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理性分析真实体验.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4232114
  • 上传时间:2022-04-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理性分析真实体验一、辩证地理解“从自我出发”演员创作人物的基本任务是刻画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而斯坦尼斯拉 夫斯基在主张性格化创作的同时又提出了 “从自我出发”这一观点斯氏 之所以认为创作人物应当“从自我出发”正是源自他所坚持的创作原则一 一“体验角色”斯氏自称“体验派”,他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应当冇真实的 体验,反对表演上的虚伪做作在谈到“从自我出发”时,斯坦尼斯拉夫 斯基说:“在舞台上,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你自己随时要以人一一演员 的名义來动作离开自己绝对不行如果抛弃自我,那就等于失去基础, 这是最可怕的在舞台失掉自我,体验马上就停止,做作马上就开始/从 斯氏的这段话来看,他提出的“从自我出发”就是演员让自己置身于角色 所处的规定情境中,而且以演员自己的名义在规定情境中行动,也可以用 人们常说的“设身处地”来概括,实际上就是在要求演员从本人的内在需 求出发去行动斯氏的这一主张是为了反对那些在舞台上虚假、造作的表 演方式,是针対演员如何在舞台上塑造出真实的、有些有肉的人物形象一 一这i现实主义表演艺术的中心任务提出来的,它是为了达到真实体验的 技术方法的一个起点,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是指从演员本人的条件出 发。

      实际上,在戏剧理论界,对斯氏的“从自我出发”这个提法一直是有争议的,因为斯氏始终强调的是:“必须经常从本人出发,而不是从角色 出发去生活,从角色那里所取得的只是他的规定情境罢了他认为演员 永远只能体验自己的情感,不可能去体验角色的情感,因此,有很多人认 为“从自我出发”将不利于角色性格化的创作作为演员,应当是去体验 和色的思想感情,创造如色的情绪体验,而决不能仅仅是体验自己的感情然而任何理论我们都应当辩证的去看待它,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的“从自我出发”而言,虽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 局限性,但是必须肯定的是它把演员在舞台上真实的体验作为揭示形象的 手段,因为演员创造任何角色活牛牛的情感是离不开演员本人的体验过程 的)坚持从自我出发的原则,但不要我演“我”首先我们清楚,既然是说从自我出发,那么立足点应当是在“自我”, 任何一个角色的情绪体验都是通过演员自身的体验来传达的如果在表演 时失去自我,那么“体验就会停止,做作就会开始”而丹钦科曾经说过:“从自我出发,力求自然,这在艺术中木来是件好事,但有时我们把这当 作目的本身,这就没有意思了这就是说从口我出发只是一种创作方法, 而不是目的,演员的最终任务是要在舞台上创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 象。

      因此,演员在运用“从自我出发”这个创作方法时,应当考虑的不是 “假使是我在那种情境中会怎样”,而是“假使我是如色,在那种情境中 会怎样”从自我出发”应当是从“ 口我的体验”出发,体验角色的情绪、 情感,体验的主体是“自我”,而对象是角色的情感,目的是创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决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我演“我”的概念)从人的普遍规律出发,不能泯灭了自己的天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从自我出发”,他说要“按照人的方式行动”, “诚心诚意地去动作”实际上是建立在人类冇着共同的本性这i个观点的 基础上的表演创作中的“天性”可以说是人的行为的自然、和谐规律 他说:“最完善的演员技术都不可能跟那些不可捉摸的、难以揣测的、极 其细致的天性的艺术相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如果强制了演员的 “天性”,必然要掉进表演情绪、做作、虚假过火的泥淖中去如过演员在创作时只考虑角色此时会怎样行动,片面地认为一旦带入 了自己的态度就违背了创作人物的原则了,那么他们在创作时无形之中就 会强制自己的感知能力,因此所扮演的人物永远都“活”不起来实际上, 他们应当考虑的是“如果我是角色,我将会怎样? ”而“如果我是角色” 要考虑就很多了,包括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角色的人物身份,心路丿力程, 以及人物关系等等规定情境,然后还要结合作为一个“人”所共有的本性 和感知,也可以说是人的天性,在这个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才 是符合角色的,才会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斯氏所说的“从自我出发”也可 以理解为从人的“天性”出发,在这个基础上去挖掘人物的性格特点,在 共性的基础上寻求个性,只有这样,所塑造的人物才是饱满的、真实的、 鲜活的二、正确运用“从自我出发”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于是Z认为:真听、真看、真感觉这七个字要一个 老演员一辈子都做到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实际上“从自我出发”运用在 实际的表演中就可以概括为“真听,真看,真感受”,如果很好的理解这 一点,就会发现,“从自我出发”与性格化创造并不矛盾,甚至是人物性 格化创造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从自我出发”可以理解为从“自我的体验” 出发,而不是从“体验自我”出发,创作人物时体验的永远都是人物的情 感这就耍求演员在舞台上一定耍通过真听、真看来体验人物真实的感受其次,演员应当在准确理解人物的基础上,“从自我出发”来创造角 色在创作时一定要先对人物和剧本进行详尽地分析在组织舞台行动的 时候,要通过想象“假使我是角色,该如何? ”,也就是要从自我出发、 站在角色的角度和立场去体验有些演员在创作时,把对这个人物概念化、 脸谱化的认识凌驾于“自我”的感受之上,极端的认为在扮演人物时,只 要“像”那就对了相应的,他们就会通过外部造型、形体姿态、语音腔 调等等表现方式來模仿出他们自己所认定的这个人物的状态,当然,必须 承认的是这些工作在演员塑造人物时是一定要做的,但是,这些工作一定 是建立在“真实体验”的基础上的,真正地去感受他们所扮演的人物的境 遇,真正地去体验人物的情感,也就是“从自我出发”来创造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从自我出发”是只一种创作方法,不是目的,演员要充 分吸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从自我出发”这一理论中有助于创作人物的思 想精髓如果没有很好的理解和运用这一创作方法,极有可能会走入两种 极端:一种是“我演我”的本色表演,另一种是只表演形象的“匠艺”式 的表演我们应当将前人的理论和当代戏剧表演的发展以及自己的理解结 合起来,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新一代的戏剧工作者, 我们有责任并口有义务來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注释:1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6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4卷)395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3.《外国戏剧》1979年第四期24页.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269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