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古时期的音乐crosoftWord文档.doc
19页一、远古及夏商音乐一、音乐起源关于音乐起源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大致分有一下几种学说:1、产生于同自然做斗争的需要以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原始人为了求生存,必须与险恶的大自然苦斗,在不能战胜大自然和客观环境时,就产生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柱,后来逐渐演变为巫术,原始音乐的传说反映出这种形态在远古时期,人类不能对自然界发生的事物做解释,(比如:为什么会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等等)所以,在当时人们遇到旱灾的时候,想到的是:“难道触犯天神了?”等等诸如此类的疑问,有了这个疑问后,人们要做的就是求雨,在做法求雨的时候,会用到一些工具,敲击这些工具,以表示对神灵的尊敬原始人与旱灾、水灾斗争过程中所需要的精神力量,是音乐起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原始音乐重要的社会功能原始人把精神力量神秘化,就演变成巫术2、产生于原始人类表达思想感情和娱乐的需要远古人类也是有感情的,孙家寨舞蹈纹陶盆的群舞,互相拉着手跳舞,这就是感情的表达方式远古人类在获得猎物以后,常常聚集在一起以歌舞庆贺,也就是娱乐,现在世界上比较原始的民族中仍然可以看到这种迹象《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了四段民歌起源的传说,都索命歌曲是由于表达情感的需要而产生。
如“北音”一段就是其中一个充满感情的音乐传说: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九成之台,饮食必之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隘隘二女爱而争搏之,复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及二女作歌,一终……燕燕往飞 ……实始作为北音大意:有娀氏有两位美貌的女子,造起九重的高台来住在上面,饮食的时候必定要有鼓乐上帝”叫燕子去看看她们——燕子鸣声“隘隘”地去了这两个女子十分喜欢它,因而争着扑住它,用玉筐合着;过了一会,揭开筐来看它,燕子留下两个蛋,往北飞去,从此不再回来这两个女子作了一首歌,第一段说……燕子燕子往哪儿非……这就是最早的北方民歌——民间音乐)《乐记》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事实上在音乐产生的过程中,实用的功能实先于审美的感情3、产生于模仿人类对自然事物的模仿,如动物的声音,泉水流动的声音等等《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这样的传说: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冒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
大意:尧立为帝以后,就叫质制作音乐质就仿效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来作歌,就用麋鹿的皮革冒在瓦缶的口上用来敲击,还拍打或击打石片,用以模仿“上帝”玉磬的声音,用以引来百兽跳舞)大自然不少鸟类的鸣叫是有固定音程的,如杜鹃、百灵等,三度、四度音程最常听到,所以原始音乐音程的形成有可能模仿鸟鸣懂得因素最古老的吹奏乐器骨笛和陶埙,其发音高度与鸟鸣非常相近至于《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的关于黄帝是伶伦作乐曾经“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大意:听着凤凰的叫声,用以划分十二律),本身说法虽不合理,但可能是从音乐形成过程中曾模仿过鸟鸣声这一观念延伸过来的4、产生于劳动生产过程原始人在集体劳动中,为了协调劳动动作,减轻劳动中的疲劳,以及为交流思想感情而发出某种劳动呼声,那就是最初的歌唱在劳动过程总,劳动工具也可以说是原始的乐器劳动工具随劳动节奏而发响,与劳动呼声相谐和,实际上起着乐器伴奏的作用从而也就启发了人们把某些能发乐响的劳动工具以及生活用具转化成为乐器二、古歌和古乐舞原始音乐的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其中歌唱和舞蹈居有重要地位,节奏因素较为突出原始音乐与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传为黄帝时作的《弹歌》,是反映狩猎生活的:断竹、续竹、飞土、逐 宍(肉)(把竹子砍断,把竹子接好,发出泥制的弹丸以追射动物)原始仕族部落歌舞——“蜡(zhà)祭”、“葛天氏之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八阙”:记载于《吕氏春秋·古乐篇》,是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组歌,它一共包含八首曲子,表演者手执牛尾巴,边跳边唱。
一叫《载民》;二叫《玄鸟》;三叫《遂草木》;四叫《奋五谷》;五叫《敬天常》;六叫《达帝功》;七叫《依地德》;八叫《总禽兽之极》)传说中的情歌以写禹的妻子等待他回来而唱的一首为最早:候人兮猗(大意:等候着人呀六代乐舞:原始部族的大型乐舞,用于祭拜天地,山河,祖宗,以及歌颂帝王的丰功伟绩黄帝——《云门大卷》 夏——《大夏》黄帝时期图腾:云彩 歌颂大禹治水尧帝——《咸池》 商——《大濩(hù)》尧帝时期图腾:星星 歌颂商汤伐桀舜帝——《九韶》 周——《大武》舜帝时期图腾:凤凰 歌颂武王伐纣(注:图腾——远古时期部落的保护神孔子对《韶》的评价是——“尽善尽美”,也就是形式和内容统一的标准3、远古及夏商的乐器① 打击乐器鼓:我国早期的鼓是用陶土制的甲骨文中有鼓字形似食器,推想其初起或与陶制食器有关,最早的鼓可能正是用陶制的食器为框,蒙以麋皮或蟒皮而成以后到殷代,由于手工业和冶炼业逐渐发达,才有木制及铜制的鼓罄:《尔雅》郭注:“(罄)形似犁錧,以玉石为之。
对照殷墓出土的虎纹大罄,以及其他早期的罄,其形状正与古代农具“石庖丁”相似,可见罄的前身确有可能脱胎于新石器时代的犁、斧之类石器最初的罄大概都用普通石头制作,没有固定音高;后来由于要求发音清越美好,才选用白玉石制作钟:《世本》、《吕氏春秋》等书均提到黄帝时已能制钟,但钟是铜制的乐器,其发明制作大概不会早于夏商② 吹奏乐器值得注意的是——骨笛,即 1986-1987 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 18 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可吹奏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很据碳同位素 14c 测定和树轮校正,被测定的骨笛年代为距今7920 年(±150)这样,我们可以有科学根据地说,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 8000 年可考历史籥:是我国最早的管乐器之一传说禹时的乐舞《大夏》就是用籥伴奏籥的形制,因累经变迁,以致历来说法不一周以后的文献中通常认为是一种单管横吹、有三个指孔的管乐器但早期的籥,显然并非如此埙:最早都用陶制,故通称陶埙殷墓出土的陶埙大都有一个到五个指孔不等编钟、编罄、埙、籥等乐器的出现,说明至少在夏商时代,通过长期的音乐实践,人们已初步有了音阶的观念,或已知自己所惯用的一系列不同音高的音。
籥的音列虽无法推定,但说明已具有音阶的意义,五孔埙和编罄等则完全显示出音阶观念已很明确,这就为科学的乐律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巩固的基础原始乐舞的概念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是我国早期的音乐状态由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艺术上较为粗拙简单,歌、舞、乐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相互依赖的缘故,因此,歌唱、舞蹈、奏乐源于同一母体的艺术表演形式成为"乐舞 ”歌舞乐伎与乐舞不同之处在于,它已经脱离了乐舞阶段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早期形式,而是在歌唱、舞蹈、器乐三者独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歌舞艺术,具有更为细腻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因而是音乐艺术进入更高层次的一种形态音 乐 史 家 指 出 , 原 始 音 乐 是 以 “乐 ”这 一 概 念 表 示 的 它 与 原 始 舞 蹈 密 不 可分 , 是 一 种 歌 、 舞 、 乐 相 结 合 三 位 一 体 的 原 始 乐 舞 ② 在 原 始 社 会 里 , 氏族 先 民 从 长 期 劳 动 生 产 实 践 中 , 逐 渐 对 劳 动 的 呼 号 、 动 作 、 节 奏 与 音 调 等 有了 深 入 体 会 与 认 识 , 从 而 产 生 了 一 种 再 现 劳 动 与 生 活 场 景 的 冲 动 , 为 了 满 足这 种 精 神 需 求 , 于 是 创 造 出 了 原 始 乐 舞 这 种 原 始 艺 术 形 式 。
原 始 乐 舞 一 旦 产生 , 就 在 他 们 的 生 活 中 占 有 了 非 常 重 要 的 地 位 , 成 为 表 达 他 们 思 想 感 情 喜 怒哀 乐 的 一 种 方 式 当 他 们 祈 祷 和 庆 祝 丰 收 的 时 候 , 要 跳 舞 唱 歌 ; 当 他 们 发 动氏 族 部 落 间 的 争 斗 和 欢 庆 胜 利 时 , 也 要 跳 舞 唱 歌 ; 当 他 们 埋 葬 死 者 , 祈 祷 和祭 祀 亡 灵 和 祖 先 , 甚 至 鬼 神 的 时 候 , 还 要 跳 舞 唱 歌 ; 即 使 是 举 行 成 丁 礼 等 活动 , 仍 然 要 跳 舞 唱 歌 , 原 始 乐 舞 已 成 为 他 们 生 活 中 不 可 缺 少 的 内 容 原 始 时 期 的 音 乐 和 舞 蹈 是 紧 密 结 合 在 一 起 的 这 些 乐 舞 与 先 民 们 的 狩 猎 、 畜 牧 、 耕种 、 战 争 等 多 方 面 的 生 活 有 关 青 海 省 大 通 县 上 孙 寨 出 土 舞 蹈 纹 彩 陶 盆 , 是 迄 今 所知 可 估 定 年 代 乐 舞的 最 古 老 的 原 始 舞 蹈 图 像 , 距 今 约 五 千 余 年 , 属 新 石 器 时 代 遗 物 。
在 陶 盆 内 壁 上 , 有三 组 舞 者 , 每 组 五 人 , 手 挽 手 列 队 舞 蹈 舞 者 头 上 有 下 垂 的 发 辫 或 装 饰 物 , 身 边 拖 一 小尾 巴 , 可 能 是 扮 演 鸟 兽 的 装 饰 在 原 始 乐 舞 活 动 中 , 人 们 常 把 自 己 打 扮 成 狩 猎 的 对 象 或氏 族 的 图 腾 , 这 类 乐 舞 反 映 了 先 民 的 狩 猎 生 活 《 尚 书 ·益 稷 篇 》 载 : “击 石 拊 石 , 百兽 率 舞 ”, 此 画 面 仿 佛 使 我 们 看 到 先 民 们 在 原 始 乐 器 , 如 骨 笛 、 陶 哨 、 陶 埙 、 石 磬 的 伴奏 下 , 欢 乐 歌 舞 的 情 景 传 说 中 尧 、 舜 、 禹 的 时 代 , 已 处 于 氏 族 公 社 末 期 ,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 使 农 业 、 畜 牧 业 有 了剩 余 产 品 , 氏 族 公 社 的 首 领 已 成 为 有 特 权 的 贵 族 一 般 认 为 尧 建 都 于 山 西 临 汾 一 带 , 在这 一 带 进 行 歌 舞 活 动 《 吕 氏 春 秋 ·古 乐 篇 》 记 载 了 尧 命 质 用 麋 鹿 皮 蒙 在 瓦 缶 的 口 上 ,用 来 敲 击 , 这 就 是 最 早 的 “鼓 舞 ”。
相 传 舜 时 有 苗 不 服 , 禹 率 兵 征 伐 不 胜 , 后 来 听 了 益 的 建 议 , 没 有 用 武 力 , 而 “诞敷 文 乐 舞德 , 舞 干 羽 于 两 阶 ”( 《 尚 书 ·大 禹 谟 》 ) , 舞 蹈 了 70 天 , 有 苗 乃 服 执 干 ( 盾 ) 执 羽而 舞 , 应 是 “文 舞 ”和 “武 舞 ”的 滥 觞 《 韶 》 又 名 《 箫 韶 》 , 传 说 是 歌 颂 舜 的 乐 舞 , 实 际 上 , 原 始 的 《 韶 》 舞 , 原 本 是一 种 狩 猎 后 欢 庆 胜 利 的 群 众 性 集 体 歌 舞 当 原 始 人 狩 猎 归 来 , 向 祖 先 献 上 猎 获 物 , 并 狂歌 劲 舞 之 时 , 有 人 披 上 兽 皮 , 有 人 戴 着 鸟 羽 , 模 仿 鸟 兽 动 作 , 在 排 箫 声 中 , 凤 凰 自 天 而降 , 舞 蹈 达 到 了 高 潮 主 要 伴 奏 乐 器 , 是 用 竹 管 编 排 而 成 的 乐 器 “排 箫 ”, 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