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相》公开课教学设计4500字.docx
23页《蜀相》公开课教学设计4500字 《蜀相》【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②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二、过程与方法①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②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②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教学难点】诗眼题【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点拨式教学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 看对联,猜名人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我们今天来学习杜甫怀念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二、明确教学目标:欣赏诗歌的意蕴美1.【初读诗文,了解诗人】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 参考: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温故知新11.杜甫,字(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 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杜工部 )2.杜甫的诗被称为( 诗史 ) ,他被后人冠以( 诗圣 )的美称3.评价杜诗的名句 “ ( 语不惊人死不休 ) ”4.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 现实主义 )诗人5.代表诗歌( “三吏 ” )、( “ 三别 ” )6.诗作风格多样,以( 沉郁顿挫 )为主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题材探究: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呢?怀古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鉴赏要点:①? 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2、【诵读感知,觅得诗心】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感情、韵味(1)揣摩感情基调——伤感、叹惋——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听朗诵,然后学生读)(2)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寻,泪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3、【涵咏字句,品出诗味】首联:丞相祠堂何处 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问题1、:“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柏森森”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首联句意: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特写镜头,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2(颔联句意: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问题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明确:自,空)问题3、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有两层含义①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②欣喜愉悦的情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 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手法:景语含情,情景交融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频烦——多次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天下计——推崇其济世雄才 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雄才大略、生平业绩和 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正是诗人之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尾联句意: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问题4、“英雄”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
却始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4、【本诗的艺术技巧:】寓情于景 借古抒怀5、【概括主旨】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此诗很伤感,却自有一种伤感的美它的美,美在意蕴!6、【迁移训练】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C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3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7、【拓展一(炼字)——-分析诗眼意蕴的题型】(一)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字是哪一个?为什么?2、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二)答题步骤1,解释这个字2,解释这句话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3,答手法如果有技法,必需答出用了什么手法4,答思想感情结合主旨谈这句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话,含义最深的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诗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找诗眼① 山青花欲燃”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④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⑤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明确:① 山青花欲燃”,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炼动词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一种坚毅挺拔之美,浑圆之美炼形容词③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说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个“早”字炼数量词④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炼虚词⑤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在句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 词类活用课堂总结:学习诗歌一定要对诗人的思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结合多方面去理解诗4歌,深入理解其内涵,理解古人的情思,才能领会其意蕴美诗歌一定要多读,仔细品味教后反思:一堂课下来感觉还是相当成功的当然,学生们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再加上课件尽量用一些直观的图片,提一些让学生既感兴趣又能解决的问题,当堂提问效果也很不错,说明学生学习很用心整堂课内容很多,只有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才能很顺利地解决所有问题5第二篇:蜀相_教学设计 原版 6900字《蜀相》教学设计《蜀相》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对于《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的教学建议中要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教学中不要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本人认为成功的个体阅读首先得复活感性,就诗歌鉴赏而言,必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想象、情感、直觉甚至潜意识等,去感受诗人的脉动和心跳,体会诗人用了哪些意象,为什么用这些意象,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