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分层练习:熔化和凝固.pdf
10页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3 熔化和凝固题型分组基础练一、熔化、凝固的特点1.今年春运,湖北冻雨,大雪封路,高铁停运,内燃机车助力春运牵引复兴号回家感动无数人冻雨:高空中的冰晶下落经温度高于oc的暖气层 成水滴;水滴继续下落,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迅速_ _ _ _ _ 成冰并覆盖在其表面上,形成冻雨2.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沥青、蜂蜡B.蔡、铁、松香C.水晶、玻璃、食 盐 D.冰、食盐、海波3.金属钱在常温下是固态,把它放在手心,它很快就熔化了,钱的熔点可能是()A.-30 B.0 C.30 D.604.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 BC D5.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是非晶体,乙是晶体B.甲在第lO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C.甲的熔点是48,乙没有固定的熔点D.在第4min到第8min内,甲没有吸热,乙继续吸热6.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 明 应 选 用 (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经历了_ _ _ _ _ m in,冰在A 点是 态;(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o二、熔化、凝固的应用7.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有多种用途。
如:(1)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另 一 方 面 是 因 为 冰 块 熔 化 成 水 的 过 程 中,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2)请再举出一个冰的应用实例 08.春节假期,小明看到民间艺人制作“糖画”,如图所示,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再慢慢晾干变硬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B.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C.糖的温度一直在升高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9.火星的昼夜温差有时可达到一百多摄氏度如图,早上,“祝融号”火星车在集热窗中的“正十一烷”固态材料吸热从而发生了 现象,变成液态晚上,该液态材料凝固,热量10.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时(填物态变化名称),虽然温度(选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要(选 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巩固提高综合练11.将某物块放入25的水中,其没有熔化;将其放入45的水中,发现其逐渐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块在25的水中一定没有吸热B.该物质的熔点是45C.该物块在熔化时一定先变软D.不能判断该物质是否是晶体1 2.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
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 后 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 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1 3.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的特点J快速变温杯-T T-5514.长虹同学了解物态变化后,发现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77,于是做如下猜想,猜 想 1:水和酒精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会低于0;猜想2:混合比例会影响混合液的凝固点他取完全相同的两杯水,分别掺入不同量酒精,充分混合后,放入冰箱冷冻室用温度计正确测量其温度值,每隔两分钟读取一次数据,记入表格画出两种混合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右图所示。
0106420-2-4-6-8温度/时间/min(1)某时刻,其中一支温度计示数如左图,其读数为;(2)当两种混合液的温度都-7时,(选 填“甲”或“乙”)图所对应的混合液处于固态;(3)若图甲曲线对应混合液所掺酒精少,乙曲线对应混合液所掺酒精多,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一定质量的水中,所掺酒精越多,其 混 合 液 的 凝 固 点 (选 填“不变”或“越高”或“越低”)15.如图所示,在 探 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组装图甲装置时,A、B 两部件中应先固定 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 能 使 试 管 中 的 物 质;(2)实验时,每 隔 1 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 图 像 可 知 该 物 质 是 (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熔点是,在 57min时段,该物质处于(选 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链接中考16.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 图 象 可 以 判 断 该 物 质 是(选填“晶17.(2024.陕西中考真题)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十分发达,其中制作模具时常用到“失蜡法”,具体做法是,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模具便做好了。
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升 华 C.熔 化 D.凝固18.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A.10 B.30 C.50 D.6019.(2024 贵州中考真题)中国铸币发展史源远流长,如图所示,“钱范”是古代铸造钱币所用的模具,由正、背两块组成,内部均刻有图文铸币时,合上正、背两块,将液态金属灌入其内,待液态金属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金属钱币下表提供两种材料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请回答:灌注口材料熔点trc铝660铁1525(1)已知铜的熔点为1083,若想复刻铸造纯铜钱币,应选择表中哪种材料制作“钱范”?(2)根据所选“钱范”的材料,写出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多少摄氏度?为什么?20.某小组加热一杯冰水混合物,探究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测量数据在图示坐标纸上描出了相应的点温度/-l00 1 2 3 4 5 6 7 时间/min(1)请把图上的点连接起来,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2)实验表明:在冰熔化过程中,冰 水 混 合 物 的 温 度(选填“保持不变”或“不断上升”)参考答案1.熔化凝固【详解】固态的冰晶进入湿暖气层后,会吸收热量熔化成水滴,当这些水滴继续下落,进入近地面 温 度 低 于 的 冷 气 层 时,它们会迅速放热并凝固成冰,形成冻雨。
2.D【详解】A.塑料、沥青、蜂蜡都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 A 不符合题意;B.蔡、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松香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 B 不符合题意;C.水晶、食盐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玻璃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 C 不符合题意;D.冰、食盐、海波都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 D 符合题意3.C【详解】金属钱在常温下是固态,说明它的熔点高于20,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把它放在手心,它很快就熔化了,说明它的熔点低于37,钱的熔点可能是30,故 C 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4.C【详解】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中,水变成冰块是凝固过程A D.温度都有上升的趋势,都是熔化图像,所以AD不符合题意B C.温度都有下降的趋势,C 的凝固点是0,B 的凝固点不是0,B 不符题意,C 符合题意5.C【详解】A.晶体熔化前吸收热量,熔化时吸收热量,熔化后吸收热量;非晶体无论熔化前,温度均升高,乙是非晶体;甲熔化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熔化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完全熔化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属于晶体熔化的特点,而乙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是非晶体熔化的特点,所以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故 A 错误;B.由图像可知,甲在第lOmin时温度在升高,说明此时已经完全熔化,处于液态,故 B 错误;C.由图像可知甲在温度为48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说明甲的熔点为48,而乙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 C 正确;D.在第4min到第8min内,甲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这一过程甲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而乙一直都在吸收热量,故 D 错误。
故选c6.热胀冷缩乙 0 6 固态吸热,温度不变【详解】(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3)分析图象可知,在时,图线呈水平,此时的温度就是冰的熔点,熔化经历的时间为t=10min-4min=6min冰在A 点还未开始熔化,因此正处于固态4)由图丙可知,BC段为冰的熔化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7.吸收热量保鲜食物【详解】(1)冰块放入饮料后由固态变为液态,会熔化吸热,使饮料的温度降低2)用来保鲜食物或者防暑降温8.A【详解】先让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熔化吸热,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凝固放热,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故 A 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o9.熔化放出【详解】白天,“正十一烷”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要吸收热量;晚上,该材料从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10.熔化不变吸【详解】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要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是因为冰块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11.D【详解】A.25C 没有熔化,只能说明熔点大于等于25 C无法确定物质的初温是否低于25C,该物质在25 C 水中不一定没有吸热,故 A 错误;B.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若该物块为晶体,物块其放入45 C 的水中时,其从水中吸收热量,其逐渐熔化,此时物块的熔点可能低于45 C,故 B 错误;C D.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结合题意信息无法得知,该物块开始熔化时温度是变化还是保持不变,因此无法判断该物块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非晶体熔化时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晶体熔化时吸热直接变成液体,因此该物块熔化不一定先变软,故 c 错误,D 正确12.B【详解】A.蜡从固态到液态是熔化过程,此过程吸热,故 A 错误;B C.青铜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是凝固,此过程放热,故 B 正确,C 错误;D.青铜是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蜡是非晶体,熔化过程温度升高,故 D 错误1 3.晶体熔化吸热【详解】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说明这种颗粒吸收了热水的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这种颗粒是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水的热量,使热水的温度降低14.-6 甲越低【详解】(1)由图1 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的上表面与温度计的0 刻度线下的第6条刻度线对齐,则读数为-62)由图2 可知,甲物质的凝固点为-5,当其温度为-7C 时,物质全部凝固,所以甲物质处于固态;乙物质的凝固点为-8,当其温度为-7时,乙物质还没有凝固,所以处于液态3)由图2 可知,图甲曲线对应混合液所掺酒精少,凝固点为-5,图乙曲线对应混合液所掺酒精多,凝固点为-8,故可得出结论,一定质量的水中,所掺酒精越多,其凝固点越低15.B 受热均匀(均匀受热)晶体 80 固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