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心理学复习知识要点.docx
17页临床心理学复习知识要点精神分析的根本理论根底〔强调“顿悟〞〕1、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有原因的;2、人类的行为是由与本能相关的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力量来自无意识;3、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可以将无意识的力量提升到意识水平进展控制;4、个体自我了解的增加可以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反之,会使个体更容易受到 无意识利郎的控制根本观点: 个体的开展过程中,个体的本能驱力、现实限制和社会规那么将不可防止的产生 冲突,由于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要,本我的目标就会使个体产生极大的焦虑,它 植根于潜意识之中,为了抑制这些情绪上的不快,个体开展了意识之外的防御机 制〔本我采用的防御机制需要消耗更多的力量,而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能量是一个 封闭的系统,此消彼长那么自我、超我所需的能量就减少了,也就能减少情绪 上的不快〕快速眼动睡眠易产生梦,梦有视觉图像的参与 梦的形成:〔1〕生活经历的再次重现或日常生活的残迹〔2〕躯体内外各种刺激的影响; 〔3〕对被压抑的本能愿望梦的分析的步骤:〔1〕了解来访者的根本情况 〔2〕询问来访者的目的和要求 梦的分析的方法:〔1〕象征法分析 〔2〕联想推理分析法〔3〕性格提示法 〔4〕综合分析法 〔5〕析字分析法 梦的作用:〔1〕身体安康状态的预警作用; 〔2〕对思维、感情、意志行为的调节作用;〔3〕性格提示作用。
催眠的层次: 浅催眠:肌肉放松、嗜睡、眼睛睁不开、观念运动 中度睡眠:感知觉变化、记忆缺失、痛觉丧失 深度睡眠:全身完全麻木、梦游等催眠的精华:暗示〔整个催眠是解决“是〞的反响倾向〕催眠的方法:凝视法、抚摩法〔离体触摸〕、深呼吸法、旋眼睛〔转动眼睛进入 催眠〕、耀眼睛法、其他方法〔四眼相对、注视鼻梁法、紧张--放松交替法〕 关键:集中注意、放松、疲劳最根本的:言语诱导完毕催眠的方法:告之完毕催眠、倒计时催眠适应症:神经衰弱、各种神经症、神经性障碍、心理性疾病、心身疾病、胃 病、月经不调、各种不良行为等〔心血管疾病不适宜催眠〕 假设催眠过程中途因刺激过强,被催眠者清醒后应再度导入催眠的步骤:〔1〕谈话,了解根本情况; 〔2〕催眠感受性的测试;〔3〕催眠浅的暗示; 〔4〕导入〔5〕加深 〔6〕治疗 〔7〕唤醒 〔8〕解释与指导 催眠与睡眠:呼吸变慢,处于催眠状态,催眠是生理作用 呼吸更深,打鼾,处于睡眠状态,睡眠是精神作用认知领悟疗法一、理论1、病症的根源在于儿童期受到的精神创伤,这些精神创伤引起的恐惧在脑 内留下痕迹,在成年期遇到挫折时,就会再现出来影响人的心理,以致用儿童的 态度去对待成人看来不值得恐惧的事物。
2、病症表现:带有幼稚性,具有不成熟的儿童式的心理表现二、治疗原理1、在治疗中,应用较多的时间引导病人分析、讨论病症的性质,说明其幼稚性 与成人的身份不相称的;2、工作重心在意识层次,向病人指出其病症是幼年行为的表现,是在用儿童的 方式解决和处理成人遇到的问题,并要求病人对此到达领悟;3、解决两方面的具体问题: 〔1〕一般性问题:实际年龄、生理年龄、智力年龄、情绪年龄中情绪年龄与其 他几者开展不符,显得稍有滞后〔2〕解决病人的具体问题三、领悟的本质1、治疗的目的是要消除病人病症,而消除病症需要病人对治疗者的解释进展领 悟2、病人的领悟是在治疗者引导下到达的,因此疗效的取得不在于解释幼年的精 神创伤,而在于病人对治疗师的信任,这就是领悟的本质3、作业:〔1〕治疗之后的体会 〔2〕暗中调查其他成年人是怎么对待自己所面 临的同样的问题4、强调:一定要下定决心不做儿童心理的奴隶,这样病症才会有好转的可能性5、适应症:强迫症、恐惧症、某些类型的性变态四、治疗步骤: 〔1〕直接面谈方式 时间 60—90 分钟,疗程不固定,间隔时间不固定,每次 会谈后都要求病人对治疗师解释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病情的体会提出问题;〔2〕初次会谈。
让病人和家属表达创伤开展的历史,病症的具体躯体表现并进 展精神检查,以确定是否适合进展心理治疗,如时间允许,那么简单向病人解释 病态是儿童的心理表现;〔3〕以后的会谈 可询问病人的生活史和容易会议起来的有关经历,但不要深 挖过去;〔4〕引导病人冰河他们仪器分析病态的性质; 〔5〕当病人对上述解释和分析有了初步认识和体会之后再进一步的解释疾病的 根源在于过去,甚至在幼年期认知疗法1、 20世纪60年代初由AT.贝克创立2、 不同的形式:埃丽斯的理性情绪疗法;梅钦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拉扎鲁斯 的多模式疗法3、适应症:重性抑郁症、广泛焦虑障碍、惊慌障碍、社交恐惧、物质滥用、进 食障碍、配偶问题、住院抑郁患者4、理论假设:人的情感和行为受其对事情的认知的影响,这种情感取决于人们 自身构筑的情景歪曲的或功能障碍的认知是影响患者情绪和行为障碍产生的原 因,现实评价和矫正这种认知能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持久的改善5、根本目标:改变思维的偏差和歪曲,从而使个体的心理功能更有效6、根本原理:〔1〕以认知期间患者曾开展的系统形式和问题为根底;〔2〕要求有正确的治疗联盟;〔3〕重点在于合作和积极参与;〔4〕认知疗法是确定目标、关注问题;〔5〕首要的重点是现在;〔6〕具有教育意义,目的在于教会患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而且强调复发;〔7〕治疗有时间限制,绝大多数较为坦率的焦虑症患者和抑郁症患者需要 4—14 次治疗;〔8〕具有构造性;〔9〕认知疗法教会患者识别、评价自己功能不良的想法和信念,并对此作出反 响;〔10〕用不同的技法改变思维、情绪和行为。
7、步骤:情景—-理解自动化想法---影响情绪行为---找两方面的证据〔正反两面〕 ---改变想法---情绪如何影响行为8、认知概念化〔1〕自动思维:个体思想中涌现的现实的词或想象,是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 并可能被认为是认知中最表浅的认知; 一些自动思维:非此即彼、灾难化、贴标签、最大化\最小化、精神过滤、度人 之心、以偏概全、个性化、“应该〞或“必须〞概述、消极管状视力〔只看到事 物的一面〕〔2〕信念:核心信念是信念的最根本的环节,它们是整体的、结实的和被全面 概括的患者核心信念的种类:无能的核心概念、不得意的核心概念〔3〕中间概念:处于核心信念和自动思维的之间,包括态度、规那么和假设 核心信念---中心信念---自动思维〔情感、行为生理反响〕9、认知会谈的根本要素〔1〕当前概要〔包括心境评定和药物依赖检查〕 〔2〕连接前面的会谈 〔3〕日程设置 〔4〕家庭作业复习〔5〕布置新的家庭指定作业 〔6〕本次会谈的概括〔7〕针对本次会谈进展反响第一次会谈的目标:(1) 建立信任和情感协调〔2〕使患者社会化并进入认知治疗〔3〕教育患者认知其障碍、认知行为模式和治疗过程 〔4〕使患者的困难正常化并注入希望 〔5〕诱发〔必要时矫正〕患者对治疗的希望 〔6〕收集患者的困难级其他情况〔7〕应用这些资料建立一个目标清单第一次会谈的构造:(1) 设置日程 〔2〕惊醒心理检查,包括客观量表的评估 〔3〕简单复习目前的问题,获得一个当前概要 〔4〕确定问题,安排目标 〔5〕教育患者了解认知模式 〔6〕诱发患者对治疗的期望 〔7〕教患者了解有关他的障碍 〔8〕完毕会谈概要和安排家庭作业〔9〕引出反响第二次会谈的典型日程:(1) 目前状态和心境〔医疗状况〕检查 〔2〕与以前会谈的联系〔3〕日程设置〔4〕家庭作业复习〔5〕日程问题讨论,布置新的家庭作业及阶段总结6、最后概要和反响认知疗法的主要特征:〔1〕时间限制:3—4 个月 15—22 次会谈〔2〕构造:每次会谈持续一小时〔3〕会谈流程:每次会谈制定主题,以充分利用会谈时间〔4〕问题取向:治疗师和病人界定目前问题和解决方向〔5〕不回溯成长历史,处理的问题是当前的,所以不回溯病人成长史〔6〕学习理论模式:不适用心理动力的假设架构去解释病人的行为,强调行为 的原因是不适应学习的结果〔7〕科学的方法:采取实验的方法,治疗包括收集资料,形成假设,实验和评 估结果〔8〕家庭作业:病人被派做资料收集,验证假设和认知技术的练习〔9〕协同合作:治疗师和病人共同合作解决问题〔10〕苏格拉底式问话:询问一系列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在让病人能认知其内在想 法,觉察不同的解决方案〔11〕主动指导:促发对问题的定义和解决〔12〕开放:治疗的历程绝不黑箱化,它是清楚且开放的行为主义治疗1、定义:行为主义\条件反射疗法,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治疗程序 来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2、行为的特征:〔1〕人们所说所讲 〔2〕可观察、测量、记录 〔3〕有一种或几种测量尺度 〔4 对环境产生影响 〔5〕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6〕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3、行为主义治疗强调:病人的病症即异常行为或生理功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 因此可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即通过学习来消除异常行为或生理功能,建立安康的 行为来代替它们4、行为主义疗法的主要特点:〔1〕治疗目标:改变人的行为〔2〕理论根底:行为原理〔3〕更强调对当前的行为、环境及事件,而不过分追究过去具体而言有 8 个特点:〔1〕领域:个人行为 〔2〕方法:针对个人的行为而采用的,并非对病症的 类别,强调的是一系列不适应行为 〔3〕对象:行为过度或行为缺乏 〔4〕 行为治疗程序的准确描述,行为矫正技术 〔5〕通常由日常生活中的人来实施 〔6〕行为治疗强调行为改变的测量 〔7〕强调推广行为持续为原因 〔8〕 拒绝对行为潜在动力进展假设5、根本理论: 操作性条件的治疗原那么与教育有关,所注重的是反响所引起来的结果。
行为治疗的方程式:SRRC刺激〔S〕导致行为反响(R),当这一过程一再重复〔R〕, 反响的结果就会得到强化〔C〕6、根本原那么:〔1〕进度适当:根据年龄、配合学习的能力,从易到难 〔2〕奖罚适当:新行为是否得到维持,取决于该新行为在形成时有无得到适当 的奖赏和惩罚〔3〕训练目标适当:治疗师通过对临床问题的观察、诊断选准核心问题作为 靶病症,并围绕其建立新行为模式〔4〕鼓励并维持动机:利用患者的求助愿望,建立主动合作的工作关系7、常用技术 行为评估:行为的观察与记录,定义目标行为,准确观察并客观准确地描述构成 行为过度或行为缺乏的具体内容分类:直接评估 简介评估 步骤:〔1〕定义目标行为〔不同的人看到同一行为后,并且都同意这一行为正在 发生---观察者信度〕〔2〕确定记录的细节部署〔确定好观察者、观察时间和地点〕〔3〕选择记录方法〔连续记录、成果记录、时间间隔记录、时间样本记录〕 〔4〕选择记录的工具〔纸和笔〕 常用技术之一:行为功能分析〔以分析为根底靶行为〕 程序:界定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出现的前提〔即问题行为出现的具体情景〕 --- 行为后果〔即患者希望到达的〕---寻找替代行为〔必须是适宜的行为,能引发患 者成就感和愉悦感〕---动机变量---潜在强化物---以前的干预 方法:〔1〕间接法:如访谈、问卷调查〔2〕直接观察法〔3〕实验法 常用技术之二:放松训练 〔1〕渐进性放松〔2〕自主放松〔沉重感、温暖感、缓慢的呼吸等〕 常用技术之三: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主要是诱导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缓慢地暴露出引起焦虑 和恐惧的情景,直面这种情景,从最弱的刺激层次做起,逐渐增加强度,最后到 达消除焦虑和恐惧反响的目的。
步骤:〔1〕评估主观不适单位;〔2〕放松训练〔训练6—8 次,需要布置家庭作业,要求能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可 随意放松,到达运用自如的程度〕〔3〕设计不适层次等级表〔4〕分级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