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海才子”多妙联.pdf
2页春日春风春浩荡;龙年龙岁龙腾飞龙年如期而来,与联友说起春联,总会提及笔者家乡福建东山岛人耳熟能详的一位名扬海内外的大师——黄道周黄道周( 1585~1646 年,号“石斋” ) ,明末清初一位著名书法家、理学家、教育家,他一生著述甚丰, 书法别具一格,人称“漳浦体”,他的存世书法作品是当今收藏界不可多得的稀有之宝清代著名学者蔡世远将他“三比”古人,概括其不凡之处:“刻苦严谨的治学精神与精湛渊博的学问可比邵雍;忠贞为国,直言敢谏可比李纲;慷慨赴难,从容就义可比文天祥” 著名作家姚雪垠在其历史小说《李自成》 中多处描写到黄道周清代巡抚潘世渠在东山岛黄道周少年读书处立有牌坊,撰联对黄道周学识、人品高度评价:“仰止高山, 已表儒林首出;溯游学海,群推道岸先登博学多才的黄道周,5 岁从师时就喜欢动脑筋提问题,六七岁时因家境贫寒,随堂兄过海到东山岛塔屿半耕半读;10 岁时所写诗词歌赋已令人赞叹不已,被人们誉称为 “闽海才子”他除了书画、诗文出名之外,还擅长对课撰联赏读过黄道周诗品的人,可以从黄道周的诗作中欣赏到他那亦诗亦联的佳句如:“海色青天地;风根净羽毛”; “仁人穿水火;忠信出波涛” ; “长鲸吹浪去; 叠鲎挂帆浮”; “一鱼横大海; 众鸟睨孤林” ; “青青陵上松; 郁郁涧中柏”;“鱼梦开清夜;鸥盟结暮寒”; “笙磬耽萧寺;鱼龙谵帝宫”; “今日不思弥罅漏;他年何以作堤防” ,,相传,有一次, 有个喜欢对对子的渔夫在塔屿捉到不少螃蟹,路过黄道周蛰居攻读的“云山石室”,有意试试这个小学子之才华,便出联求对:“蟹无头,满盆是壳,善横行,爱藏石缝。
”此联难度颇大,且把螃蟹的习性勾勒得淋漓尽致黄道周看穿渔夫之意,他思索片刻,毫不示弱地按平仄对出下联:“鳝有耳,一篓无鳞,喜曲游,乐钻泥洞这奇巧的应对也把鳝鱼的“肖像”生动准确地描绘出来,渔夫听罢,竖指啧啧称赞:“这小孩长大必成大器有一次,黄道周手捧《周易》,边踱步边阅读,不知不觉走到离家不远的岵嵝山抬眼便见善男信女来来往往,走近一看,不知何时这里冒出个“司马懿祠”,里面香火呛人,香客有的磕头跪拜,喃喃祷告;有的抽签问卜,“嚓嚓”作响;供桌上摆放一个仿三国时期司马懿所戴幞头雕刻的签筒黄道周越看越气,就对众信徒说:“这司马懿,论忠义不如关公,讲计谋逊于孔明,怎堪享受人间烟火和供果?”回到书斋,他构思片刻即拈笔吮墨,写下一副讽联贴到司马懿祠,联语: “巾帼遗羞,当年尝怕诸葛计;幞头出字,今日方知司马灵说来也怪,这副充满辛辣味的谑联贴出后,一时不胫而走,引人品评深思不久,司马懿祠香客稀少,香火冷落这一史实后来被收录民国版的《东山县志》福建漳浦县城东有个“明诚书院” ,乃当年黄道周讲学处,院内有黄道周研制用以教学的天方盘明崇祯十七年(1644 年)春,黄道周为书院门厅撰作对联:“我在畎亩中,犹乐尧舜之道; 人从剥腹后, 始见天地之心。
”上联表达黄道周对倡导尧舜的品德乐此不疲,下联则阐发天地人盛衰消长的科学哲理黄道周的对联以其对仗工稳,遣词精炼, 含义丰富, 而广受评赞 曾在福建教育厅工作、兼任省立图书馆秘书的江苏无锡人候鸿签,著有《福州旅行记》 ,提及旧时福州西湖立有“黄道周石刻联语在镜湖亭,,, 笔势飞舞,款署崇祯戍午冬日黄道周书,联句: ‘荐馨好撷涧边草;养证无挠山下泉’ ”据说,这块刻石原先立存于福建省长公署中1922 年 11 月 10 日,时任福建省长的林森为让大众共赏黄道周书法和对联艺术,令人将对联石刻移置到当时西湖公园的镜湖亭这副对联借景物抒情表意,联意是国家要荐贤任能,就应着力发现草野遗贤之士为官之后更应注重道德修养,约束自己和管好身边的人,不要借势欺人和以官压民黄道周忠心爱国,爱憎分明他的老家在台湾香缘祖庙东山岛关帝庙附近,民族英雄郑成功、爱国名将戚继光及其军队曾在东山岛沿海歼击倭寇荷夷当时岛民纷纷传颂这是关公忠义显灵助战, 这事感动了黄道周清代崇祯乙亥8 年 (1635 年)10 月间,黄道周沐浴焚香,亲笔为关帝庙写下了传世名联:“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尝,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
上联精辟地概括了关羽一生的丰功伟绩下联勉励世人弘扬关羽的民族气节和义勇精神,共同抵御外侮,维护祖国统一此联镌刻在东山岛关帝庙主殿两侧,至今犹存这副对联还远播台湾省和东南亚国家1990 年7 月间,台湾宗教咨询委员会委员李炳南教授等一行来到东山岛关帝庙朝觐,看到这幅对联后兴奋地说: “这就是台湾香缘祖庙的见证!”据说,台湾许多关帝庙大多“克隆”黄道周撰写的这副对联黄道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对联当推他就义前在狱中撰的一副,这也是他所撰的最后一副妙联清朝崇祯18 年( 1645 年) 10 月间,黄道周率军抗清复明,因寡不敌众遭俘,被槛送南京他大义凛然,绝食7 天当时降臣洪承畴以闽南老乡旧友之情百般劝说黄道周降清黄道周当面讽刺: “承畴死久矣,焉得尚存,此无籍小人冒名耳!”洪承畴走后,黄道周义愤未平,想到史可法坚守扬州,城虽被攻破,但却不屈而死而洪承畴这小子贪色偷安,降清苟且, 朝野不齿 黄道周有感而发, 撰此妙联: “史笔流芳, 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联中嵌入史可法和洪承畴这两个忠奸正邪如冰炭的人物姓名,巧妙地运用谐音,语带双关讽刺洪承畴(成仇)黄道周的巧对妙联甚多,这里只是例举部分。
数百年来,这些充满爱国心、正义感的对联一直被广为传诵并载入史书,耐人寻味,令人叫绝这正是:巧对载百世,妙联传八方。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