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剖析报告.doc
45页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剖析报告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二O一六年八月各工作组要指定一名人员承担信息报送工作,负责搜集和整理本组及相关成员单位的各类信息,经组长审核把关后及时报综合组,每周至少报送一条工程进展信息,每季度报送工作总结2目录第一部分 专业概况 1第二部分 专业自我剖析 11.专业定位与校企合作 11.1专业设置与定位 1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52.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52.2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72.3课程体系构建 93.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 213.1教学内容改革 213.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233.3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 25 3.4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254.实践教学 294.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294.2顶岗实习 324.3实践教学条件 324.4职业资格证书获取 335.专业教学团队 335.1教学团队结构 335.2教学团队建设 345.3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 366.教育思想转变与教学管理 366.1教育思想转变 366.2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377.人才培养质量 387.1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 387.2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397.3学生满意度 408.专业特色与创新 408.1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40第三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41第四部分 整改思路及措施 41 2第一部分 专业概况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根据川,滇、黔、渝等人才市场的紧迫需求,于2014年开办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现有在校生112人本专业现有校内专业教师11人,双师素质7人,具有企业兼职教师3人现建有校内实训室为10多个,现有校外实训基地8个,能满足顶岗实习要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经过几年来的建设,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主动适应,整体优化”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改革、专业特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二部分 专业自我剖析1.专业定位与校企合作1.1专业设置与定位本专业主动适应泸州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与行业企业密切结合,坚持每年进行机械技术人才需求的调查和预测,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一、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必要性1、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机械制造业蓬勃发展的需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基础性、支柱性战略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实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川,滇、黔、渝早已成为机械制造的热门行业从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机械制造业的总量较大,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体占各省工业总量的15-20%川,滇、黔、渝是机械制造业大省,随着川,滇、黔、渝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和日趋优化,川,滇、黔、渝告别以钢铁、棉纺和水泥项目为主的局面,装备制造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约占制造业增加值的近1/3。
泸州作为一个商贸物流城市,以前制造业相对薄弱,且多集中在食品、建材、纺织、电子、服装、轻工等行业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2020年,大批机械制造企业落户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逐步形成了以工程机械、五金工具、普通机床及数控机床、农业机械等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 机械制造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及技术、管理人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具有稳定而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2、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机械制造市场的需要虽然中国劳动力数量庞大,但其整体素质和劳动效率还有待提高,泸州作为一个人口大市,有400多万人口,200万左右农村劳动力,劳动力的培训及转移任重道远目前,机械类技术人才缺口较大,是人才需求排行榜前十位中唯一供小于求的岗位但是,我市的机械制造类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培养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人员总体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本市机械制造行业的迫切需求二是整体素质偏低,据统计,在技术人员中,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占大多数,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少数,还有部分职工基本上未受过专业技术训练三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表现为设计型人才过剩、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不能胜任现场工艺技术实施和技术管理工作、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极其缺乏。
二、专业定位本专业立足泸州,依托川,滇、黔、渝,辐射区域产业延伸地区,主要面向装备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机械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机械产品设计、加工、检验,机械设备调试与维修能力,能够胜任机械设备操作、机械产品设计与工艺编制、机械产品装配与调试、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一、根据学校专业总体发展规划制订科学可行的本专业建设规划,建设目标明确 (一)总体目标积极探索与实践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着力推进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建立符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际需要的素质、技能、知识体系,并通过核心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完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走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之路,全面提高专业整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对专业群及学院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成为泸州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行业及相关产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二)具体目标通过建设,形成具有学院和本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获证率100%;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4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其中1-2门按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建设,教师团队达到11人,专兼职比例适中。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专业带头人1-2人和骨干教师2-4人,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3人;加强校内外实训中心建设,将此打造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二、能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在2014年、2015年全院教学能力技能大赛和说专业说课比赛中得到了优异的成绩,在全校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对于机械工程系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院财政支持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本系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起到了保障作用总之,随着本专业建设的日臻完善,对本系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等起到了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带动专业群的发展;对泸州市周边高等专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发展也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1.3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的体制与途径加强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以区域制造装备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本专业与重庆富川机电有限公司,重庆宗申吕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泸州国邦机械有限公司、四川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成立了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及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制订与考核和就业等方面与行业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
校企合作洽谈会如下图:校企合作洽谈会 1、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即共同调研、开发、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评价标准,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每年在制订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都要深入企业行业调研,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使人才培养贴合岗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2、课程与教材建设合作:即共同调研、开发理论与实践课程及教材,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实践课程教材、现代化教学课件,共同建立课程标准、考核标准、评价标准等2015年,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召开了实践专业访谈会,与企业专家共同确定了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深化了教学改革,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紧紧抓住实验、实训、实习关键环节,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模式,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这些工作的推进,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在《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课程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项目,制定相应的任务和目标,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现“教、学、做”一体。
3、教学团队建设合作:即建立由行业、企业和学校专家、教师组成专业教学团队,建立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近几年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先后聘请企业兼职教师3人,优化了师资结构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建立“厂中校”,与企业合作育人:即根据专业的特点和校企双方的实际,按照“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分别在学校、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使之成为“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为学校、企业和社会服务目前,学院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研讨和管理;同时在校外建立了8个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积极推进工学交替,校外顶岗实两年先后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参观、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有效对接,如2015年暑假组织14级机械设计与制造19名学生到重庆富川机电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2个月,效果显著,如在该单位组织的机械加工测试中,成绩前10名学生中我院学生占据了4名,企业给予很高的评价2015年10月组织13级机械学生到重庆宗申吕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顶岗实习2个月2016年暑假组织14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到泸州国邦机械有限公司顶岗实习60天,通过实习,学生熟悉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其中大部分学生被企业的人文关怀。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2.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一、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向装备制造业及其相关行业,具有从事机械设备操作、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械产品组装、调试等岗位能力的高素质技能性专门人才二、毕业生质量标准(一)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1、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与团队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宽容心,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强,有自信心、成功欲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生活情操与美的心灵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2、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机械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能力;具有较熟练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较强的机械产品装配和维护维修能力;具有机械设备的调试、维修和技术支持能力;具有熟练进行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的能力;具有熟练进行机械产品工艺规程的编制能力;具有进行机械产品商务代表及售后维修能力;核心能力:具有机械设备与产品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管理和售后技术服务能力;3、方法能力具有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具有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 具有全局思维与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