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的测定.doc
13页材料物理 08-1 XX 同组者:XXX指导老师:XXX 实验日期:2010 年 04 月 11 号实验 9-3 γ 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的测定测量物质对 γ 射线的吸收规律,不仅有助于了解 γ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理,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为了有效地屏蔽 γ 辐射,需要根据物质对 γ 射线的吸收规律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及厚度,反之,利用物质对 γ 射线的吸收规律可以进行探伤及测厚等实验目的】1、进一步认识 γ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2、测量不同能量的窄束 γ 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实验原理】γ 射线与物质发生作用时,主要有三种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对于低能 γ 射线,与物质的作用以光电效应为主,如果 γ 射线能量接近 1MeV,康普顿效应将占主导地位,而当 γ 射线能量超过 1.02MeV 时,就有可能产生电子对效应准直成平行束的 γ 射线,通常称为窄束 γ 射线单能的窄束 γ 射线在穿过物质时,由于上述三种效应,其强度会减弱,这种现象称为 γ 射线的吸收γ 射线强度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即(9-3-1 )xxNeIIr00其中 I0和 I 分别是穿过吸收物质前、后的 γ 射线强度, x 是 γ 射线穿过吸收物质的厚度(单位为㎝) ,σ r 是光电、康普顿、电子对三种效应截面之和,N 是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原子数,μ 是吸收物质的线性吸收系数( ,单位为㎝ -1) 。
显然 μ 的大小反映了r吸收物质吸收 γ 射线能力的大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 γ 射线与吸收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效应的截面都是随入射 γ 射线的能量 和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 Z 而变化,所以线性吸收系数 μ 是吸收物质的原子序E数 Z 和 γ 射线能量 的函数考虑到 σ r 是光电、康普顿、电子对三种效应截面之和,那么线性吸收系数 μ 就可以表示为(9-3-2 )pcph式中 、 、 分别为光电、康普顿、电了对效应的线性吸收系数,且phcp (9-3-3 )25Zpcph从中可以看出线性吸收系数 μ 与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 Z 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线性吸收系数 μ 与 γ 射线能量 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并且随吸收物质的不E同而存在显著差别图 9-3-1 给出了铅、锡、铜、铝对 γ 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 μ 与 γ 射线能量 之间的关系曲线E图 9-3-1 铅、锡、铜、铝对 γ 射线的吸收系数和能量的关系实际工作中常用质量吸收系数 表示物质对 γ 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 μ, 与 μ 的mm关系为(9-3-4)m其中 ρ 是吸收物质的密度(单位为 ) 。
用 表示的 γ 射线强度的指数衰减规律3cg为(9-3-5 )mxeI0式中的 为吸收物质的质量厚度,单位为 因为xm2/cg(9-3-6)pcphArmN其中 NA 是阿佛加德罗常数,A 是原子量数所以质量吸收系数与吸收物质的密度及物理状态无关,在实际应用上也就更为方便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由于某一时刻的计数率 n 总是与该时刻的 γ 射线强度 I 成正比,所以(9-3-5)式也可以表示为(9-3-7 )mxe0对两边同时取对数,得(9-3-8 )n0l显然, 与 具有线性关系,如图 9-3-2 所示nlmx图 9-3-2 — 曲线nlmx有时,物质对 γ 射线的吸收能力也用“半吸收厚度”表示,它是指使入射的 γ 射线强度减弱到一半时的吸收物质厚度,记作 ,在量值上为2/1d(9-3-9 )ln2/1显然, 也是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 Z 和 γ 射线能量 的函数利用半吸收厚度,可以2/1d E粗略估计 γ 射线的能量实验装置与器材】实验装置如图 9-3-3 所示,包括 137Cs 和 60Coγ 放射源、NaI(Tl )闪烁探测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含多道分析软件,其操作方法请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 、计算机,以及多个铅吸收片和铝吸收片等。
图 9-3-3 γ 射线的吸收测量装置由于实验中采用 NaI(Tl)闪烁探测器,配合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进行测量,在计算机上显示的是 γ 射线的全能谱,考虑到本底、计数统计涨落及光标定位不准的影响,所以无法直接准确得到某一能量 γ 射线在某一时刻的计数率,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放射源与探测器的位置不变,探测器工作电压和放大倍数不变,并保证相同的测量时间) ,首先获得不同吸收厚度下的 γ 射线全能谱,然后计算所选光电峰的净面积A(多道分析软件中包含此功能) ,以此替代前述公式中的 n 或 I净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 TPA 算法、Covell 算法和 Wasson 算法,如图 9-3-4 所示这些算法中,TPA算法比较简单,准确度也较高,因此在手工计算时,建议采用这种算法,具体做法请阅读相关资料图 9-3-4 净面积算法示意图【实验内容】1、阅读仪器使用说明,掌握仪器及多道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2、仪器开机并调整好工作电压(700~750V)和放大倍数后,预热 30 分钟左右3、在多道分析软件中调整预置时间为 600s4、用一组铝吸收片测量对 137Cs 的 γ 射线(取 0.662MeV 光电峰)的吸收曲线,并用最小二法原理拟合求质量吸收系数。
根据铝的密度( )求线性吸收系数,3/7.2cmg与理论值(0.194㎝ -1)比较,求相对不确定度计算半吸收厚度5、用一组铅吸收片测量对 137Cs 的 γ 射线(取 0.662MeV 光电峰)的吸收曲线,并用最小二法原理拟合求质量吸收系数根据铅的密度( )求线性吸收系数,3/4.1c与理论值(1.213㎝ -1)比较,求相对不确定度计算半吸收厚度6、用一组铝吸收片测量对 60Co 的 γ 射线(取 1.17MeV 或 1.33MeV 光电峰)吸收曲线,并用最小二法原理拟合求线性吸收系数、质量吸收系数和半吸收厚度数据处理1 用一组铝片测量对 Cs 的 γ 吸收其中选取的感兴趣范围是:90ch~~115ch用 0 片铝片测量截图用 2 片铝片测量截图用 4 片铝片测量截图用 6 片铝片测量截图表 1 用一组铝片测量对 Cs 的 γ 吸收数据表格0 片铝片 ROI=19244 Ln ROI=9.86 xm=0g/cm22 片铝片 ROI=13220 Ln ROI=9.49 xm= 3.72g/cm24 片铝片 ROI=9870 Ln ROI=9.19 xm= 7.44g/cm26 片铝片 ROI=6921 Ln ROI=8.84 xm=11.16g/cm2由表 1,运用最小二乘法可得 ln ROI 和 xm 的关系曲线ln ROT与 Xm的 关 系 曲 线y = -0.0903x + 9.8498.68.899.29.49.69.8100 2 4 6 8 10 12Xmln ROT由图不难得出, =0.0903cm2/g,已知铝的密度 ρ=2.7g/cm 3,由m m可得 μ=0.244由 可求得半吸收厚度 d1/2=2.841cm.ln2/1d2 用一组铅片测量对 Cs 的 γ 吸收其中选取的感兴趣范围是:90ch~~115ch用 0 片铅片测量截图 用 2 片铅片测量截图用 4 片铅片测量截图用 6 片铅片测量截图表 2 用一组铅片测量对 Cs 的 γ 吸收数据表格0 片铝片 ROI=19244 Ln ROI=9.86 xm=0g/cm22 片铝片 ROI=6612 Ln ROI=8.80 xm= 4.92g/cm24 片铝片 ROI=4517 Ln ROI=8.42 xm= 9.84g/cm26 片铝片 ROI=3241 Ln ROI=8.08 xm=14.76g/cm2由表 2,运用最小二乘法可得 ln ROI 和 xm 的关系曲线ln ROT与 Xm的 关 系 曲 线y = -0.1163x + 9.6480246810120 2 4 6 8 10 12 14 16Xmln ROT由上图不难得出, =0.1163cm2/g,已知铅的密度 ρ=11.34g/cm 3,由m m可得 μ=1.319由 可求得半吸收厚度 d1/2=0.53cm.2ln/1d3、用一组铝片测量对 Co 的 γ 吸收其中选取的感兴趣范围是:195ch~~215ch用 0 片铝片测量截图用 2 片铝片测量截图用 6 片铝片测量截图表 3 用一组铝片测量对 Co 的 γ 吸收数据表格0 片铝片 ROI=309 Ln ROI=5.73 xm=0g/cm22 片铝片 ROI=114 Ln ROI=4.74 xm= 3.72g/cm26 片铝片 ROI=84 Ln ROI=4.43 xm=11.16g/cm2由表 3,运用最小二乘法可得 ln ROI 和 xm 的关系曲线ln ROT与 Xm的 关 系 曲 线y = -0.1058x + 5.4914012345670 2 4 6 8 10 12Xmln ROT由上图可得出, =0.1058cm2/g,已知铝的密度 ρ=2.7g/cm 3,由m m可得 μ=0.286由 可求得半吸收厚度 d1/2=2.42cm.2ln/1d思考题1、如何用本实验的方法测量一定材料的厚度?答:可用待测材料代替试验中的铝片和铅片,测量 γ 射线穿过材料后的强度,根据公式 ,已知 γ 射线的初始强度 I0 和材料的线性吸收系数 μ 可求得材料xxNeIIr00的厚度 x。
2、闪烁体前有一厚度约 200 μm 的铝质密封窗,试分析其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答:没有影响,根据 ,试验中 n 与 n0 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衰减,因此对xen0μ m 的计算没有影响3、实验中,是否可以用全谱总计数率代替光电峰的净面积?为什么?答:不可以,因为要考虑到本地、计数统计涨落及光标定位不准等因素的影响 4、根据实验结果,谈谈在辐射的屏蔽防护方面应如何选择材料答:选材前要测一下材料对射线的半吸收厚度,尽量将辐射的影响降到最低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物质对 γ 射线的吸收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答:由实验结果看,铅对一定射线的吸收系数要比铝的吸收系数大,实验表明,密度大的材料对射线的吸收系数大参考资料1、褚圣鳞,原子物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2、复旦大学等,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下册) ,原子能出版社,19823、吴泳华等,近代物理实验,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4、北京大学等,核物理实验,原子能出版社,1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