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背的内容(根据书本考纲归纳).doc
9页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3、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 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 特殊关注;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 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 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第五,从组织结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4、、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5、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是指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 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 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6、、 学校:学校: 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有计划、有 组织、有系统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7、学校文化、学校文化 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核心念是价值观8、管理:、管理: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为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一套规章制度,对该组织机构内的人、财、物等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以有效实现改系统的预期目标的过程9、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管理方法(1)法律方法(1)思想教育方法(1)经济方法(1)学术方法10、我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93-94(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学工作管理 (3)教务行政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11、三种主要的儿童发展观、三种主要的儿童发展观 (一)遗传决定论(二)环境决定论(三)辐和论12、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在遗传、环境和儿童主体的活动三者之间,惟有儿童的活动才是其发展的真正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遗传物质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会随着儿童的生理成熟的提高而降低13、杜威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杜威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P112-11314、儿童个体发展的定义:、儿童个体发展的定义: 是指儿童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 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15、教师:、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616、教师地位、教师地位: 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17、教师资格的分类:、教师资格的分类: 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 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 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级学校教师资格 成人教育的教师资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依照上述规定确定类别18、、教师资格条件教师资格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 (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 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19、、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是指依法负责认定教师资格的行政机构或依法委托的教育机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是指依法负责认定教师资格的行政机构或依法委托的教育机 构 )) 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 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 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中等职业 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 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组织有关 部门认定20、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P145):): (1)提出申请;(2)受理;(3)颁发证书21、教师培训的含义:、教师培训的含义: 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22、教师考核的含义:、教师考核的含义: 是指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对教师进行的考察和评价 (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业绩) 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 原则,准确性原则232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 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2 24 4、、教教育育活活动动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广义的教育活动泛指影响人的身 心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主要指 学校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活动有各种差 别从形式看,有教学活动、 课外活动、实践活动;从活动主体看,有管理者的活动、 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从内容上看,有课内外进行的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发展个性特长等各种活动。
教育活动,不论广义与狭义,其宗旨都是进行人的 培养和训练25、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 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2626、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主观依据: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即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客观依据:首先,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其次,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再次,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最后,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2727、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 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2828、智育、智育: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2929、德育、德育: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3030、体育、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3131、美育、美育: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3232、课程:、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33、课程的一般范畴包括:、课程的一般范畴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我们重点掌握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我们重点掌握课程结构3434、课程包括哪些基本范畴?课程目标可以垂直分为几个层次、课程包括哪些基本范畴?课程目标可以垂直分为几个层次基本范畴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目标的分类:1,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 2,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即教学目标3535、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第一,宏观的课程设计解决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问题,包括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基本结构等第二,中观的课程设计将宏观的课程设计具体化为各门课程的大纲或标准,并且以教科书或其他形式的教材为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第三,微观的课程设计,即教学设计是教师按照既定的中观设计在课程实施领域进行的再设计3636、教学:、教学: 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 时,身心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3737、简述教学的任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简述教学的任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838、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3939、常用的教学模式类型(教学模式的分类)、常用的教学模式类型(教学模式的分类)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2 教师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3,折中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40、教学原则:、教学原则: 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4141、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242、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434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4444、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4545、量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
474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4848、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4949、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传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5050、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按时序列的统一,解决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教学活 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等问题5151、、班级授课制的特征班级授课制的特征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程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课,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一“课” 时: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52、、讲授法:讲授法: 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53、、谈话法:谈话法: 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 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54、、讨论法:讨论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 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55、、实验法:实验法: 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 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56、、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 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的教学方法57、、练习法:练习法: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58、、参观法:参观法: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获取新知识或验证 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教学方法59、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20 世纪中叶以来在教学实践领域发生的变化)世纪中叶以来在教学实践领域发生的变化)发现学习:美国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