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By余希望.ppt
25页课程标准: 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 律的,阐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考点内容: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2010年高考·江苏卷27)子在川上曰:“逝 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 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体验高考:(2010年高考·山东卷) 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 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 )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2010年高考·天津卷)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 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 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 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
这种现 象反映了( )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2010年高考·湖南卷22)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 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 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 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亭被改造成微 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 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 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09•江苏卷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 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 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09山东2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 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 是( )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008•上海卷)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 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 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2008•江苏卷)“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 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 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009.江苏卷)《孟子》云:“不违农时,谷 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 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2010年高考·江苏卷35)重视和善于学习是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面对复杂 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 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 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 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 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 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 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 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 针、政策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 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 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北京文综卷)“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 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在北 京燃烧16天,北京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 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 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 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 分展现中华文化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 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 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发挥 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 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 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 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 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
2008广东卷40) (冰灾材料,略)(1)结合材料l、材 料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 ) 答:①从材料l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 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 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 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 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②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 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 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 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 ,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2008海南卷23)辨析题: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 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 要敢想你就行》 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 想你就行”这一命题 答:①这一命题强调敢想、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一定 的合理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 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4分)。
②但要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条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备 相应条件,也不会取得成功2分)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规律办 事,如果违背规律,只凭主观愿望蛮干,不仅不能成功, 还会招致更大的失败3分) ④对这一命题要结合条件作具体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 定主观能动性的误区1分) (2009•四川,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运用所学哲学常识,说明该市市委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1)该市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所采取的一系 列措施,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 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该市市委正确认识资源、环境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结合 当地实际,确定“五个一体化”和“五个互动”等,努力实现 科学发展,做到了正确认识规律,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正确利用规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利用有利条件、 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 (3)该市市委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 论,转变发展思路,从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做出决策等做法, 做到了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自觉总结经验,不断排除错 误的主观因素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一、世界的物质性 • 1.哲学的物质概念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物质具有可知性 •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 间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 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一、世界的物质性 • 2.世界统一于物质 • ①自然界的物质性 •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 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一、世界的物质性 • 2.世界统一于物质 • ①自然界的物质性 • 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 ◆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 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均是客观的物质要 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一、世界的物质性 • 2.世界统一于物质 • ①自然界的物质性 • 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③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 劳动中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 ①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 ②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运动离不开物质) • ◆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或者离开 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都是错误的 • •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 ①运动的含义 • ②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 ③运动与静止 • ◆静止的含义: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 有两方面的含义 •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 主义和诡辩论•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 2.运动是有规律的 • ①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 定的联系 ②规律的特征 ◆客观性——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 其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 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 2.运动是有规律的 • ①规律的含义 • ②规律的特征 • ③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规律客观性从根本上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 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 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并在这一基础 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