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医学复习资料:药理.pdf

201页
  • 卖家[上传人]:奇异
  • 文档编号:539325234
  • 上传时间:2024-06-1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1.99MB
  • / 20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药 理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甲状腺激素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可引起甲亢或甲减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第一节-甲状腺激素(T h y ro i d h o rm o n e s)构效关系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贮存、分泌与调节1、碘的摄取2、碘的活化(活性碘)和酪氨酸碘化(一碘酪氨酸M I T、二碘酪氨酸D1 T),需要过氧化化物酶的催化3、耦联:形成4、T 储存于腺泡腔内胶质中(1)DI T+DI T L(2)DI T+M I T T34、释放: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T G 分解释放出4、T.,5、调节T RH f T S H 一甲状腺素合成过程甲状激素分泌的调节 体内过程血浆蛋白结合率 99%T3:作用快而强,游离量=1 0 T 4作 用 慢 而 弱,t i/s 为5 d可通过胎盘和进入乳汁 生理、药理作用1、维持正常、生长发育2、促进代谢和产热3、提高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感受性 作用机制:甲状腺激素受体(工,受体),分布于细胞膜、线粒体和核内 临床应用1、呆小病:使用甲状腺片终身治疗2、粘液性水肿:静注大量T 3,同时给予氢化可的松,清醒后改用甲状腺片3、单纯性甲状腺肿(1)缺碘者需要补碘(2)未明病因者服用甲状腺激素4、T s 抑制实验 不良反应(1)过量可有甲亢表现(2)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用。

      受体阻断药对抗第二节一一抗甲状腺药 一、硫胭类(t h i o u re a s)1、硫氧喀咤类:如甲硫氧喀咤(m e t h l t h y i o u ra c i l)、丙硫氧喀咤(p ro p y l t h i o u ra c i l)2、咪喋类:他巴喋(t a p a z o l e)、卡比马喋(c a rbi m az o l e)药理作用及机制1、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作为过氧化物酶的底物影响酪氨酸的碘化和耦联,对已合成的激素无效,起效慢2、抑制外周组织的T,转变为3、免疫抑制作用:减少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的生成硫服类作用机制 体内过程1、硫氧口密咤类:作用快、短;甲亢危象首选2、甲疏咪噗:作用慢、持久;t i”为4.7 h3、卡比马嗖:转化为甲疏咪嚏后起作用临床应用 甲亢的内科治疗:适用于轻症和不宜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者 甲状腺手术前准备:为减少手术病人在麻醉和手术后的合并症及甲状腺危象,在术前服用硫胭类药物,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由于用硫胭类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可反馈性增加垂体T S H 的分泌,进而引起腺体代偿性增生,腺体增大、充血,不利于手术进行 甲状腺危象的治疗:大剂量碘剂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并用硫服喀咤阻止甲状腺激素合成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1、过敏反应2、消化道反应3、粒细胞缺乏症4、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减退 二、碘及碘化物 复方碘溶液(l i g u o r i o d i n e Co)(卢戈液L u g o U s s o l u t i o n)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不同剂量的碘对甲状腺产生不同作用。

      1、小剂量碘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预防单纯性甲状腺肿2、大剂量碘有抗甲状腺作用(1)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抑制甲状腺球蛋白水解酶,阻碍丁3、T,水解释放(抑制谷胱甘肽还原酶,减少还原型谷胱甘肽)(2)对抗T S H 作用,使甲状腺缩小,血管分布减少,变硬,坚实,有利于手术(3)可明显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碘及碘化物作用机制碘及碘化物作用机制 大剂量碘临床应用1、甲亢的手术前准备2、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不良反应1、一般反应2、过敏反应3、诱发甲状腺功能紊乱 三、放射性碘(r ad i o i o d i n e)药理作用:I 被甲状腺摄取,浓集于甲状腺,衰变时放出支射线及中量云射线,a射线射程短,仅2 m m,电离辐射仅限于局部,不影响临近组织,使大部分甲状腺滤泡上皮破坏,减少甲状腺激素的生成,a射线射程远,可在体外测得,用于甲状腺机能检查临床应用1、甲亢(1)不适于内科治疗的3 5 岁以上患者(2)对抗甲状腺药无效,过敏或停药后复发者(3)甲状腺次全切除后复发者(4)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严重肝肾疾病不适合手术者(5)甲亢伴明显突眼者2、甲状腺功能检查 不良反应:甲状腺功能低下 四、A 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1 ,改善甲亢所致的心脏交感神经功能增强的表现2、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临床应用:甲亢患者、甲状腺危象、甲状腺手术前等第三节一一促甲状腺素与促甲状腺释放激素的临床应用1、T S H实验2、提高甲状腺及其癌转移病灶的摄碘率3、T R H兴奋实验三十七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糖尿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引起糖代谢紊乱,继发脂肪代谢障碍,水、电解质丢失,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 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病因与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环境等因素的改变有关糖尿病 分类 1 型(i n s u l i n-d e p e n d e n t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ID D M)自 身 免 疫 性 疾 病-B 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缺乏 2 型(n o n-i n s u l i n-d e p e n d e n t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N ID D M)B 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相对缺乏、胰岛素抵抗(IN R)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1 型:胰岛素 2 型:控制饮食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1、胰岛素增敏剂 2、磺酰眼类 3、双朋 类 4、a-葡萄糖甘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伏格列糖 5、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苯甲酸类衍生物第一节胰岛素(i n s u l i n)结构: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酸性蛋白质 我国于1 9 6 5 年首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来源:1、动物胰岛素:猪、牛胰岛素2、半合成人胰岛素3、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体内过程 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故要注射给药,皮下注射吸收快 代谢迅速,但作用可维持几小时 主要在肝肾灭活谷胱甘肽转氨酶、蛋白水解酶 为延长胰岛素作用时间,用碱性蛋白质与之结合,再加入微量锌使之稳定制成中、长效制剂中、长效制剂为混悬剂,不可静脉注射给药途径1 .皮下注射:胰岛素笔、胰岛素泵2 .静脉注射:急性并发症3.口服:片剂、二期临床4 .口腔吸入:干粉状胰岛素5 .肌肉途径、直肠途径 药理作用1、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促进脂肪合成,抑制其分解,减少血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减少酮体生成,而游离脂肪酸的降低又间接促进葡萄糖的跨膜转运,增加葡萄糖的利用。

      2、对糖代谢的影响:促进糖原的合成与贮存,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而降低血糖1)促进葡萄糖的跨膜转运(2)促进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增加与氧化磷酸化有关的酶的活性(3)促进糖原的合成与贮存,促进糖原转变为脂肪,提高活化型糖原合成酶浓度(4)抑制糖原的分解和异生,抑制糖原异生的关键酶,如葡萄糖-6-磷酸酶3、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4、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血流 作用机制 1、诱导第二信使生成 2、激活T P K,受体蛋白自身及胞内其他蛋白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启动磷酸化连锁反应 3、使葡萄糖载体蛋白重新分布到胞膜,加速葡萄糖转运 临床应用1、I 型糖尿病2、H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3、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如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4、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5、细胞内缺钾者,可用胰岛素与葡萄糖同时使用 常用胰岛素制剂1、速效胰岛素:溶解度高,可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2、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珠蛋白锌胰岛素3、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4、单组分胰岛素:抗原性较弱 不良反应1、低血糖症严重者:静注5 0%葡萄糖鉴别:与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2、过敏反应3、胰岛素抵抗(1)急性型并发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2)慢性型:每日用2 0 0 u I n s u l i n 无效无并发症者A、受体前异常:产生抗胰岛素抗体B、受体水平变化:受体数目减少、高胰岛素血症、肥胖、酸中毒C、受体后异常:葡萄糖转运系统及某些酶系统失常、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异常改用剂型及剂量4、脂肪萎缩第二节一口服降血糖药 一、胰岛素增敏药 包括唾嗖烷酮类:罗格列酮(r o s i g l i t az o n e)、毗格列酮(p i o g l i t az o n e)曲格列酮(t r o g l i t az o n e)环格列酮(c i g l i t az o n e)、恩格列酮(e n g l i t az o n e)等,改善B 细胞功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相关代谢紊乱,对I I 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均有显著疗效。

      药理作用1、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2、改善脂肪代谢紊乱3、对H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作用4、改善胰岛B 细胞功能 作用机制:竞争性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丫(P P A R-y),调节胰岛素反应性基因的转录 1、活化的P P A R-y 与几种核蛋白形成杂化二聚体复合物,导致脂肪细胞分化产生大量小脂肪细胞,增加了脂肪细胞总量,提高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增强胰岛素信号传递 3、降低脂肪细胞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d的表达,减轻胰岛素抵抗 4、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5、增加外周组织葡萄糖转运体I及葡萄糖转运体4等的转录和蛋白合成,增加基础葡萄糖的摄取和转运 临床应用:胰岛素抵抗、I I 型糖尿病 不良反应:嗜睡、肌肉痛、骨骼痛等 二、磺酰胭类 包括第一代磺酰H R 类(甲苯磺丁服t o l b u t a m i d e、氯磺丙f l g ch l o r p r o p a m i d e)、第二代磺酰服 类(格列本g l y b u r i d e、格列毗嗪g l i p i z i d e、格列美胭g l i m e p i r i d e 等,作用增强)、第三代磺酰)K类(格列齐特g l i cl a z i 加,既降低血糖,又改变血小板功能)体内过程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肝内代谢氯磺丙胭3 35 h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1、降血糖作用(1)刺激胰岛B 细胞释放胰岛素:磺酰胭+R 阻滞I k(A TP)阻止钾外流,细胞膜去极化 开放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胞外钙内流 胞吐及胰岛素释放(2)降低血清糖原水平(3)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2、对水排泄的影响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临床应用1、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I I 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2、尿崩症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肝损害等 药物相互作用三、双脏类 包括二甲双服、苯乙双胭 药理作用:降低糖尿病病人血糖,对正常人血糖无明显影响 作用机制: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降低葡萄糖在肠的吸收和糖原异生,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 不良反应:乳酸性酸血症、酮血症等 四、其他类 阿卡波糖:在小肠上皮竞争糖背水解酶,减慢糖类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瑞格列奈:促进胰岛素分泌,可以模仿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三十八抗菌药物概论细菌:大小约一至数微米,呈球形、杆形、弧形、螺旋形或长丝形有的具有芽抱、鞭毛或荚膜除部分自氧细菌外,多营腐生或寄生生活螺旋体:一类介于细菌与原生动物之间的微生物呈螺旋状,包括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等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鉴别细菌时,用龙胆紫初染,加碘液处理,再以酒精脱色,最后用稀酚红复染凡染后菌体呈紫色的,称“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梭菌等;菌体呈红色或土黄色的,称“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体积微小,有一定形状,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活细胞中增殖,并表现为遗传、变异、共生、干扰等生物现象的感染体多数只在电子显微镜下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