和愉快的虔诚,但是基本上还有一种理性的架构,说明了基督教的出现为何对人类全面的道德发展是必需的马克思有一种异常遥远和毫无色彩的自然神论上帝观念,类似于他父亲和约瑟夫·居佩尔牧师的观念,后者在学校讲了宗教的教育指导作用,在 1834 年 3 月给马克思施行了坚信礼居佩尔还掌管着特利尔的一个小型新教教区,是亨利希·马克思的朋友他对伦理问题尤其感兴趣,对宗教的态度受康德的强烈影响,认为要达到"真正的人" ,教育是最好的途径。
居佩尔把自己的教学建立在基督这个人和《圣经》的基础之上,他受到理性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规避任何宗派主义马克思的文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老师的看法,这位老师称赞了这篇文章,虽然他也公正地评价说"一致的实质并不明确,一致的原因也只是从 一个方面谈到"二、学生时代1835 年 10 月,马克思刚过 17 岁不久,离开家庭去读大学当时他全家出动,清晨四点钟起床,到汽船码头送他船航行了 16 个小时,经摩塞尔到科布伦茨;第二天在那里换乘一艘船顺由莱茵河到波恩;第三天他注了册,成为波恩大学的一名法律系学生马克思由冯·威斯特华伦激发的对浪漫主义的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家庭和原来学校的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精神--随着在波恩的一年而增加了波恩城市本身并不比特利尔大多少,但是这所有 700 名学生的大学却是莱茵地区的思想中心,那里的主流思想是彻底的浪漫主义,最受欢迎的讲座(马克思参加了)是年长的奥·威·施勒格尔所做的有关哲学和文学方面的一般而言,几乎不谈论政治:这所大学和德国其他大多数大学一样,经历了 19 世纪 30 年代的自由言说和反政府运动浪潮,但这已经完全被镇压了马克思第一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学习,报名选了九门课程,后来依父亲的建议减到六门:其中三门是文学课程。
他第一个学期末报告说他怀着热情专注地完成了所有的六门功课但是,第二个学期由于过度劳累,在 1836 年初就生病了,他把课程减到四门,花在正规学习上的时间大大减少了父亲一直抱怨儿子没能和家里保持联系,把在校学习的情况告诉家人:他离开家人到波恩三个星期没有一点消息,后来三个月中只给家里写过两封短信他花钱一直超过家庭的支付能力--这是他一生的特点第一学期,马克思与来自特利尔的颇受尊敬的学哲学的校友(早他一年入学)同室,成为 30 名特利尔同乡会会员之一,并且很快成为五名领导者之一该会的活动主要是喝酒马克思完全进入了这种生活,以至因为"喝酒的吵闹声扰乱了夜间的平静"而被学校关禁闭,虽然只有 24 个小时学校的"监禁室" 远不那么令人难受,因为被监禁者的朋友有权去看望他,和他一起喝酒、打扑克,帮他消磨时间1836 年,来自特利尔的学生和波路西亚可普学生会普鲁士年轻的贵族学生之间在校园里发生了争执后来一度发展为公开的打斗1836 年8 月,马克思在一次决斗中左眼上方受了伤他还由于"在科伦携带被禁止武器",被批评并被告到学校领导那里,但事件的调查不了了之不再喝酒和决斗之后,马克思大部分时间用来创作诗歌,并参加了一个志同道合者的俱乐部。
该俱乐部很可能有些政治色彩:卡尔·格律恩,未来"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奠基者,是其会员之一;俱乐部处在警察的监视之下,并且与同样被怀疑的其他大学诗歌俱乐部有着联系在马克思给家人为数不多的信中,他习惯附上自己的、却令他的父亲无法理解的作品当儿子要出版费用时,他警告儿子:虽然你的诗歌"天分着实使我感到高兴,对它我寄予很多期望,但是,如果看到你成了一个平庸的诗人,我会感到伤心的"学年结束前,亨利希·马克思认为在波恩一年已经待够,他的儿子应该转到柏林大学但在马克思出发去柏林前,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在波恩的胡闹刚结束",亨利希·马克思 1836 年暑假给他写信:"你的债务--说真的,数目可不小--刚偿清,那爱的折磨立刻又令我们震惊地开始了"1836年 10 月,马克思离开特利尔前往柏林三、马克思的爱情燕妮和卡尔最早在孩童时候就一直是朋友燕妮有着深褐色的头发,深蓝色的眼睛,在特利尔备受注目,甚至被选为舞会女王年轻的马克思--把自己描写为"一个真正热烈的罗兰"--是一个不懈的追求者:在马克思离开特利尔去波恩前,他们之间默契相许, 1836 年夏天,这种默契变成了正式婚约从当时的风俗来看,这种婚约极度不寻常:马克思只有 18 岁,燕妮大他 4 岁,而且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有些悬殊。
开始时只有马克思的父母和他的姐姐索菲娅(这对恋人的牵线人)知道这个秘密燕妮的父亲 1837 年 3 月同意了这件婚事马克思的父母(至少在开始时)并不很热衷于这种结合;他们与燕妮的家庭也一直有着"数年来不必要的和令人心累的冲突" 1836 年 10 月马克思离开特利尔前往柏林,追求燕妮(如果还是半秘密状态的话)的成功强化了他对浪漫主义和诗歌的兴趣他在波恩和 1836 年秋天写的诗歌没有保留下来后来写的编为三本诗集:《爱之书(第一部) 》 、 《爱之书(第二部) 》和《歌之书》 这三本诗集都是献给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的据索菲娅·马克思记述,燕妮·冯·威斯特华伦收到诗集"掉下了悲喜交加的眼泪",她终生都细心地保存着诗集马克思的榜样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诗歌包括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除政治上反进步和民族主义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题诗歌充满了悲剧的爱情,把人类命运说成神秘力量的玩物有着远离社会的、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常见的主观主义和强烈的自我欣赏因此,对燕妮的爱情:"面对着整个奸诈的世界,我会毫不留情地把战挑,让世界这庞然大物塌倒,它自身扑灭不了这火苗那时我就会象上帝一样,在这宇宙的废墟上漫步;我的每一句话都是行动,我是尘世生活的造物主。
"马克思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强烈爱好无疑由于和燕妮关系的紧张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在燕妮父母还不知道他们订婚期间,燕妮从根本上就拒绝与她的未婚夫通信"我已得到你的燕妮的无限信任" ,亨利希·马克思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但是这个善良的、招人喜欢的姑娘一直在受痛苦的折磨她生怕会对你不利,会使你过分劳累,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使她感到苦恼的是,她的父母什么也不知道,或者象我认为的那样,什么也不想知道她自己也无法解释,她自认为是一个满有理智的人,怎么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建议儿子附一封给燕妮的信,应当"充满温情和纯真的爱情……但信中也应当明白述说你们的关系",信中一定"不要充满诗人的幻想" 最后马克思终于决定应该给男爵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打算;同时给自己的家留了一周时间用来观察男爵收到这封信的反应,以使他的父亲尽力保证婚约被顺利接受燕妮本人甚至在她父亲同意了婚约之后,还异常忧虑,她已过了她那一阶级的大多数女孩子结婚的年龄燕妮解释了她的心理:"唉,卡尔,我的悲哀在于,那种会使任何一个别的姑娘狂喜的东西、即你的美丽、感人而炽热的激情、你的娓娓动听的爱情词句、你的富有幻想力的动人心弦的作品--所有这一切,只能使我害怕,而且,往往使我感到绝望。
我越是沉湎于幸福,那么,一旦你那火热的爱情消失了,你变得冷漠而矜持时,我的命运就会越可怕……正因为这样,卡尔,你的爱情并没有从我身上得到它实际要得到的东西:对它十分感激,完全为它所迷恋所以,我常常提醒你注意一些其他的事,注意生活和现实,而不要像你所喜欢做的那样整个地沉浸、陶醉在爱的世界里,耗费你的全部精力,忘却其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