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本科论文格式范文模板.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29509703
  • 上传时间:2021-12-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科论文格式范文模板   不知不觉到了6月6月的你是不是忙着本科毕业论文呢?这可是毕业前最后一步,你知道本科论文格式以及范文模板吗?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   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 四号宋体,加粗 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 Times New 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 四号 加粗 词3-5个,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 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 如:一、二、三、 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 如:(一)(二)(三)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 如:1.2.3.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 如:(1)(2)(3)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 如:①②③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

      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完毕语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 五号宋体, 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局部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局部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局部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英文内容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十二、提示   论文用A4纸纵向单面打印页边距设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

        摘 要:创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好的人才培养形式的支持   我国法学人才培养形式存在人才培养形式选择的偏向、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目的的需要、教学方法选择不科学等问题与缺乏,   因此需要对法学人才培养形式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要素予以更新,从注重“师本形式”“承受形式”“文本形式”转向注重“生本形式”“探究形式”“理论形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形式;创新;教育   一、何谓人才培养形式   (一)“人才培养形式”概述   “人才培养形式”一词最早出现于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九五”方案和xx年远景目的纲要》中,其强调指出,要“改革人才培养形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此后,“人才培养形式”成为教育工作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形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根本含义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款式”   ①人才培养形式是以某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既简约又完好的范型,可供学校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养活动中据以进展有序的实际操作,可以实现培养目的   ②除了这一定义以外,对人才培养形式的定义还有另外一种我认为也是比拟科学的表述,即“人才培养形式”是一定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和遵从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理论标准和操作款式,   它以教育目的为导向、以教育内容为依托、以教育方法为详细实现形式,是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身心的教育活动全要素的总和和全过程的总和。

        ③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才培养形式”表现为理论形态,本质内容却是理论的   它是一种群体行为,而非个体行为,中心是怎么做,是联结教育、教学、教学目的和结果的桥梁   (二)人才培养形式的根本构成要素   1.目的要素   教育目的关涉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涉及人才培养的价值层面   这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其他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目前而言,我国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或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才能的人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导向   它有“应然”和“实然”两种状态   前者是理想状态,后者是受国家教育目的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状态   2.内容要素   教育内容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经过改造后进入教育活动的知识、技能、行为标准、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等,一般是以课程的方式予以灌输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各个专业的必修及选修课,各课程的教材都是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长期的教学理论,内容极为丰富,如何挑选和提供教育内容是选择不同人才培养形式的必要前提   3.方法要素   教育方法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掌握教育内容而采用的程序、方式和手段的总和。

        教育方法不仅包括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的方法,同时也包括了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方法   人才培养形式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要素,因为要培养出合格人才仅仅凭借某一种方法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一系列复杂操作以及结合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文化、社会等因素,设计出一整套缜密的培养方案   二、我国法学人才培养形式存在的问题与缺乏   (一)人才培养形式选择的偏向   人才培养形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分为“学术定向形式”“职业定向形式”和“两者兼顾形式”   其中“两者兼顾形式”是三者中最为科学的形式   但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法学根本理论、概念、法律史以及详细部门法的条文和解释,而不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才能的培养,也就是针对学生将来从事相关法律职业而进展职业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而这必将造成学生理论和理论的严重脱节   (二)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法学理论在社会飞速开展的带动下,其变化的速度可谓瞬息万变,一日千里,而法学教材那么由于需要较长的更新周期而内容滞后,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其次是教育内容的重理论轻理论   理论是为理论效劳的,而理论又分为学术论文写作的理论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可惜的是这两种理论教材中都很少涉及。

        最后是专业课涉及面的狭窄   狭窄不是说法学专业课的门类不全,而是指与法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符合要求   现代社会,法律已经浸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法律问题往往不再是单纯的凭借法学理论或法律条文就可圆满解决的,通常都需要其他专业的相关理论技能的协助   (三)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目的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一个严密的统一的和谐整体,每一部门法互相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络   近年来,一些院校抱着实用的目的大量增开民商等实用课程,压缩对法理学及法史学等根本理论课程的开设和学时   另一方面,在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学生自主的选课行为往往无视学科间的逻辑联络   其结果是不仅增加了老师讲课的难度,同时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选择不科学   人才培养形式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师本形式”与“生本形式”“承受形式”与“探究形式”“文本形式”与“理论形式”   我国目前法学教学活动中主要采取以老师为中心的讲授形式,学生被动地承受课堂上老师传授的书本知识,而且课外理论活动很少   造成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重师本轻生本、重承受轻探究、重文本轻理论的现象。

        三、创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法学人才培养形式   (一)法学人才培养形式目的要素的更新   根据我们前面对人才培养根本理论的介绍,目的要素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   教育目的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关键是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或者是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我国教育历来注重知识的传承,法学教育也是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几十年的历程当中,法学教育更注重传授或者说是传递前人的知识、经历   这是一种传承式的教育形式,以培养传承知识型人才为目的   这一形式有其合理性,但极不适应当前的需要   我们必须把教育目的转到培养创新型人才上来   进展教育目的的创新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教育是对学习的效劳,老师是学生的向导而不是保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等观念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育活动的首要目的,并做到正确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在整个法学人才培养领域统一教育观念   其次是教育工作者要有目的和针对性地调整课程构造   在法学根本理论与根底部门法的课程教学不放松的前提下,增开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同时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将学生引领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