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脂砂铸铁件浇注系统设计研究.docx
7页树脂砂铸铁件浇注系统设计研究 1基本设计原则 树脂砂浇注系统的应遵循快(大流量)、稳(防止飞溅及紊流,大孔出流)、活(浇注系统分散,无死角)的设计原则以上原则有助于减少树脂砂铸件常见的气渣孔、气缩孔、二次氧化渣缺陷 1.1实现快速浇注:树脂砂铸件需要更快的浇注速度及更大的有效进流面积实现快速浇注不仅是扩大进流截面积还必须确保铸型总有效排气面积是浇注系统总阻流面积的1 ̄2倍 1.2实现平稳浇注:推荐采用半封闭式浇注系统快速浇注并不意味着内浇口快速进流,应该采用内浇道大孔出流,降低内浇口出铁速度中大件尽可能采用底注或以底注为主要进流的阶梯式浇口形式(简单小件浇注系统可灵活选择)内浇道多点注入,可减少沿程热损失,促进液面平稳上升 1.3实现“活”浇注:内浇道沿铸件长度多点注入分散浇注,让整体流动起来避免产生冷铁液聚集,不流动的死角 2设计要点 2.1对于厚大件或对组织致密性有较高要求的铸件,浇注位置应有利于顺序凝固和补缩。
2.2内浇口设置应有利于减少铸型温度梯度对于壁厚不均,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铸件内浇道要尽可能分散,使温度场均匀,避免局部过热形成应力 2.3内浇道不可设在在球铁件有油压检验的部位,接触热节的缩松会产生油压渗漏 2.4对于上型存在较大平面及薄壁铸件,单一及单方向的底注方式容易在铸型局部形成不流动、温度低的冷铁液,产生渣气孔铸造缺陷采用分散、阶梯浇注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远离内浇口部位的进铁温度,减少这些部位二次氧化渣及气孔应该在易产生渣气孔的部位设置内浇口 2.5内腔复杂、长、高、重的铸件应该尽可能采用U形横浇道,分散内浇口通常以底注式为主,辅以分型面的二层浇口或阶梯浇口等设计方式阶梯形底层浇注系统宜做成开放式,以确保下层浇道先进铁水 2.6内浇道出口点应靠近铸件重要加工面对于有导轨的铸件,内浇口可在导轨一端头设置,沿导轨长度注入导轨端头设置集渣包对于长导轨不推荐采用从导轨两端引入铁水对冲的设计方式(在中部相遇产生强烈紊流,易产生渣气孔)内浇道出口点必须避免铁水直接冲刷砂芯和芯撑 2.7沿横浇道长度方向分布的内浇道进流量差别很大靠近直浇口及远离直浇口的内浇道进流量最大。
处于中间部位的内浇口进流量则相对少的多设计浇注系统时应该采用适当调整内浇口截面积的办法使重要部位多进流靠近直浇口及横浇道末端区相对处于较严重的紊流区在此部位设置内浇口容易容易将熔渣吸入型腔,因此内浇口与直浇口的最小距离应大于4倍的横浇道高度;内浇口与横浇道尾端的最小距离应大于5倍的横浇道高度 2.8浇注系统的填砂方向应有利于紧实避免在刮砂面采用卧料形成横浇道或内浇道对于贯通型芯的直浇口应有可靠的定位措施,防止水口眼对不起产生冲砂及影响浇注速度尽可能避免上下直浇口对接部位处于型芯的刮砂面上 2.9横浇道及内浇道应有足够的吃砂量,避免在拆料、翻芯、摆放、调运时发生损坏设计中应确保浇注系统不存在任何尖角砂劈 2.10中小件应在下型对应上箱直浇口的部位设置凹 树脂砂铸铁件浇注系统设计研究 朱劲松 (长城须崎铸造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铸造工艺人员在设计新产品时往往过多的关注型芯的设计,而忽视了浇注系统的设计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介绍了树脂砂浇注系统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 关键词树脂砂浇注系统铸件浇口比 作者简介:朱劲松(1971-),男,工程师,从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工艺与工装 -81-《宁夏机械》2006年第4期 1基本设计原则 树脂砂浇注系统的应遵循快(大流量)、稳(防止飞溅及紊流,大孔出流)、活(浇注系统分散,无死角)的设计原则以上原则有助于减少树脂砂铸件常见的气渣孔、气缩孔、二次氧化渣缺陷 1.1实现快速浇注:树脂砂铸件需要更快的浇注速度及更大的有效进流面积实现快速浇注不仅是扩大进流截面积还必须确保铸型总有效排气面积是浇注系统总阻流面积的1 ̄2倍 1.2实现平稳浇注:推荐采用半封闭式浇注系统快速浇注并不意味着内浇口快速进流,应该采用内浇道大孔出流,降低内浇口出铁速度中大件尽可能采用底注或以底注为主要进流的阶梯式浇口形式(简单小件浇注系统可灵活选择)内浇道多点注入,可减少沿程热损失,促进液面平稳上升 1.3实现“活”浇注:内浇道沿铸件长度多点注入分散浇注,让整体流动起来避免产生冷铁液聚集,不流动的死角 2设计要点 2.1对于厚大件或对组织致密性有较高要求的铸件,浇注位置应有利于顺序凝固和补缩 2.2内浇口设置应有利于减少铸型温度梯度对于壁厚不均,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铸件。
内浇道要尽可能分散,使温度场均匀,避免局部过热形成应力 2.3内浇道不可设在在球铁件有油压检验的部位,接触热节的缩松会产生油压渗漏 2.4对于上型存在较大平面及薄壁铸件,单一及单方向的底注方式容易在铸型局部形成不流动、温度低的冷铁液,产生渣气孔铸造缺陷采用分散、阶梯浇注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远离内浇口部位的进铁温度,减少这些部位二次氧化渣及气孔应该在易产生渣气孔的部位设置内浇口 2.5内腔复杂、长、高、重的铸件应该尽可能采用U形横浇道,分散内浇口通常以底注式为主,辅以分型面的二层浇口或阶梯浇口等设计方式阶梯形底层浇注系统宜做成开放式,以确保下层浇道先进铁水 2.6内浇道出口点应靠近铸件重要加工面对于有导轨的铸件,内浇口可在导轨一端头设置,沿导轨长度注入导轨端头设置集渣包对于长导轨不推荐采用从导轨两端引入铁水对冲的设计方式(在中部相遇产生强烈紊流,易产生渣气孔)内浇道出口点必须避免铁水直接冲刷砂芯和芯撑 2.7沿横浇道长度方向分布的内浇道进流量差别很大靠近直浇口及远离直浇口的内浇道进流量最大处于中间部位的内浇口进流量则相对少的多设计浇注系统时应该采用适当调整内浇口截面积的办法使重要部位多进流。
靠近直浇口及横浇道末端区相对处于较严重的紊流区在此部位设置内浇口容易容易将熔渣吸入型腔,因此内浇口与直浇口的最小距离应大于4倍的横浇道高度;内浇口与横浇道尾端的最小距离应大于5倍的横浇道高度 2.8浇注系统的填砂方向应有利于紧实避免在刮砂面采用卧料形成横浇道或内浇道对于贯通型芯的直浇口应有可靠的定位措施,防止水口眼对不起产生冲砂及影响浇注速度尽可能避免上下直浇口对接部位处于型芯的刮砂面上 2.9横浇道及内浇道应有足够的吃砂量,避免在拆料、翻芯、摆放、调运时发生损坏设计中应确保浇注系统不存在任何尖角砂劈 2.10中小件应在下型对应上箱直浇口的部位设置凹 树脂砂铸铁件浇注系统设计研究 朱劲松 (长城须崎铸造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铸造工艺人员在设计新产品时往往过多的关注型芯的设计,而忽视了浇注系统的设计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介绍了树脂砂浇注系统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 关键词树脂砂浇注系统铸件浇口比 作者简介:朱劲松(1971-),男,工程师,从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工艺与工装 -81-《宁夏机械》2006年第4期 。












